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为了满足胸肉重,美国市场上60%以上的肉鸡饲养到56天以上才出栏,而中国的肉鸡一般在42天以内出栏。
苏格兰罗斯林家禽研究所客座教授、美国阿肯色州家禽联合会首席教授、家禽科学卓越中心营养学家Craig Coon博士
Craig Coon博士于1973年获取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博士学位。先后于美国马里兰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及明尼苏达大学执教,参与教学、科研及扩展项目,曾于1987年担任雷丁大学客座教授,1991年在苏格兰罗斯林家禽研究所担任客座教授,1997年作为阿肯色州家禽联合会首席教授加入家禽科学卓越中心。2012年,家禽科学协会授予诺伟司国际杰出学者奖,在此期间荣获了苏格兰罗斯林家禽研究所季度奖、美国家禽科学协会美国饲料生产研究奖等。
Coon博士的研究领域涉及肉种鸡营养(主要研究营养素在增重及产蛋两个方向上的分配)、营养利用率、胚胎发育、营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饲料评估、氨基酸代谢、蛋壳质量、以及钙和磷营养,近期研究包括家禽的蛋白质周转、饲用酶的影响、能量利用率、热量生产及现代肉鸡的体组成。
记者:您认为目前在肉鸡选育和营养需要研究之间的差距主要是什么?
Craig Coon:近年来肉鸡育种发展迅速,相应的营养需求研究进展也很快,基本上可以满足生产性能发挥的需要。在我看来,两者之间的差距或许主要体现在生产领域的两个方面:
第一,不同国家或地区肉鸡市场需求不同所带来的营养需要差异。例如,美国消费者喜欢消费鸡胸肉,因此美国肉鸡选育方向是增加胸肉率,为了满足胸肉重,美国市场上60%以上的肉鸡饲养到56天以上才出栏,而中国的肉鸡一般在42天以内出栏。尽管肉鸡品种差异不大,但二者的营养需求和饲喂方案应该有所差异。
第二,从科研角度,肉鸡选育和营养需要研究都是为了实现产肉为主的最佳生产性能,而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才是最终目标,追求的目标不同,与之相配套的营养需要量也应有所不同。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肉鸡选育中对生长速度和增重的过度追求,会给肉鸡生产带来许多新的问题,比如抗病能力下降,肌肉组织发育不良等,最终都会影响到生产效率和鸡肉品质,未来的育种和营养需求研究除了关注生产性能,也需要增加在这些方面的考虑。 记者:目前影响肉种鸡产蛋性能的重要营养因素是什么?这方面的营养研究还欠缺什么?
Craig Coon:首先需要明确,肉种鸡的生产目标不只局限于产蛋性能,还包括之后的种蛋孵化和雏鸡发育。
从营养素的角度看,在平衡的前提下,能量摄入量是影响产蛋性能的最重要因素;从养殖阶段看,育成阶段的营养供给或饲喂方案是最重要的,后期的许多有关产蛋性能方面的问题往往可以追溯到育成期的饲养管理。除此之外,产蛋期的钙磷比例和微量元素营养也十分重要。
未来的肉种鸡营养研究应该更加关注的两个方面:一是育成期营养方案对生理成熟的影响,二是如何通过后期营养管理提高产蛋量。
记者:您在肉种鸡钙磷营养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您认为未来肉种鸡和肉鸡钙磷营养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Craig Coon:我研究肉种鸡钙磷营养需要量和利用率已经有40年时间,相关的试验研究已经做的足够多了,尽管如此,我想未来一定会有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但这需要新的研究思路,在这方面我能想到的不多。我研究钙磷营养的一个主要动力是通过钙磷来调控蛋壳质量,现在看来,改善蛋壳质量有了一些新的思路,比如通过特定的生理指标,从基因选育角度去改善蛋壳质量。
记者:中国饲养了大量黄羽肉鸡,但是在黄羽肉种鸡和黄羽肉鸡的营养需要研究上还比较欠缺。对此,您能否给出一些建议?
Craig Coon:中国黄羽肉鸡养殖量很大,这一点与国外不同。欧美等国家也有一小部分针对特定消费人群的有机养殖方式,但是市场占比很小,美国约3%,欧洲约5%,而且有色鸡种非常有限。由于黄羽肉鸡的养殖方式和消费习惯不同于白羽肉鸡,我想首先要在保证产品风味的基础上研究其营养需求,这是基本方向。除此之外,或许白羽肉鸡营养需求的一些研究方法是黄羽肉鸡研究中可以借鉴的。
记者:现在中国非常重视环保问题,而肉鸡养殖过程中通常会产生一定的废弃物,在你看来,怎样才能处理好肉鸡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Craig Coon:中国和欧美国家的肉鸡养殖模式不同,中国的肉鸡养殖普遍采用网上平养或笼养,而欧美国家主要是地垫料平养,比如在美国大部分企业,垫料一年只清理一次,经过简单发酵处理后可以直接还田,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肉鸡网上养殖或笼养,排泄物会更加集中,或许需要更专业的设备或处理方式,在这方面我能给的建议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