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以及胰腺病变,均有凸起出血点和结节。
肠系膜病变,出现凸起出血点和结节
病死鸡肝脏破裂,血液凝固不良!
肝脏病变,出现凸起出血点和结节!
肠系膜病变,出现凸起出血点和结节!
腹腔病变,出现灰白色或褐色凸起出血点和结节!
输卵管病变,输卵管内壁上出现凸起出血点和结节!
鸡卡氏白细胞原虫病是血孢子虫亚目的住白细胞原虫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血孢子虫病。本病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发生,特别是中国南方地区较普遍,常呈地方性流行,对雏鸡危害严重,常引起大批死亡。
病原:鸡住白细胞原虫分为卡氏白细胞原虫、沙氏白细胞原虫和休氏白细胞原虫3种,我国已发现了前2种。卡氏白细胞原虫是毒力最强、危害最严重的一种。
住白细胞原虫寄生于鸡的红细胞、白细胞等组织细胞中。卡氏白细胞原虫的发育需要库蠓参加,发育可分为裂殖发育、配子发育和孢子发育三个阶段。
第一、二阶段的大部分是在鸡体内完成的;第二阶段的一部分及第三阶段是在库蠓体内进行的。
当库蠓叮咬鸡时,将含有成熟孢子的卵囊输入鸡体内。子孢子从卵囊中逃逸出后,首先寄生于血管内皮细胞中,发育为裂殖体,每个子孢子至少形成十几个裂殖体。内皮细胞被破坏,释放出的裂殖体随血流转移到肾、肝、肺及其它器官中寄生。
裂殖体在上述器官内继续发育成熟,裂殖体破裂,释放出许多球形的裂殖子。这些裂殖子可以再进入肝实质细胞形成肝裂殖体,或被巨噬细胞吞食,从而发育为巨型裂殖体;或进入红细胞、白细胞,开始配子体发育。
肝裂殖体和巨型裂殖体可重复2-3代,形成的裂殖子再进入配子发育。裂殖子进入红细胞、白细胞发育,最后形成大、小配子体被库蠓带入胃中,迅速在胃壁发育形成大、小配子,结合形成合子,逐渐长大成为卵合子,继而形成卵囊。
成熟的卵囊内含有许多孢子,聚集在库蠓的唾液腺内。库蠓吸血时,便可传染给鸡。
流行特点: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北京地区一般发生在7-9月份,华南地区多发生在4-10月份。本病多发生于雏鸡,一个月龄左右的雏鸡发病严重,死亡率高,母鸡感染后,个别发生死亡,多数耐过后,鸡只消瘦,产蛋率下降,甚至停产。
临床症状:羽毛松乱,拉黄绿色的粪便或血便。病鸡鸡冠苍白,脚软或轻瘫。急性病例发生咯血,呼吸困难,倒地挣扎而死。母鸡的症状较轻微,产蛋减少或停止,时间可施至一个多月
病例变化:病死鸡剖检的显著特征是:口流鲜血,冠白,全身性出血,肌肉及某些内脏器官有白色小结节,骨髓变黄。
全身性出血包括皮下出血,胸肌和腿肌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各内脏器官广泛出血,特别多见于肺和肾,严重的可见两则肺充满血液,肾包膜下有大片血块。心、脾、胰及胸腺也见有出血点,腭裂常被血样粘液充塞。
有时气管、胸腔、嗉囊、腺胃、肌胃及肠道也见有出血斑点。胸肌、腿肌等浅部及深部肌肉,以及肝、肺、脾等脏器常见到白色小结节,结节为针尖大或粟粒大,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界限。
防治方案:本病由媒介昆虫传播,所以流行与媒介昆虫的活动密切相关。由于昆虫的活动受气温的影响,故季节亦影响本病发生率。鸡卡氏住白细胞原虫,它的传播媒介为蠓类而非蚋类,在中国为库蠓一般在20℃以上时,库蠓繁殖快,活动力强,本病的流行也随之严重。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本病全年都可发生。中国南方地区为4-10月份,为高发期,严重发病期见于4-6月份,最高峰为5月份。
蛋鸡上,育雏,育成,产蛋鸡均有发病,慢性传染,不及时治疗,病程长,且易反复,尤其是产蛋期,要引起注意!
因此:主要应防止禽类与昆虫的接触。在檬活动的季节,定期在鸡舍外用高效低毒杀虫剂喷洒,以减少昆虫的侵袭。及时针对性治疗,注意合理合法合规用药!
来源:蛋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