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3-30 10: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云浮
禽类感染衣原体后多呈隐性,尤其是鸡、鹅、野鸡等,仅能发现有抗体的存在。鹦鹉、鸽、鸭、火鸡及观赏鸟等可呈显性感染。鹦鹉感染主要由血清型A株引起,表现为精神萎顿,呼吸困难,食欲下降,腹泻,眼鼻有黏性分泌物,后期消瘦;鸽主要由血清型B菌株引起,病鸽表现精神不振,不食,饮水增多,眼睑发炎肿胀;血清型A株对鸭是一种严重的、消耗性的、并常致死的疾病,幼鸭发生颤抖,共济失调和恶病质,食欲丧失并排出绿色稀粪,眼及鼻孔周围有脓性分泌物。感染强毒株衣原体的火鸡症状为恶病质、厌食、体温升高,病禽排出黄绿色胶冻状粪便,常有典型的鼻气管炎症状,产蛋率下降。成年鸡常呈一过性,症状不明显。雏鸡常在急性发病时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肝脏肿大。感染后感染衣原体后鸡表现的症状通常有:流泪,咳嗽,精神沉郁,呼吸困难,肝肿大,有坏死灶。气囊发炎,呈现云雾样混浊或有干酪样渗出物。常有纤维素性心包炎。有些肌胃、腺胃出血。还可见有输卵管炎、腹膜炎,卵巢充血,输卵管出血。
对禽类衣原体尚未研制出商品化疫苗,衣原体保护性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主要外膜蛋白(MOMP),它可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性抗体和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从而能够对抗衣原体感染,是疫苗研制中的最佳候选抗原。近年来,在沙眼衣原体免疫研究中,将MOMP基因插入巨细胞病毒(CMV)、Rous肉瘤病毒(RSV)及SV40病毒载体中直接免疫接种,可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以后的动物衣原体免疫将主要依靠生物技术及基因免疫来解决
当前用于动物衣原体的防制主要采用敏感抗生素,尤其对于禽类。四环素、金霉素(CTC)可混于饲料中以预防衣原体病。乙酰螺旋霉素、卡巴霉素、强力霉素、明氟奎诺龙(fluoroquinolone)用于治疗,效果较好。也有报道用车前草、旱莲草等中草药与四环素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有较好疗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