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5-2 16: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菏泽
为了规范规模化鸡场的操作,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特制定此商品鸡饲养管理规范,以供参考:
一. 雏鸡入舍前的工作
1 鸡舍冲洗程序:
1、撤出鸡舍内使用的物品,收到一合适的地方。以便冲洗。
2、清除鸡舍内粪便,所有进出车辆都由污道进出。
3、清扫鸡舍,打扫残留物。
4、用清水对鸡舍各个角落进行冲洗。本着由上到下,由净到到污道的顺序冲洗 。
5、用3%火碱将鸡舍从上到下冲洗一遍。
注意问题:
(1)、冲洗时注意用电安全:冲洗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鸡舍内的开关、灯口等
(2)、喷洒火碱时注意人身安全,特别要注意保护眼睛,可以戴 风镜,以防止火碱直接损伤。
2、鸡舍熏蒸
1、 待地面干燥后,鸡舍内加入垫料(稻壳或刨花),要求厚度一般5—10cm,摊平。
2、将雏鸡所用物品,如开食盘等,用消毒剂消毒,再用清水清洗后运入鸡舍,和垫料一起熏蒸。
3、根据鸡舍体积(M)按每立方米42毫升甲醛,21克高锰酸钾的剂量,计算药品用量,作好购物计划,所有药品要求在熏蒸之前全部到位。
注:本场鸡舍体积大约为4000立方米,甲醛用量168000毫升转换成质量约为181公斤,高锰酸钾91公斤。
4、每栋鸡舍准备15-20个大缸,要求摆放均匀,将大缸周围的稻壳清扫出一平方米左右见方,以防止甲醛和高锰酸钾反应溅到稻壳上。
5、药品的添加,根据要求称出每个缸所需要的甲醛和高锰酸钾的用量,在甲醛中加入20-30%的水,一切工作准备就绪。
6、操作人员将甲醛倒入盛有高锰酸钾的大缸中,与高锰酸钾反应,要求操作人员动作迅速。
7、封闭鸡舍所有的进风口和门窗,使鸡舍成为一个极度封闭的空间,密封48小时。
注: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 鸡舍温度,一般要求不低于20℃,在冬季要提前给鸡舍提温。
2、 湿度,一般要求湿度不低于60%,若达不到时可以用喷雾系统给鸡舍加湿。
3、 安全方面,操作人员要穿戴橡胶手套、防毒面罩和雨衣等,已防止甲醛气体对人身造成伤害。
4、 防火,防止高锰酸钾和甲醛剧烈反应喷溅到顶棚,造成意外事故,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生意外情况要及时处理。
5、 醛加水的作用,1、使高锰酸钾和甲醛更完全的反应,不至于造成药物的浪费。2、缓和高锰酸钾和甲醛的激烈程度,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3、水分蒸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鸡舍的湿度,对熏蒸有利。
3、鸡舍通风
1、 鸡舍在封闭48小时以后,打开门窗和风机排出鸡舍内的甲醛和气体。
2、 在感觉比较合适以后组织人员把大缸移出舍外至一个比较合适的地方。
3、 组织人员把溅到外面的高锰酸钾和甲醛的残留物打扫出舍外。
4、 点炉提温,同时关闭风机和进风口,提温至37℃左右。
5、 注意观察鸡舍内甲醛气体浓度的大小,待较大时可以打开风机通风1-2分钟,之后再关闭如此循环几次直到感觉较为合适为止。
注:甲醛有随着温度升高而挥发的特性,在温度低时不易挥发,甚至感觉不到甲醛气味,但随着温度升高浓度会逐渐增大,对雏鸡的影响比较大。(主要表现在破坏雏鸡先天性免疫功能,比如呼吸道黏膜等)
4、雏鸡入舍:
1、 调节舍内温度和湿度:要求鸡舍温度控制在33-35℃之间,湿度不低于70%。
2、 鸡入舍时为了防止温差带来的应激可以适当通风温度控制在28-30℃左右,然后再慢慢恢复到33℃左右。
3、 待所有鸡只卸完以后,可按5%比例抽查每盒鸡的数量,并且称量雏鸡体重和观察雏鸡质量。
4、 调节好光照强度、水线高度给雏鸡创造一个良好的开始。
5、 育雏前期的管理:
1、 雏鸡入舍后首先给鸡只准备充足的饮水,可以在水中加入电解多维等多种维生素,(也可以配合适量的葡萄糖和对雏鸡损害小的抗生素比如头孢类或者喹诺酮类药物以净化大肠杆菌或者沙门氏菌等。)以缓解雏鸡的应激。
2、 雏鸡入舍以后的2-3天,饲养员要帮助鸡只尽快的喝到水吃到料,这点是最重要的。具体方法如下:1、入舍以后可以把乳头中的水放到下面的小盘中,供鸡只饮用。2、饲养员可以适度“哄鸡”以增加雏鸡的活动量增加他的饮水和采食。3、饲养员要随时观察雏鸡的饮水情况,可以触摸鸡只的素囊确定饮水的情况,当感觉有80%以上的鸡都能喝到水时,给鸡只喂料。4、开食盘尽量摆放在水线的旁边,便于鸡只饮水和采食。
3、 注意观察鸡群状况,比如饮水、采食、行为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注:观察鸡群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特别是育雏前期,具体方法如下:
1、 温度:雏鸡远离热源,说明鸡舍内局部温度过高;靠近热源说明局部温度过低,温度过高影响采食,温度过低降低饲料利用率,甚至造成鸡只扎堆被积压致死,在实际操作当中要时刻注意。
2、 湿度:雏鸡入舍前要求湿度保持在70%左右,如果湿度达不到要求可以用喷雾系统进行加湿。要求在鸡舍内悬挂干湿球湿度计随时掌握鸡舍湿度。
3、 通风:1、排出鸡舍内的有害气体,比如残留的甲醛气体和鸡只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硫化氢、以及烟道密封不好造成的二氧化硫等气体。2、通风的第二个作用是可以均衡鸡舍内的温度,比如一般靠近炉头的地方温度偏高,鸡舍末端温度偏低,此时合理的通风可以把前端的热量传送到鸡舍末端,达到均衡温度的作用。这个在实际操作当中要适当开启合适的风机以达到目的。
注:1、适宜的温湿度对雏鸡来说很重要,可以促进羽毛的生长,卵黄的吸收、和脐部的愈合,可以有效降低一周内的死亡率。
2、育雏前期特别是前三天,最重要的是让雏鸡尽早的喝到水吃到料,饲养员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刺激鸡只的采食和饮水,“哄鸡”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可以增加鸡只的运动量,提高采食和饮水。使雏鸡有一个良好的生长基础,实践证明前三天采取有效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弱雏的数量和鸡只的体状。
3、雏鸡入舍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等多种维生素和葡萄糖,前三天饮药尽量不要采取控水的办法。
二、免疫在养鸡生产当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目的就是通过鸡只被动的接种抗原(疫苗)而产生特定的抗体,对特定的疾病产生抵抗力的一种疾病防控办法。
1、 免疫方法及操作事项
(1)皮下注射:a.技术员事先调好剂量,针头和注射器都要经过煮沸,烘干消毒才可使用。 b.操作:提起鸡只颈部皮肤,用7号针头在颈部后1/3处进针。c.要求进针方向与鸡背方向水平,以免注射到血管和神经而造成死亡。d.注射时可以明显感觉到疫苗注射两手指之间。
注:①操作过程中要经常检查连续注射器的剂量是否准确,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②操作人员在注射第一瓶疫苗时应记住总共的注射只数,之后根据鸡数,再来适当调节注射器的剂量。
③要求操作人员在注射过程中,禁止说话,要集中精力操作,尽量减少因操作不当造成的死亡。杜绝漏免鸡只。
2、饮水免疫:
a. 用15℃-20℃的凉开水或深井水兑疫苗,要求水质达标。
b. 对鸡只适当控水:一般30℃以上控1-2小时,或根据观察大约80﹪的鸡只找水喝时,可以进行饮水免疫.
c. 疫苗兑好后,尽量让鸡只在同一时间内喝到疫苗水(比如可以打开反冲增加水流速度,当水线中都有水后再关闭反冲)。
注:①饮水免疫前要用脱脂奶粉冲洗水线,可以在控水前操作,可以让鸡只把水线中的水喝干后直接控水。
②在配制疫苗时要在水中加入脱脂奶粉,增强免疫效果.(0.2﹪-0.3﹪)
③盛放疫苗时不能用金属器具,不可在太阳直射下.( 太阳直射角超过45°时对疫苗有杀害作用)。
④为了保证鸡群全部饮完可以在饮疫苗前3天连续记录鸡的饮水量,取其平均值作为饮水量的参考.
⑤饮水免疫前后各2天,禁止鸡舍内各种消毒(饮水带鸡消毒等)饮水和饲料中不得含有能杀死疫苗(病毒和细菌)的药物.
6疫苗兑好后要求在2小时内饮完。
注:①免疫当天及后一天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等抗应激药物.
②为了增加免疫效果,可使用免疫调节剂,左旋咪唑,按预防量添加,但要注意,治疗量不但起不到增强免疫的效果反而产生免疫抑制.
4、.点眼滴鼻
操作要领:
(1)技术员要事先量好滴嘴(比如每毫升是多少滴)尽量选用大小一致的滴嘴。
(2)技术员按要求配制好疫苗,装到滴瓶中(注意不要装的太多一般可以用到20分钟左右即可)。
(3)左手抓鸡右手持装好滴嘴的滴瓶.将右侧朝上,滴头离鸡眼(鸡鼻)1cm距离呈垂直方向捏滴瓶, 滴一滴疫苗于眼中.稍等片刻后等疫苗完全吸收后再放开鸡.
注:1、疫苗要现用现配一般要求最多不超过2小时,时间越短越好。(超过2小时的不能再用)。
2、技术员和管理人员要起到监督的作用避免违规操作和漏免现象的发生。
三、应激因素.
(一) 疫苗反应.鸡只接种疫苗以后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疫苗反应,简单来讲,这就是疫苗反应.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疫苗的接种及操作.
① 各种疫苗其毒力有所差别,免疫后对鸡只造成的应激也各不相同,技术员在选择疫苗时,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包括鸡群健康状况,疫苗特点,免疫日龄气温变化等各方面的因素,来确定疫苗的种类和选择最佳的免疫时间,这个可以参照《免疫程序的制定》一文.
② 操作方法:同一种疫苗免疫途径不一样,技术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一种较好的免疫途径。(比如:可分为紧急免疫和常规免疫)
③ 合理的免疫剂量:技术员要根据要求来配制和使用疫苗,剂量越大应激反应越强。
④ 正规的操作:免疫过程当中正规的操作是很重要的,应注意以下几点:α、疫苗的温度,活苗要现用现配,防止失效。各种免疫要按照操作规程来做。
b、油苗的注射要特别注意剂量和疫苗的温度,一般要求温度不低于20℃。
2、 免疫后的饲养管理:这方面十分重要,在好多鸡场因免疫应激而发病的都与这方面有关。就此应注意以下几点:1、温度变化造成的应激:A鸡群免疫后的2-7天内如果温度变化太大,将大大加强疫苗对鸡只的应激。即使本来弱毒苗造成的应激就相当于中强毒疫苗造成的应激。
3、 在免疫前后2-3天,在饲料和饮水中加入可以增强免疫效果和减轻疫苗应激的药物比如:电解多维等。或者在免疫后投点不影响免疫效果的抗生素以减轻疫苗反应。
4、 在保持好温度的前提下适当加大通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应激反应。
注:1、在温度较低的季节给疫苗(油苗)预热是很重要的。原因有二:(1)注射以后对鸡只应激小。(2)预热的疫苗比没预热的疫苗吸收快,产生抗体效果好,这是根据抗体检测得出的结果。
2、免疫后温度的控制:(1)免疫后2-7天,温度可适当提高,以保证鸡舍内温度的均衡。(2)饲养管理人员要时刻注意天气变化,一旦气温有较大变化要及时采取措施。(3)饲养管理人员可以订阅手机天气预报短信,及时掌握天气变化状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确保鸡舍内温度的稳定。
以上几点是在免疫以后饲养管理当中的几个要点。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另外在免疫操作过程中,按规定操作是很重要的,也有因为操作不当爆发疫病的例子。
(二)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应激。
饲养员要严格按照饲养管理要求记录:吃料、饮水、温度、通风等情况以及每天的死淘情况等。负责生产的技术人员或厂长要时刻注意,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查找原因、研究对策,避免应激因素的进一步深化和加重。
注:①要求饲养员每天记录相关的数据。按照饲养管理要求完成每日必做。
②提高饲养员整体素质,教会饲养员怎样去观察鸡群,管理鸡群,从而尽可能减少应激因素。
③在一些可预见性的应激,比如免疫、转群等,要提前做好抗应激的准备。
④温度方面:要特别注意,深秋寒冷季节以及炎热夏季的防寒、抗暑措施。
⑤本场鸡舍构造在东头门口处存在通风死角35天以后在炎热夏季的鸡群要特别注意。
⑥饲料:饲料的更换,要按规定进行,要求在3天内完成,以防止因饲料营养成分不同而造成的应激。
⑦适当调节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以防止停电应激。
四:温度勘测与通风。
温度勘测在商品鸡生产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一般要求在一栋鸡舍中选择多个位置来测量温度,技术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通风,以及降温措施。
1、在冬季:保暖和通风始终是一难以调和的矛盾。在育雏前期要求饲养员时刻注意舍内空气的浑浊程度,如果感觉有异味,且较重时(比如烟道密封不好有冒烟现象、氨气浓度太大)或者鸡舍两端温差较大时,可以打开侧壁风机,一方面排出浑浊气体,还可以均衡鸡舍各处的温度,在此阶段因为需要的通风量偏小在有人值班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人工通风,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可以参考自动控制通风。
2、随着鸡的生长,鸡舍内有害气体浓度(NH3、H2S)逐渐升高,这时就应该加大通风量,此阶段可以使用自动通风。在有些单位特别是在冬天,往往为了保暖而忽视通风,致使鸡舍内有害气体浓度增大,而引发或者继发了了疾病(比如大肠杆菌等),甚至还有腹水症等。
这在养鸡生产中是不可取得。在生产中饲养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通风程序,以减少能耗和提高养鸡效益。
4、 夏季温度勘测和通风可以有效防止热应激,在闷热天气,甚至打开湿帘都不能有效降温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通风死角的问题。一旦发现通风死角要立即采取措施,不能等出现问题以后再亡羊补牢。这个问题的教训是惨重的生产技术人员一定要重视起来。
本场的鸡舍安装大牧人风机8台,在夏季最大通风速度可以达到2。6米/秒。这个通风速度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满足需要的,在鸡舍没有通风死角的前提下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但如果在鸡舍上方三角形铁梁钉上挡风板,鸡舍理论风速最大可以达到3。3米/秒。但这所有一切都是建立在风机皮带没有松动百叶窗开启完好的情况下的最大通风速度。所以在生产当中技术员或者饲养管理者要时刻检查风机的运转情况,一定要有备用的风机和电机以及皮带等,一旦出现问题在第一时间及时处理,以免发生严重事故。
关于风速的计算技术员和饲养管理者应该掌握,及时判断和摧算鸡舍内的通风情况。
5、 在温度较低的季节或者温度差变化比较大的季节,通风要特别注意,保持鸡舍内温度的恒定这点十分重要。也包括免疫以后的通风管理,从而避免温度的应激,饲养管理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情况灵活运用。
6、 在寒冷季节要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一个最小通风量,可以用定时通风的方式来解决通风,这点十分重要。
五、加强饲养管理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和蓄积
随着鸡只日龄的增长,其排泄物粪便或者垫料霉变,发酵而产生有害气体比如:NH3、H2S等。这些气体如果浓度太大而不能及时排出舍外,会破坏呼吸道黏膜的完整,黏膜一旦受到破坏其抵抗病原入侵的能力会大大下降,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下面介绍几个减少有害气体产生的常用方法。(1)合理调整饲料配方,注意各成分的合理搭配,防止蛋白不经消化道直接排出体外。(2)合理控制鸡舍内的温度,在相同的条件下。温度越高有害气体NH3、H2S等越容易挥发,其浓度也越大,同样湿度越大,也越容易散发,所以日常管理当中要特别注意湿度的控制,在中后期湿度不易过大。
(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加大通风量。
注:减少室内湿度的几个措施:
(1)定期检查冲洗、修理饮水系统,发现有漏水的地方及时修理,保持垫料适度干燥。
(2)在使用喷雾消毒系统的时候,水量要适当。技术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比如:舍内外空气湿度,垫料湿度以及舍内温度及有效喷雾时间几个方面,来确定用水量。
(3)鸡舍内垫料要勤翻动,对于较湿的地方,及时更换,防止垫料结块。
(4)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通风程序,冬季,最小通风量设计要合适。
六、完善生物安全制度,防重于治的方针
场区所有进出人员、车辆、物品等严格按照场区场区出入的管理制度来处理,以及场区内的消毒、卫生。鸡舍内的日常消毒等。一定要按要求执行生物安全制度,以及为此而设计的有关生物安全设施不应只成为一个摆设,而应该发挥他们最大的效力。
免疫作为鸡场控制疾病最主要的方法,在养禽场来说是最重要的。应该集中人力物力。把免疫接种踏踏实实的搞好,免疫前的准备,免疫操作的问题,以及免疫后的饲养管理等各个阶段所应注意的问题,这些在前面也已经讲过,每个问题都是十分重要的。
《免疫程序的制定》,这点仅供技术员和管理者参考
疫苗的选择和免疫方法的确定,技术员要根据各种疫苗的特点和优缺点选择合适的免疫途径和免疫剂量,在免疫过程当中技术员和饲养管理者都要各负其职,做好疫苗的配制和免疫监督工作,确保免疫及时有效的进行。(关于免疫这点可以参考《规模化鸡场动物疫病全方位防控措施》一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