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13|回复: 0
收起左侧

禽沙门氏菌病资料汇编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来自
山东省烟台市
发表于 2006-8-10 10: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禽沙门氏菌病



临床上禽沙门氏菌病又分为:1、幼龄期的鸡白痢;2、中雏期及产蛋鸡的伤寒与副伤寒。


(一)禽沙门氏菌病—鸡白痢

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鸡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侵害雏鸡,出壳后 2周内的幼雏常呈急性败血症,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是影响雏鸡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对成年鸡常呈慢性或隐性感染,并可引起垂直传播。


病原:鸡白痢沙门氏菌。

主要存在于病鸡的肝、肺、卵黄囊、肠和心、血中。病鸡排泄物的病原,可存活100天;在水中能生存2~3周。

常用消毒药有效。


流行特点:

1、易感性 <2周,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症。20~45日龄呈亚急性;成年鸡为慢性或隐性感染。发病率:蛋鸡<肉鸡;公鸡<母鸡。

2、 传播途径 ⑴经种鸡传播;⑵孵化器内感染(呼吸道、消化道);⑶同居水平感染(主要通过消化道)。

3、 传染源 病禽及带菌禽。

4、 本病与管理和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症状

1、胚胎期严重感染,多为死胚或弱雏,出壳后1~2天内死亡。部分外表健康雏7~10天发病,随即死亡。

2、多数病雏精神萎靡,呼吸困难而急促,发出尖叫声,排出白色糊状稀粪,污染肛周。

3、3周龄后的病雏,由败血型转为白痢型。

4、成年鸡感染常无临诊症状,母鸡产蛋量和受精率降低。有的感染鸡因腹膜炎,呈“垂腹”现象。


病变

雏鸡:主要表现为肝肿大,呈土黄色;胆囊扩张,脾肿大;卵黄吸收不良;肾呈“花斑”状。盲肠有干酪样物堵塞肠腔。肺、心肌表面、肝、脾、肌胃肌肉、小肠等脏器表面有隆起的坏死结节。

成年母鸡:多为卵子变形、变色,有腹膜炎,伴以急、慢性心包炎。

成年公鸡: 睾丸极度萎缩,输精管管腔增大,充满稠密的均质渗出物。


诊断

根据发病雏鸡的日龄、流行特点、症状和剖解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作病原分离培养和生化及血清学鉴定才有意义。

成年母鸡多呈慢性和隐性经过,可用全血平板凝集试验,查其抗体,加以判断。

沙门氏菌血清学诊断


防治

1、有计划培育无鸡白痢的种鸡群。

2、再执行1同时,注意切断传染源。

3、药物治疗:磺胺类、呋喃类药物和某些抗生素对本病都有效(但注意耐药性)。

4、利用生物竞争排斥现象预防沙门氏菌病;如蜡样芽胞杆菌(DM 423)、乳酸杆菌、粪链球菌等制剂。

5、免疫 沙门氏菌弱毒菌苗9R、9S。


(二)禽沙门氏菌病—鸡伤寒和副伤寒

鸡伤寒和副伤寒都是由禽沙门氏菌属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或慢性经过的传染病。主要表现肠炎和败血症。

其区别点在于病原的血清型和致病性不同,致使易感鸡的日龄和症状的表现有所差别,但两者的防治措施基本相同。


病原及流行特点:

1、易感性 1)鸡伤寒:由禽伤寒沙门氏菌引起,各种日龄的鸡皆易感,但多发生于成年鸡和>3周龄的青年鸡。

2)鸡副伤寒:由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引起,主要在胚胎期和出雏器内感染,多发生于1月龄以内的雏鸡。青年鸡和成年鸡表现为慢性和隐性。

2、传染源 病禽和带菌禽。

3、传播途径 消化道、垂直传播、健康带菌的内源性传播。


症状和病变

鸡伤寒表现:体温升高,萎顿,食欲废绝,腹泻排出黄绿色的稀粪,鸡冠呈暗红色,致死率10~15%。

鸡伤寒的病变:肝肿大,淤血,呈青铜色,常有散在灰白色坏死小病灶;胆囊肿大,小肠粘膜增厚,呈出血性、卡他性炎症,母鸡的卵子出血、变形或腹膜炎。

禽副伤寒,出壳2周龄以内呈急性经过,日龄较大为亚急性经过。病鸡表现为嗜睡,食欲大减,水样腹泻,消瘦,衰竭死亡。病死率与管理和日龄大小有关。

禽副伤寒的主要病变:肝脾出血呈青铜色,有坏死灶,心包炎,肠出血性炎症,慢性者肠壁增厚。


诊断

1、根据流行特点和剖检即可初步确定,有条件的可采病鸡的脏器、血作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2、血清学鉴定:用于检出鸡白痢与鸡伤寒病的带菌鸡。

常用方法为全血平板凝集试验。 ※类症鉴别:大肠杆菌病


禽沙门氏菌病是指由沙门氏菌属中任何一个或多个成员所引起的禽类的急性或慢性疾病,包括了三种疫病:鸡白痢、禽伤寒和禽副伤寒。
  
(一)鸡白痢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的传染病。任何品种、年龄、性别的鸡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均有高度易感性。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出雏季节多见。本病主要传播途径是垂直传播。水平传播的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也可通过交配传播。
  症状与病变:1、雏鸡通常表现为急性全身感染,病雏鸡以精神倦怠、白痢为特征。病变主要是肝的肿大、出血、充血。以肌、肺、肝、盲肠、大肠有坏死灶或出血。2、成年鸡则表现为局部和慢性感染或隐性感染。母鸡产蛋量与受精率下降。极少数腹泻、排白色粪便,有的因卵黄囊炎引起腹膜炎。
预防措施:建立无沙门氏菌病的鸡群。坚持自繁自养,加强种蛋消毒,加强育雏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同时可用药物预防。
  治疗:磺胺类、呋喃类及抗生素(链霉素、氨卞青霉素、环丙沙星、土霉素等)对本病都有疗效。用药物治疗急性病例可减少雏鸡的死亡,但愈后仍带菌,仅有短期的经济意义,药物治疗不能代替净化、消除鸡白痢的规划和措施。
  
(二)禽伤寒
  禽伤寒是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家禽败血性传染病,呈急性或慢性经过。主要侵害3月龄以上的家禽,主要发生于鸡,也可感染火鸡与鸭。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另外通过感染卵垂直传播,本病多发于春、冬两季。
症状与病变:1、中鸡、成年鸡急性经过者精神萎,拉黄绿粪便、迅速死亡,通常5-10天死亡。病理变化轻微或不明显,肝、脾、肾红肿。2、慢性病例则表现食欲减少,交替出现腹泻、便秘,病程8天以上,死亡少,多转为带菌鸡。特征性病变即肝脏异常肿大,呈绿褐色或青铜色。母鸡腹膜炎及卡他性肠炎。3、经污染的种蛋可感染雏鸡,症状病变与鸡白痢相似。防治:磺胺类药物是特效药物,抗生素也有一定疗效。主要靠药物预防、检疫、淘汰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三)禽副伤寒
  各种禽类均可感染本病,但只有一周龄内的雏禽会发病死亡,成年鸡多的慢性或隐性感染。本病传播途径是经卵传播及呼吸道、消化道。症状:最急性经过的雏鸡一般无典型症状,多数病例表现为嗜睡状、厌食、饮水量增加、白色下痢。剖检可见肝、脾、肾充血、肿胀、心包炎、肠道出血性炎症及坏死灶。病变与白痢相似。
  本病预防主要依靠对孵化场、养鸡场进行严格的清洁卫生和隔离措施。治疗:土霉素、氟哌酸等对本病均有疗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QQ:780813550|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4-30 12:44 , Processed in 0.107359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