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摘 要:基于国外育种公司提出的蛋鸡“100周龄生产500个蛋”计划(“100-500计划”) 。文章对能否实现“100-500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认为国外提出的“2020年在商品蛋鸡中实现‘100-500计划’”是不可能的,但围绕这一计划的各项技术措施对我国的蛋鸡育种生产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而“提高80~100周龄期间的产蛋率”与“增强产蛋后期的蛋品质选择”一直是我国蛋鸡的育种目标,我国蛋鸡育种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同步引进国外的成熟配套系或引进素材,选育自己的品种或配套系。
2014年1月17~20日,在武汉召开的“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2013年总结暨考评会议”上,遗传育种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杨长锁研究员在工作总结中报道了外国蛋鸡育种公司提出的“100周龄生产500个蛋”计划(以下简称“100-500计划”),引起与会人员的极大兴趣。在会议闭幕式上,杨宁首席科学家代表遗传育种功能研究室给每位参会人员发了一份“问卷调查表”,并建议遗传育种研究室对该计划组织专题讨论。
会议结束后,根据查阅的有关文献资料得知,“100-500计划”是伊莎(ISA)公司于2011年提出的。该公司育种部技术指导Frans van Sambeek在《World Poultry》发表文章《Breeding for500 eggsin 100 weeks》[1];2013年该公司在内部刊物上再次 强 调 这 一 计 划 的 实 施“ISA is breeding for 500 eggs”,并引用该公司资深遗传学家Jeroen Visscher的话说:“ 为商品蛋生产者提供不经换羽的500个优质鸡蛋的育种目标可望在2020年达到。”[2]
1 为什么要延长产蛋周期?
商品鸡产蛋周期的延长可以更好地利用鸡舍设备和降低育雏成本。因此,商品鸡的淘汰周龄也从过去的72周龄延长到现在的80周龄。一些育种公司对种鸡的选择和性能测定更是延长到90周龄,甚至100周龄。但也应当看到延长产蛋周期也会带来某些负面作用,如由于选种群世代间隔的延长,降低了每年的遗传进展;再是如何保证产蛋后期母鸡的健康和商品蛋的质量。这也说明如果要实施“100-500计划”,需要有遗传、管理、营养、禽病、环境、设备等多方面的配合,有点类似于目前国内提倡的“协同创新”的思想。
2 实现“100-500计划”的可行性分析
2.1 ISA研究进展
如果要从现有记录的鸡群中找出一些100周龄产500个蛋的鸡,那么可以说现在就有了。从Fransvan Sambeek报道的一个纯系试验群来分析,尽管没有说明试验鸡的数量,但仍可以估计出群体大小不超过1600只,并已有40%的鸡在100周龄时产了500个以上的蛋。据称,最高产的一只鸡到100周龄时产了571个蛋!但是,在纯系选择群中能达到这样的生产成绩并不说明在商品蛋鸡中也能达到。另外,从遗传上分析,即使把所有产500个蛋以上的母鸡都集中起来留种,后代也达不到500个蛋。
2.2 在理想条件下的生产水平
目前,无论是伊莎公司还是海兰公司,从他们提供的白来航鸡种商品蛋鸡(ISA White,Hy-LineW-36)的资料来看,在理想饲养条件下,80周龄累计入舍鸡产蛋数368个,饲养日产蛋数378个;40周龄平均蛋重61.5g,80周龄平均蛋重63.8g;26周龄产蛋高峰达96%,产蛋率95%以上的高峰期11周,90%以上的高峰期28周;50%产蛋率(20周龄)时体重1.38kg,80周龄体重1.56kg;到80周龄时的累计死亡率5.7%;哈氏单位和蛋壳强度在75周龄后明显下降。
据ISA公司网站提供的最新资料统计,伊莎褐商品蛋鸡,80周龄累计入舍鸡产蛋数361个,饲养日产蛋数370个;90周龄累计入舍鸡产蛋数409个,饲养日产蛋数421个;40周龄平均蛋重63.3g,80周龄平均蛋重64.6g;27周龄产蛋高峰达96%,产蛋率95%以上的高峰期7周,90%以上的高峰期28周;50%产蛋率(20.6周)时体重1.67kg,80周龄体重2.0kg;到80周龄时的累计死亡率5.0%,90周时的累计死亡率6.1%;80周龄时产蛋率75%,90周龄时产蛋率70%。
据海兰公司网站提供的最新资料统计,理想条件下海兰褐(Hy-Line Brown)商品蛋鸡80周龄累计入舍鸡产蛋数361个,饲养日产蛋数371个;40周龄平均蛋重62.8g,70周龄平均蛋重64.1g;产蛋高峰可达96%,产蛋率95%以上的高峰期9周,90%以上的高峰期24周;50%产蛋率(20周龄)时体重1.65kg,70周龄体重1.98kg;到80周龄时的累计死亡率6.1%;80周龄时产蛋率74%。
2.3 差距
这里所说的差距不是与目前国内水平相比的差距,而是与目前伊莎、海兰公司提供的理想条件下产蛋水平相比的差距。产蛋周期从现在80周龄延长到100周龄,也就是可多产20周(140d)的蛋。
据介绍,目前海兰W-36商品代蛋鸡80周龄的产蛋率80%;从伊莎公司商品代蛋鸡的产蛋曲线来看,90周龄的产蛋率70%。即使是最佳的估计,81~90周龄的产蛋率保持80%,91~100周龄的产蛋率保持70%,那么140d也只能增加105个蛋。
也就是说在目前理想饲养条件下,商品鸡100周龄的平均只鸡产蛋量也只能达到480个。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伊莎公司的试验鸡群的数据是在个体笼养、无病环境和“可能提供的最佳条件下”获得的[3],与商品蛋鸡生产条件有很大的差距。
2.4 达到“100-500计划”的几项参数
杨宁教授在早期对蛋鸡产蛋曲线的研究中,提出MCM方程(Modifiedcompartmental model,MCM),能很好地拟合蛋鸡72周龄饲养日(HD)产蛋率和入舍鸡(HH)产蛋率曲线,拟合度达0.98以上[4]。MCM方程如下:yt=ae-bt/ [(1+e-c(t-d))],其中yt为第t周龄时产蛋率;a为产蛋高峰值;b为高峰值后产蛋的下降率;c为鸡群开产日龄变异的反向值;d为平均性成熟期;e为自然对数的底。
伊莎褐90周龄和海兰褐80周龄商品蛋鸡每周产蛋率实际观察值见图1。采用MCM方程拟合两品种的平均产蛋率得到“目前水平”曲线;根据可能提高的指标调整曲线参数,使100周龄产蛋数达到500个,得到图1中“预测1”和“预测2”产蛋曲线。各曲线拟合的参数见表1。
预测1是在目前产蛋水平的基础上,保持平均性成熟时间为20周龄,并保持高峰期产蛋率不变,调低高峰后产蛋率下降速度,使100周龄产蛋量为500个。预测1曲线参数(见表1)可见产蛋高峰时间为24.3周,接近目前的23.8周;但需要100周龄内一直保持80%以上产蛋率,80周龄产蛋率提高8.8%至84.3%,90周龄产蛋率提高10.1%至82.2%,100周龄产蛋率提高11.4%至80.2%,实现这些目标是相当困难的。
预测2是在目前产蛋水平的基础上,提前平均性成熟时间为19周龄;在控制100周龄产蛋率70%左右的条件下,适当调整高峰后的产蛋率下降速度,使100周龄产蛋量为500个。预测2曲线参数(见表1)可见产蛋高峰时间为22.7周。80、90和100周龄产蛋率比目前水平提高2.4%、1.7%和1.1%左右,分别为77.9%、73.8%和69.9%,这些目标应该可能实现;但高峰期产蛋率要为105.7%才能达到100周龄产500个蛋,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以上两种情况的预测,均存在难以实现的指标;况且这是饲养日产蛋率指标的模拟,尚没有考虑到80周龄后死亡率增加、蛋壳质量下降、蛋壳颜色变浅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大群体中实现“100-500计划”几乎不可能,更不用说是要在2020年实现了。
3,问题与讨论:
现在再来讨论“问卷调查表”中提出的和“100-500计划”有关的几个问题:
①外国蛋鸡育种公司提出“100-500计划”是否可能实现的问题,这要看在多大鸡群,在多长时间内实现。像伊莎公司所说的到2020年在商品蛋鸡中实现是不可能的。
②对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必将继续给予关注。因为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至少说明国外蛋鸡遗传育种学家对如何进一步提高蛋鸡生产性能有自己的想法。即使实现不了“100-500计划”,但围绕这一目标的各项措施,对我国的蛋鸡育种和生产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③在问卷中所建议几项技术措施都值得考虑。但“提高80~100周龄期间的产蛋率”和“增强产蛋后期的蛋品质选择”这两项严格说是目标任务,还不是具体技术措施。恐怕所有的技术措施都要围绕这两个目标任务来完成。
④在蛋鸡育种中,“除了品种选育以外,相关配套管理同步提升是实现育种目标的重要保障”。调查中大家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内所设定的功能研究室、各有关岗位和试验站需协同努力,才能进行有效的育种工作。
⑤至于“面对未来育种目标,你认为我国蛋鸡育种工作者应该做些什么?”的问题,认为实现“100-500计划”不是我国蛋鸡育种的目标。未来国外培育出如此优良的种鸡,我国引入作为育种素材不更快、更好吗?就像我国上一代和这一代的蛋鸡育种工作者那样,结合我国的国情,引进和选育相结合,不也能解决我国商品蛋鸡的近一半的种源吗?这也是下一个问题的答案。
⑥我国蛋鸡育种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同步引进国外的成熟配套系,或引进素材,选育自己的品种或配套系。 (作者:吴常信,张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