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3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宿主免疫反应
3.1被动免疫
母源抗体(MDAs)对于预防传染性病原早期感染非常重要。研究显示不同病毒毒株的MDAs可以持续存在数天至数周不等。大约97%带有IBV MDAs的鸡只可以在1日龄抵抗同源IBV的感染。然而,这种保护在7日龄时可能下降到不足30%,因此母源抗体的保护持续时间有限。曾经还有报道证明了通过母源抗体可以诱导CD8+ T淋巴细胞保护鸡只抵抗IBV的致命感染。这表明了被动免疫在抗IBV感染中的作用。
3.2先天免疫
先天免疫非常重要,它是机体的第一道防线。这种应答依赖于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通过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若干非免疫细胞,如内皮细胞、粘膜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表面特定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来实现。最重要的先天免疫应答如下。I型干扰素反应,其特点是分泌鸡干扰素α和干扰素β,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进而诱导适应性免疫反应,对病毒复制进行高效和快速的应答。II型干扰素反应。其特点是分泌干扰素γ,主要激活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细胞和CD4+,CD8+ T淋巴细胞。这将进一步加强白细胞粘附,使NK细胞活化,提高抗原呈递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表面抗原表达,随后引起MHC-I类分子的表达和特异性免疫反应。
具体来说,toll样受体(TLRs),如TLR4、TLR5,TLR15和TLR16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参与了先天免疫识别。与SARS病毒和鼠肝炎病毒(MHV)一样,在IBV感染过程中已经观察到TLR4的显著上调,表明它在冠状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与宿主物种无关。
IBV感染中,先天免疫反应与病毒感染早期气管、肺和肾中I型干扰素的分泌有关。然而这种反应取决于IBV的毒性以及毒株的宿主适应性。鸡I型干扰素在抑制病毒复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机理可能是通过TLRs分子与模式识别受体(PPRs)相互作用,这在检测病毒进入细胞和连接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十分关键。通过TLRs表达的变化证明了上述观点,尤其是IBV感染后观察到气管、肺、肾中TLR2,TLR3,TLR7的表达发生了变化。
寡核苷酸(CpG ODNs)的合成会导致干扰素γ、白介素1-β、IL-6、IL-8及寡核苷酸合成酶的表达显著增加。同样,转录分析和细胞因子分析表明,IL-1,MIP-1和IFN信号通路可能是IBV疫苗接种后,连接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系统的一座桥梁。IBV引起的抗病毒反应机制很复杂。然而,我们认为JAK-STAT途径的参与,以及与免疫应答相关的基因,如STAT1,MYD88,IRF1,NFKB2表达的上调,对宿主免疫反应十分关键,而病毒蛋白质合成有关基因,如elF 1表达的上调,则有助于病毒逃避免疫防御系统。
3.3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反应与病毒复制相关,并已被证明与IBV特异性抗体滴度有关。已经证明接种IBV疫苗后在血清、气管拭子和泪腺分泌物中存在抗体反应。研究表明,全身免疫抗体(IgM和IgG)和粘膜抗体(IgA)是有效清除病毒必不可少的因素。此外,粘膜免疫的主要免疫球蛋白分子IgA,在病毒进入机体的气管或其他部位粘膜所诱导的抗体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IgM在感染后5天(dpi)出现,在8-10天达到高峰,在感染后18天消失,局部免疫与IgG的水平以及清除病毒相关。
3.4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N基因特异性蛋白反应与CTLs的诱导有关,CTLs负责清除IBV感染细胞。CTLs反应在第10天达到峰值,与临床症状的减轻和肺中的病毒清除相关联。据报道接种IBV疫苗后CD4+和CD8+ T细胞显著增加;因此S1基因在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病毒的清除可能与IBV早期感染中颗粒酶的表达增加有关,随后激活NK细胞,直接或靶向清除IBV感染细胞。
3.5黏膜免疫应答
尽管黏膜免疫学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大部分禽类黏膜免疫反应尚未明了。IBV在哈德氏腺(HG)、结膜的复制会诱发黏膜免疫反应,表现为分泌/产生特异性IgA。该反应进一步与头部相关淋巴组织(HALTs)的淋巴扩张和随后诱导的CTL反应相关。鸡群点眼接种重组标记核衣壳蛋白(rN)和S1蛋白(rS)的IBV疫苗(通过滴眼)可以诱导显著的细胞介导免疫反应,而且并不需要疫苗加强免疫和佐剂。尽管只接种H120减毒活疫苗的阳性对照鸡群的粘膜IgA的水平更高,鸡群接种这种疫苗被证明可以抵抗IBV致死性毒株的感染。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期
来自诗华家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