|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蛋鸡产蛋量的高低是衡量蛋鸡生产水平的最主要指标。商品蛋鸡产蛋性能直接关系着蛋鸡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蛋鸡的产蛋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其中非疾病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营养因素、饲养管理因素等。 
 
在蛋鸡生产中,有时由于某些原因,特别是发生疾病,使产蛋鸡群出现较多的低产鸡。若全群淘汰则损失太大,部分淘汰又不好挑选和管理,给养鸡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鸡群的全程产蛋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1、 产蛋高峰水平由后备鸡质量决定。
  
2、 产蛋高峰期长短由营养、环境、管理水平决定。
3、 鸡的总产蛋量由鸡产蛋期是否患病有关。
  
4、 鸡的抗病力由营养、环境、管理水平决定。
蛋鸡产蛋曲线的三个特点:
  
1、开产后产蛋率上升快。一般呈陡然上升态势,这一时期产蛋率成 倍增长,在产蛋6——7周内达到90以上。通常在23—25周龄达到产蛋高峰,高峰期产蛋量93%—94%以上。
  
2、下降平稳。产蛋高峰过后,产蛋曲线下降十分平稳,呈直线状。通常每周下降0.5—1%,呈直线平稳下降。
  
3、不可补偿性。产蛋过程中,若遇到饲养管理不善,或其他刺激时,会使产蛋率低于标准并不能完全补偿。
  
那么蛋鸡产蛋性能受到如此多因素的影响,如何提高产蛋率,维持产蛋曲线平衡是蛋鸡养殖者共同关心的话题。
一、 影响产蛋的常见疾病因素
  
1、 鸡新城疫
  
由于防疫工作的不断加强和完善,目前鸡新城疫很少暴发,多为温和型零星散发,对产蛋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产蛋率下降。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环境消毒、合理制定免疫程序积极应对。当发生新城疫后紧急接种疫苗,并用芪贞增免颗粒饮水。
  
2、 禽流感
  
禽流感是当前养禽业的大敌,危害巨大。根据近期对蛋鸡疾病的调查发现,造成产蛋率下降或没有高峰的疾病,主要是肾型流感,该病的发病率最高,特别是对产蛋高峰前的产蛋鸡和育成鸡。育成鸡发病的鸡群主要集中在购买的育成鸡。临床症状鸡群发病快,初期可见个别鸡打蔫,3~5天发展至大群,呼吸道症状不明显,鸡拉黄绿色稀粪,采食量下降50%左右,死亡率在6%~20%不等。
  
该病另一种表现为亚临床症状,呈轻度上呼吸道症状,产蛋率下降。
  
防制该病的有效办法:一是搞好环境卫生及粪便的处理;二是及时开展免疫接种和抗体检测,保持抗体水平,同时对已发病的用抗病毒中药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蛋鸡死淘率。
  
3、 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是气管啰音、咳嗽和打喷嚏,产蛋鸡出现产蛋数量和品质下降。在产蛋期间,每隔15天使用1疗程“蒙芪”,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病毒病的发生。在产蛋高峰期的鸡最好选用补中益气散增强鸡的体质。
  
4、 传染性喉气管炎
  
小鸡发生该病后,发病时间长,影响生长,长到产蛋期就不能出现产蛋高峰(即产蛋高峰延迟,影响产蛋量),产蛋率下降10%~40%。补救办法是按照免疫程序做好免疫工作。发病后紧急接种,同时使用麻杏石甘口服液减少伤亡损失。
  
5、 减蛋综合症
  
发生典型的减蛋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产蛋率在50%和高峰之间出现产蛋急速下降。一般蛋鸡在16~18周注射灭活苗即能控制。
  
6、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能够引起鸡的多种疾病。产蛋鸡主要表现为输卵管炎和卵黄性腹膜炎。防治该病主要是减少支原体及各种病毒的感染,加强通风,减少粪便污染,搞好环境卫生和冲洗消毒,保持舍内空气质量。同时还要防止饮水和饲料的污染,使用活菌制剂排除肠道内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发病鸡群可选用对大肠杆菌敏感的药物治疗,淘汰被大肠杆菌感染已经不产蛋或低产鸡群。
 
7 、传染性鼻炎
  
传染性鼻炎造成的主要损失是育成鸡生长不良和产蛋鸡产蛋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为10%~40%。环境不良可加重此病的流行,治疗用相关中药拌料。
  
8、 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病主要发生于冬季或雏鸡,病初鸡只流泪、肿头、甩鼻,成年鸡群出现产蛋下降,并且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维持很长时间,恢复较为缓慢,饲料消耗加大,严重影响养殖效益。青年鸡损害更为严重,常出现产蛋推迟和卵黄性腹膜炎。
  
9、生殖系统疾病防治
  
卵巢、卵泡、输卵管是蛋鸡产蛋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部位出现病变都会直接造成产蛋率下降或者停产,需要提高警惕做好防治工工作。定期使用卵管康可以有效防治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的输卵管炎,卵巢炎,卵黄性腹膜炎等多种生殖系统疾病。可用相关中药或无残留产品预防及治疗各种病毒,细菌病愈后出现的产蛋徘徊不前,蛋品质量下降,畸形蛋,沙皮蛋薄壳蛋等。
二、 影响产蛋的非疾病因素-饲料因素
  
1、 外购配合饲料的影响
  
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浓缩料、配合料。随着原料价格的上涨,有些饲料厂为了迎合部分用户的需求,推出了低质量、低价位、高蛋白饲料,在饲料中添加了大量不易被鸡消化吸收的非常规原料,虽然可测蛋白很高,但可利用蛋白低,从而影响产蛋率。
  
2、 自配料的影响
  
第一玉米质量问题,主要是品种、水分、饱满度以及霉变的影响,霉菌毒素不但影响适口性,而且还会造成产蛋下降、免疫力降低,自配饲料最好搭配脱霉解毒剂——正益清。第二豆粕质量问题,现在豆粕市场鱼龙混杂,豆粕蛋白含量低,掺假严重,含油量过高,豆粕熟化程度欠佳,自配料养殖户没有能力鉴别真伪,劣质豆粕影响鸡的发育和产蛋性能。
三、影响产蛋的非疾病因素-药物因素
  
许多药物都会对蛋鸡的产蛋性能产生影响,使用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过去经常使用的金刚烷胺被广泛地用于防治禽流感,但反复使用将不会出现产蛋高峰,并影响蛋壳的质量。
  
磺胺类药物影响肠道微生物对V-K和B族维生素的合成,在体内与碳酸酐酶结合,使碳酸盐的形成和分泌减少,褐壳蛋变色,产薄壳或软壳蛋,产蛋量下降,严重的可下降20%。
  
四环素类药物口服对消化道黏膜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影响采食量,长期使用不但影响蛋壳质量,而且还会影响产蛋率。
  
氨基甙类也会影响产蛋率,主要原因是氨基甙类药物干扰卵黄蛋白的形成,其中新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丁胺霉素影响严重。
  
抗球虫药物,除氨丙啉外,其他均在蛋内残留或影响产蛋率。驱虫药丙硫脒唑大剂量应用时会导致产蛋率下降30%。
四、影响产蛋的非疾病因素- 饲养管理因素
  
1、 温度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产蛋鸡的产蛋性能,使产蛋率下降,蛋壳质量变差。夏季如果气温高于32℃时,鸡体散热困难、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长期高温会破坏鸡体的营养平衡,引起代谢改变,使鸡的甲状腺机能下降,导致鸡体内钙量不足,易产薄壳或软壳蛋;冬季如果气温低于-12℃时,鸡采食量会减少,产蛋率下降,蛋壳也会变薄。因此,夏季应通风降温,冬季要防寒保暖,使鸡舍内温度保持在15~25℃,并根据季节调整产蛋鸡日粮中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的浓度,进而提高产蛋率和蛋壳质量。饲料中添加0.05%~0.15%小苏打混饲,可提高蛋壳强度,大大减少薄、软壳蛋。冬季日粮中添加0.5%~1.0%辣椒粉,以使鸡增热,提高抗寒能力,同时增加供暖。
 
2、 通风
  
鸡舍通风不良,造成氨气浓度过高,引起呼吸性氨中毒,使鸡体失去较多的CO2,致使形成碳酸钙的碳酸根离子不足,影响对钙的吸收,从而引起产薄壳蛋。因此,鸡舍内要通风换气,及时清理粪便,防止氨气浓度过高。
 
3、 光照
  
一般而言,光照可促进雏禽采食、饮水和增加运动、促进鸡的肌肉、骨骼发育、增加防病能力、提高生产性能,而且与性成熟、体成熟的日龄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育成期延长光照时间可促进母鸡提前开产,育成期8~10 h的光照时间有利于适时开产,且不影响总产蛋量,但产蛋期光照时间的延长,会导致总产蛋量的下降。因此,光照程序的设计对保证蛋鸡生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育成期蛋鸡提供科学合理的光照条件也是提高蛋鸡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4、 应激
  
蛋鸡对各种应激是十分敏感的,如噪音、冷热、换饲料、注射疫苗等都可造成蛋鸡的产蛋率下降。所以,我们在日常饲喂中应添加一定量的抗应激剂,并且要严格禁止鸡舍内产生噪音,同时,做好鸡舍内的温度监控,防止鸡舍内温度忽高忽低。而更换饲料时不应该立即更换,而应给有3~5天的过渡期。
五、影响产蛋的非疾病因素- 生理因素
  
1、 品种
  
不同品种的鸡,其生产性能有很大差异,如海兰W-36蛋鸡品种,开产早,到达产蛋高峰期时间早,产蛋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而伊莎褐品种的产蛋鸡开产晚,产蛋高峰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另外,不同品种的鸡、蛋壳质量不同、如土种鸡蛋壳较厚、外来品种鸡蛋壳较薄、易破。因此,可用选种手段提高品种的蛋壳厚度,减少破蛋率。如AA肉鸡、海波罗肉鸡、康达尔鸡等蛋壳均较厚而密,不易破蛋,可作为养鸡的首选品种。
  
2、产蛋高峰水平由后备鸡质量决定
  
蛋鸡生产性能的高低与其体型发育和体重直接相关,其中体型标准作为第一限制因素,体重作为第二限制因素,生产中则以胫长和体重作为具体指标。胫长达标而体重偏轻的鸡群,产蛋早期蛋重小,产蛋率上升缓慢,胫长不达标而体重超标的鸡群会出观早产蛋或发生严重脱肛等现象,死淘率高;如果胫长和体重都不达标,就意味着育雏育成失败,开产时间延长,少则开产推迟1~2周,多则推迟3~4周,产蛋高峰达不到标准。
  
衡量体重和胫长的优劣分别用体重均匀度和胫长均匀度来表示。一般要求,体重均匀度应大于80%,胫长均匀度应大于90%。
  
体重均匀度:鸡只实测体重值在平均体重±10%范围内所占的百分比胫长均匀:胫长的实测值在平均值±5%以内所占的百分数(1)合理的饲养密度有利于体重增长
  
提高后备鸡质量的方法: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提高鸡群体重。
  
饲养密度是影响鸡群体重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周龄需要调整不同的饲养密度,才有助于体重平稳增长。调整饲养密度的分群工作一般在鸡群8日龄和20日龄根据雏鸡体重大小进行。体重大的鸡只放在下层,体重轻的放在中层,便于管理和饲喂。
  
(2)亚健康鸡只单独饲养管理
  
大群中出现的亚健康鸡只应挑出饲养,挑鸡应在几个关键时间点进行,即分别为上笼(1日龄)、分群(8日龄和20日龄)、免疫。上笼时,挑选出弱、小、大肚子、黑脐等雏鸡,放在温度较高的位置饲养,促进雏鸡体质恢复;分群或免疫时,挑出弱鸡和低于平均体重10%以上的鸡;日常管理时, 应将连续治疗2周而未愈的亚健康鸡只和异性鸡及早淘汰,为健康鸡只提供充足的饲养空间。挑鸡的原则是根据体重和精神状态及时挑出并单独饲喂加有营养添加剂的潮拌料,以提高鸡群采食量。
  
(3)舍内环境适宜,有利于提高采食量
  
做好舍内环境控制,保证饲养环境适宜,同样有利于鸡只的快速生长,使鸡群体重达标。在饲养管理过程中,根据雏鸡需求,结合外界天气,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多通风,使舍内空气质量良好,有效地排出舍内废气和粉尘,提高雏鸡的采食量。
  
(4)减少饲养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应激
  
减少转群、免疫、换料等各种应激。转群前2 天开始投喂维生素C等抗应激物质,以缓解应激并增强机体调理适应能力;转群过程中注意操作细节,避免人为操作不当产生的应激;转群后将育成和蛋鸡的管理工作合理衔接,保持相同的饲喂方式等,不改变鸡群形成的习惯。免疫时,各项免疫操作间隔至少5天以上,转群前后3天禁止免疫;换料时,按照比例逐渐过渡换料,避免饲料变化较大造成的鸡只采食量下降。
  
3、产蛋时间
 
产蛋时间对蛋的质量影响比较大,一般鸡场于八点左右饲喂,白天血钙浓度高,蛋鸡在成蛋过程中钙的分泌量充足,所以一般下午产的蛋壳较厚。而十点前产的蛋通常是在夜间形成的,夜间母鸡多处在休息状态,采食量很少,血钙浓度较低,因此上午产的蛋一般壳较薄。故应采取多种措施,调整鸡的产蛋时间。
 
总结起来,影响蛋鸡产蛋率的因素主要有六大方面,分别为蛋鸡品种,生理因素,营养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与疾病因素等,每一个因素在蛋鸡的养殖过程中把握不好,都会影响产蛋率。
  
要想鸡群的全程产蛋量高,必须让鸡的产蛋高峰期尽量地长,而高峰期后产蛋下降要尽量缓慢而平稳,同时在整个产蛋期内内脏系统不能出现不可补偿性损伤!这就要想尽一切办法避免“疾病性因素”的干扰,杜绝负面的“非疾病性因素”影响。
来源: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