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手中有粮与水足迹 与养殖场朋友一起议论玉米价格的涨跌,有朋友对玉米价格心有余悸,总是不踏实,认为进口粮食靠不住,担心玉米种植调减会导致说不定哪一天价格又来个暴涨。还有,粮改饲,多种青贮玉米,那是为奶牛场,咱猪场鸡场也用不上,要不要多囤积些玉米?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也向有关专家请教过,认为这个问题不必担忧。现写出来供业内朋友参考。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耕地资源与水资源不够丰富,历史上遭遇饥荒多次,饥荒导致社会动荡和许许多多遗留的必然要还的历史欠账。所以粮食问题始终不可小觑。要保持大部分粮食自给才能保持自立自信和不受制于人。“粮安天下”,“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就反映了粮食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至关重要。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科技不发达的年代,在国际形势不良及我国被经济封锁的年代,粮食,至多能保温饱,在许多时候和地方,那是救命的。现在不同了,温饱已经不是问题,由于政策对路,科技发达,国际大环境改善,我国粮食连续十多年增长,我们可以在粮食有余的基础上调整种植结构,保护生态平衡,治理地下水超采了。这其中,利用有利的国际贸易环境,进口部分粮食是可取的。 今年春天,农业部韩长赋在人大会上说,粮食多了问题少,粮食少了问题多。粮食多了渠道少,粮食少了渠道多。粮食多的时候少,粮食少的时候多。去年总产1.2万亿斤。去年进口1.2亿吨粮食,占自己产量的五分之一。有的是属于结构需求如大豆、面包粉,还有就是价格便宜。韩部长还说,13亿张嘴,每天要吃:40多万吨粮食,10多万吨肉,50多万吨蔬菜,20多万吨水果。改革之初,我国人均2.6公斤油,现在人均20多公斤油,人均奶制品由2000年的8公斤升到现在的近30公斤。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空前提高,使得我们有剩余精力来关注温饱以外的更高层次的生存状态了,现在不再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和“粮不足,瓜菜代”的时代了,我们具备了支配和调度粮食的基础与实力。所以,国家才适时提出了调减玉米,改种饲料玉米,粮豆轮作,休耕试点,把非优势产区玉米减下来等一系列政策导向和落实措施。 要说明这个问题,这里用得着一个专用词组:虚拟水。水足迹。 虚拟水是指存在于食品和其他产品中的水,如,生产1公斤小麦需要约1000升水,就是1公斤小麦的虚拟水为1000升。虚拟水从生产国和出口国流向消费国和进口国,等于这些国家消费了进口了的水资源。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宁愿进口那些需水量大的产品而自己却不去生产它,通过这样做来缓解水资源压力,使得本国真正的水得以节约。将水用于其他目的。例如,有的发达国家对有机废水的研究投入大,超过耗水量大的发酵产品本身的研究投入;如荷兰、芬兰,资金不用于生产酒精、氨基酸、有机酸这类发酵品,宁肯进口,那是不想污染本国的水资源。而我国,谷氨酸、赖氨酸、柠檬酸、酒精发酵在世界排前,不是我们技术领先,而是我们牺牲了大量水资源。 水足迹是指水的使用量。一个国家的水足迹等于国内使用的水量减去出口的虚拟水加上进口的虚拟水量。据国际通行标准,影响水足迹的四大因素是:消费量、消费模式(肉类消费高低)、气候、农业实践(水利用率)。来自灌溉土地的粮食越多,水足迹越大。 水足迹还有蓝色之说,如果说水足迹是指国家、地区、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消费的产品和服务耗费的水资源,那么蓝色水足迹是指耗费的蓝水资源——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等地表或地下的淡水水资源。 我国是人均淡水资源贫乏的国家,水足迹和虚拟水的进口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保护本国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国际粮价合适。不会有大的天灾、封锁及中断,我们以部分进口粮来换取水资源的节约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实施部分耕地的休耕,轮作,风险不大。进口粮食也是进口水足迹。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举措,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贸易有利环境,是明智的。 进口粮食的又一好处是价格与生产成本的换算。进口粮食比国内生产和保存粮食要成本低廉,按照市场规律,自然是进口合适。例如,根据公开数据测算,截至今年7月末,我国玉米库存将达到2.6亿吨,接近粮食总库存的一半。按每吨玉米每年库存成本250元计算,2.6亿吨玉米需要付出的库存成本费高达650亿元。这样的库存成本很难长此以往,只有去库存,把陈玉米做饲料级处理。 据相关统计,2008年-2015年,国内玉米产量由1.66亿吨增长至2.25亿吨,增长了35.5%,播种面积由4.48亿亩增长至5.72亿亩,增长了27.6%。2016年,国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调减“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我国玉米播种面积预计为5.47亿亩,同比下降2500万亩,总产量预计为2.19亿吨,尽管比2015年下降了558万吨,但仍为历史第二高产量。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何新天表示,“近几年玉米产量均在2亿吨以上,而国内玉米全年消费需求仅为1.8亿吨左右。玉米结余量3500万吨-4000万吨,预计供应过剩至少有3700万吨。国内外都是增产态势,玉米价格下行仍然将是主要大趋势。所以,养殖场和饲料厂不要担忧,玉米足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