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啄羽行为:
啄羽行为在养殖中是普遍发生的现象,这种现象具有传播性。它会导致 饲料增加、死亡率增高,比如 羽衣破环了的鸡为了维持正常体温,采食量比正常时增加20%以上。
为什么会产生啄羽行为?
啄羽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外部刺激是引起动物行为变化:光照、饲料、饲养密度、群体规模、应激等,普遍认为啄羽的发生与觅食和沙浴有关。
啄羽的具体成因:
在营养方面:
缺乏羽毛生长必须的蛋氨酸、胱氨酸等;
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缺乏;
适量粗纤维;
饲料适度均匀粗细: 太粉-浪费,营养不全;
颗粒太整,觅食太短,空闲时间太多,啄羽嬉戏;
英国的福利报告中指出:过度依赖植物性蛋白,而没有动物性蛋白和啄羽有很大关系(原因:植物性蛋白质中的活性物质可以影响家禽行为)
种鸡选种:
遗传-鸡身体蛋白质-神经内分泌-行为调控,遗传力选种克服啄羽天性(大于0.2即可选种)
环境:
鸡舍环境(转场后环境变化、舒适程度是否引起不安和烦躁)
光照强度和色度
密度:
啄羽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合群性和排外性的天性的反映;
研究标明 一只雏鸡可以识别80个左右的同伴,多了就产生争斗。成年蛋鸡的识别率要小,所以,蛋鸡的密度要进一步下来。
澳大利亚的散养指导法规有一条就是散养蛋鸡要能够明晰地找到出口并且能方便地达到出口,在行进到出口的过程中通过的其他鸡只都是熟识的,这就是保证合群性的有趣提法。
饲养密度大容易啄羽。 料位,饮水位置数量合理,少了就会产生群体序列的划分。
父母代限饲:
吃不饱会发生啄羽
笼养和非笼养啄羽比较
笼养容易啄羽原因:
1.喂料快、时间充裕没事干
2.饲养密度大、密闭空间、争斗空间资源
3.啄羽是心里压抑造成的,沙浴等自然天性释放就行
非笼养不容易形成啄羽 :
1.可利用空间饲养密度小,因为使用了地面面积
2.非笼养鸡舍区域隔断,限制群体规模,容易形成区域性群体
3.充分的栖息架,宛如提供了逃生通道
4.育雏阶段粪便中沙浴,形成粪便作为沙浴介质的习惯,育雏和产蛋阶段采用相同或类似非笼养系统,避免转场环境变化应激现象,保证育成-开产的平稳过渡, 雏鸡3-5周就可建立起地位,养殖或环境管理不到位,会发生行为改变,重新排序引发啄羽。
也有做法是提供公鸡,但是否采用因饲养场的不同情况而异。
关于断喙:
采食量减少,体重降低;
福利养殖不支持断喙,国外的福利养殖在减少断喙的使用(还未禁止断喙);
现在的方向是两个 环境手段,遗传育种;
羽毛指数
羽毛指数的定义:
福利指标中的羽毛指数就是反映鸡只啄羽程度的。
辨别七个区域 (脖子、鸡胸、鸡背、尾部、两翼、鸡肚)
指数等级为按严重程度划分 0-5 (0-为损伤,1 = 1x1平方厘米 脱毛、结痂、流血,以此类推)
不同养殖方式下羽毛指数的比较:
笼养 大于 层叠式非笼养 大于 平养
层叠式非笼养大于平养的原因就是 栖息架
福利养殖是对鸡的热爱。 关心养殖的每一个细节,努力营造鸡只舒适的环境。 本文来自:孙伟明老师 蛋鸡圈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