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92|回复: 1
收起左侧

布莱尔入住唐宁街10号仪式Tony Blair Entering Downing Street - 1997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来自
河北保定高碑店
发表于 2008-11-30 11: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超级的帅哥布莱尔和他的超级美女太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i_YVew5rNU

呵呵,大饱眼福!
Tony Blair Entering Downing Street - 1997

布莱尔从普通人到首相,一个英国人的梦想!

布莱尔在伊拉克

布莱尔在伊拉克

布莱尔幸福的一家

布莱尔幸福的一家

帅哥布莱尔

帅哥布莱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来自
河北保定高碑店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11: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
托尼·布莱尔阁下
The Rt Hon. Tony Blair



--------------------------------------------------------------------------------

联合王国首相
任期
1997年5月2日 – 2007年6月27日
前任 约翰·梅杰
继任 戈登·布朗

--------------------------------------------------------------------------------

英国工党党魁
任期
1994年 – 2007年
前任 玛格丽特·贝克特
继任 戈登·布朗

--------------------------------------------------------------------------------

出生 1953年5月6日 (1953-05-06) (55岁)
苏格兰爱丁堡
政党  英国工党
配偶 切丽·布莱尔
安东尼·查尔斯·林顿·布莱尔(英语:Anthony Charles Lynton Blair,1953年5月6日-),台湾译作托尼·布莱尔,港澳译作贝理雅,英国政治家,曾自1994年起任工党党魁,1997年至2007年曾同时任第72任英国首相。在2007年卸任党魁、首相以及下议院的英格兰东北部塞奇菲尔德(Sedgefield)选区议员,另外又获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委任为中东问题特使。[1]

托尼·布莱尔早自1994年7月起出任英国工党党魁,接替在任内遽逝的前党魁约翰·史密斯。在任党魁期间,工党放弃了数十年前立下的政策目标,进行重新定位,结果在1997年大选中取得了压倒性胜利,结束了保守党长达18年的执政时期,而那次也是保守党自1832年以来输得至为惨烈的一次大选。托尼·布莱尔是工党历史上在任最长的英国首相,也是该党唯一一位带领工党连续3次赢得大选的首相,但面对种种批评,他在2007年6月27日正式离任。

目录 [隐藏]
1 背景及家庭生活
2 早年政治生涯
3 反对党生涯
4 反对党领袖
5 入主唐宁街
6 与国会的关系
7 托尼·布莱尔在媒体
8 托尼·布莱尔与戈登·布朗
9 托尼·布莱尔的宗教信仰
10 批评
10.1 总统主义
10.2 对美关系
10.3 中东政策及对以色列的关系
10.4 与工党的关系
10.5 支持率
11 杂记
12 著作
13 请参见
14 参考资料
15 建议阅读
16 延伸阅读
17 外部链接



[编辑] 背景及家庭生活
托尼·布莱尔在1953年5月6日生于苏格兰爱丁堡的玛丽王后妇产科医院[2],是里奥·托尼·布莱尔(Leo Blair)与妻子黑兹尔·托尼·布莱尔(Hazel Blair)所生的第二名孩子。里奥·托尼·布莱尔是两名艺人所生的私生子,后来被一名叫詹姆士·托尼·布莱尔的船坞工人与其妻子玛丽所收养。黑兹尔的本姓为克罗斯卡登(Corscadden),父亲叫乔治·克罗斯卡登,是一位肉贩兼橙带党党员,原居爱尔兰巴利香浓(Ballyshannon),后于1916年迁居格拉斯哥,未几在1923年早逝[3] [4]。托尼·布莱尔有一位哥哥和妹妹分别名叫威廉·托尼·布莱尔和莎拉·托尼·布莱尔,他的哥哥是一位大律师兼御用大律师。托尼·布莱尔出生以后的头19个月都住在爱丁堡,在这段期间父亲任职税务督察,并同时在爱丁堡大学攻读法律学士学位[2]。后来在1950年代,托尼·布莱尔一家曾举家搬到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的达利奇(Dulwich)市郊,当时他的父亲在邻近的阿德莱德大学担任法律讲师[5]。


切丽·布莱尔,QC托尼·布莱尔一家在1950年代末期返回英国,曾一度寄往在黑兹尔·托尼·布莱尔母亲位于格拉斯哥附近的家。不久以后,全家又搬到了英格兰达拉谟,父亲更在达拉谟大学担任讲师。托尼·布莱尔早年在达拉谟的唱诗班学校读书,后来转到位于爱丁堡的著名寄宿独立学校,有“苏格兰伊顿”之称的费茨书院就读。在费茨书院,托尼·布莱尔认识了来自邻校爱丁堡学院的范克林,而日后范克林更在托尼·布莱尔的政府中出任大法官一职。

在费茨书院毕业后,托尼·布莱尔曾花一年在伦敦尝试推广摇滚音乐,之后再入读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主修法学。在学期间,他曾热忱于弹奏吉他,并成为一队叫丑陋谣言(Ugly Rumours)的摇滚乐队歌手,除此之外,他更曾邂逅日后成为导演的玛丽·哈伦(Mary Harron)[6]。在牛津大学以二级荣誉毕业后,托尼·布莱尔以大律师学生的身份成为林肯法律学院的一员,而他后来在大律师艾伟仪(艾伟仪后来曾在托尼·布莱尔政府出任大法官)的律师行工作时,还结识了他的未来妻子切丽。据律师界的人士透露,托尼·布莱尔当时已经有志要成为英国首相,不过却还未决定投靠那一个党派。

托尼·布莱尔与切丽在1980年3月29日结婚。托尼·布莱尔原本是圣公会教徒,但切丽·布莱尔与他们的孩子都是天主教教徒,后来托尼·布莱尔在2007年12月改信天主教。他们两人共有4名孩子,分别叫茹安(Euan)、尼基(Nicky)、凯思林(Kathryn)和里奥(Leo)。当中,里奥于2000年5月20日出生,是过去150年以来,首位在任英国首相所生的合法孩子,而对上一位,则已经是约翰·罗素勋爵在1849年7月11日所生的法兰西斯·罗素。

虽然托尼·布莱尔曾表示不愿子女受传媒的滋扰,但茹安和尼基的教育事务却曾成为了一项政治争议。当时不少左翼份子批评,为何茹安和尼基没有被派往他们家附近的天主教学校,而是获派到著名的伦敦私人礼拜堂学校。此外,有舆论更曾批评有西敏公学的职员被指派为茹安作私人补习。


[编辑] 早年政治生涯
托尼·布莱尔在1975年从牛津大学毕业后不久就加入了工党。后在1980年代初期,他曾活跃参与工党在南哈克尼与肖尔迪奇(Hackney South and Shoreditch)选区的事务,并和党内所谓的“软左派”连成一线。托尼·布莱尔曾参选哈克尼自治镇议会,但是失败,之后在岳丈安东尼·布思的协助下,托尼·布莱尔与工党国会议员汤姆·彭德鲁(Tom Pendry)联络,试图在国会找一份差事。彭德鲁曾带托尼·布莱尔游览下议院,又以其人脉关系,建议他到比肯斯菲尔德(Beaconsfield)的补选中竞逐国会议员。比肯斯菲尔德一向是保守党稳占的选区,结果托尼·布莱尔在那次1982年的补选中只得到10%选票支持。然而,虽然托尼·布莱尔未能当选,但时任工党党魁迈克尔·富特却对他甚为赏识,并为他在党内谋取了一份党职。不同于后期所走的温和路线,托尼·布莱尔早年曾自认是社会主义者。从他在一封于1982年7月写给党魁的信中,就明显反映出他的激进思想[7]。

在1983年,英国国会的选区出现了大幅调整,而托尼·布莱尔童年所居的达拉谟附近更新划出一处叫塞奇菲尔德的选区,而且还未有工党党员正式提出角逐。虽然当时有好几位因选区改划,而另觅选区的党员看中了那里,但托尼·布莱尔在约翰·波顿(John Burton)的大力支持下,他最终击败另一位的工党人选里斯·赫克菲尔德(Les Huckfield),在最后一刻成功代表工党在该选区出选。而波顿日后则成为了托尼·布莱尔的助手,更是他最信任,关系维持最久的盟友。

托尼·布莱尔于1983年大选竞选期间,他的政纲大致上采纳了工党在1980年代初所走的左翼路线。他虽然呼吁英国应该脱离欧洲经济共同体,但他个人在党内的会议中却表态支持英国不放弃会籍。由于托尼·布莱尔亦是解除核武运动的成员,因此他竞选时也支持解除核武的大方向。结果,当年工党虽在1983年大选取得大败,但由于塞奇菲尔德一向是工党的据点,使托尼·布莱尔当选下院议员。

在1983年7月6日,托尼·布莱尔第一次在英国下议院发表他的处女发言。当中他提到[8][9]:

我是一位社会主义者,我这思想不是从教科书而来,也不是从传统而来。我只不过相信,它的最大好处就是,社会主义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理性和道德的存在。它代表合作而非对抗;代表友谊而非恐惧。它代表了平等。  

工党的党宪一直说明工党是一个信奉民主社会主义[10],而非信奉社会民主主义的政党。但后来托尼·布莱尔在修改党宪第四款一事的议提上,则宣称工党是一个社会主义政党。


[编辑] 反对党生涯
当选下院议员后,托尼·布莱尔很快受到了重用,在1984年获任为在财政部事务方面的助理发言人,并得以调到议事堂的前座就座。期间,他曾经在1985年10月要求就英伦银行出手挽救庄信万丰银行倒闭一事召开调查外,后来又揭发保守党内有人为欧洲经济共同体撰写报告,抨击英国经济政策,使政府大感尴尬。此外,托尼·布莱尔又站到党内金诺克一派,支持对工党进行改革。在1987年大选后,托尼·布莱尔获工党进一步重用,到影子贸易及工业队伍中,担当对伦敦市事务的发言人。同时,他又为加入影子内阁参与竞选,后来虽然落选,但他始终成功取得了77票支持。

在1987年10月,英国发生股灾。事后,托尼·布莱尔批评有伦敦商人“软弱无能”,部份人“道德备受质疑”,另外他又抨击伦敦股票交易所未有为小股民提供合理的服务,这些言论使他受到了相当的重视。在1988年,托尼·布莱尔终于成功进入到影子内阁,出任影子能源大臣,到翌年又改任影子就业大臣。在影子就业大臣任内,托尼·布莱尔依从了党内的意愿,在劳工法的事务上支持从欧洲引入“社会宪章”,并放弃提倡雇主所聘雇员必须加入工会的理念。托尼·布莱尔在1989年12月宣布这个改变的时候,引起了党内不少左翼人士的不满,但也同时间得到党内不少人,如时任党内通讯总监曼德信(Peter Mandelson)的青睐。在1990年,托尼·布莱尔在工党大会中首次发表大型演说。

在1992年大选期间,托尼·布莱尔曾着手革新工党的形象,另外又提出实行极具争议性的最低工资政策。然而,工党却在那次大选中落败,党魁金诺克更宣布辞职,由约翰·史密斯接任,而托尼·布莱尔则获任影子内务大臣。在当时,工党被普遍认为在关注社区罪恶不足,而托尼·布莱尔在任内则设法为工党洗脱这种评价。他曾经建议提升监狱的收容量,又指出1960年代提倡的“自由风气”使国民缺乏社区责任心。另一方面,托尼·布莱尔亦曾支持将同性进行性行为的合法年龄降至16岁,以及主张完全废除死刑。

1994年,工党党魁约翰·史密斯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由副党魁玛格丽特·贝克特接任。未几,工党举行了党魁选举,最终托尼·布莱尔击倒另外两名候选人玛格丽特·贝克特和彭仕国,正式出任英国工党党魁。上任后,托尼·布莱尔按惯例获聘任为枢密院顾问官,并准许使用“阁下”的称谓。


[编辑] 反对党领袖
托尼·布莱尔在1994年的工党大会上曾经发言表示,他有意更改党宪的第四款,加入新的目标和价值观。当中,托尼·布莱尔建议删除该款指出对“生产工具成为公有产权”的追求,致使外界断定他要放弃国有化。最终,第四款被换成另一段文字,表示工党是其中一个信奉民主社会主义。托尼·布莱尔对党宪的改动后在1995年4月召开的特别会议中获得通过。

此外,托尼·布莱尔出任党魁后致力于重新审视工党的政策,务求改进工党的形象,使之追上现代步伐,加强竞争力,为此,他就特别地以“新工党”一词,强调工党已经今非昔所比。诚然,托尼·布莱尔的改革的确曾受到其他党派,以及党内的传统主义者加以批评,但事后证明他的改革的确成功挽回了不少民心支持。至于在1996年的工党大会上,托尼·布莱尔则表示他3大关注的议题分别是“教育、教育和教育”。

受到约翰·梅杰的保守党政府施政不得民心所帮助(保守党又因欧盟议题陷入严重分裂),托尼·布莱尔所带领的“新工党”终于在1997年大选中赢得了压倒性胜利,而托尼·布莱尔更成为自利物浦勋爵于1812年出任首相以来,最年轻的英国首相[11]。


[编辑] 入主唐宁街
主条目: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任内施政

2002年,托尼·布莱尔在北约俄罗斯会议托尼·布莱尔在1997年5月2日正式出任英国首相,后来他兼领的职务还包括有第一财政大臣、公务员事务部部长、英国工党党魁、以及英格兰东北部塞奇菲尔德选区议员。作为英国内阁的阁臣,他也是枢密院顾问官。托尼·布莱尔是工党历史上在任最长的英国首相,也是该党唯一一位带领工党连续3次赢得大选的首相。

托尼·布莱尔任内将带领工党走“中间路线”,带来了很大的争议。此外,他总爱以“新工党”的旗号来支持其自由市场的观点,以及区别党内过往奉行的集体主义。

在国内事务上,托尼·布莱尔明显在卫生和教育事务上增加公共开支,同时又在那些范畴引入具争议性的“市场主导改革”。托尼·布莱尔任内亦见证了最低工资的落实、调高专上教育学费、进行大幅度宪法改革(例如下放权力到苏格兰和威尔士),以及加快北爱尔兰和平进程。至于英国经济在托尼·布莱尔治下也表现良好,而他甚至继承了保守党过往的理念,坚持不加入息税。

自从911事件发生和反恐战争在2001年开展以来,托尼·布莱尔就视美国为紧密的盟友,并大力给予支持。当中,他更曾在2001年和2003年,分别支援美国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托尼·布莱尔支持英国出兵的决定,使他遭受到各界十分强烈的抨击。

在2006年9月7日,托尼·布莱尔公开宣布他将于2007年9月的工会大会举行时辞去党魁一职[12],但在2007年5月10日他又宣布自己会在2007年6月27日辞任党魁。在其辞职声明中,托尼·布莱尔授引了杜鲁门的话,认为在伊拉克战争一事上“做了我自己认为正确”的决定[13]。

托尼·布莱尔卸任后,首相与党魁之职由其财相戈登·布朗接任,而托尼·布莱尔则随即获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委任为中东问题特使。[1]


[编辑] 与国会的关系

2007年3月的托尼·布莱尔。托尼·布莱尔任内曾对下议院的议事程序作了不少改革。他上任后的第一项改动就是将以往在每星期二和四,每次长15分钟的首相答问环节进行合并,变为每星期只在星期三举行,但时间则延长至30分钟。托尼·布莱尔表示这样是为了让答问环节更具效率,但批评者却反驳他这样做只为方便准备问题答案。除首相答问环节外,托尼·布莱尔又会在每月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让记者就不同问题作发问,而气氛也要比国会辩论融洽[14][15]。

其他的议事改革则把括调整议会会议进行的时间,使之更接近一于般商业机构上下班的运作模式。


[编辑] 托尼·布莱尔在媒体
一般认为,托尼·布莱尔应付媒体的技巧远高于他在国会辩论的能力。他在电视镜头面前,总显露出政治领袖应有的魅力、往往给予观众现代、不拘谨和善于表达之感觉。或许世人对托尼·布莱尔留下最深刻的电视讲话,就是他在1997年8月对威尔士王妃戴安娜之死所发表的演说,当中他以“人民王妃”形容戴安娜,及后即广为人们所竞相采用。

另一方面,托尼·布莱尔任内亦以重用新闻秘书而著称,当中比较著名的有阿拉斯泰尔·坎贝尔(Alastair Campbell),他曾自1997年5月至2001年6月8日出任首相办公室发言人,后来更改任首相通讯与策略总监,惟事后于2003年8月29日因为赫顿调查一事辞职。托尼·布莱尔与坎贝尔两人常常被外界批评和讽刺,指他们透过种种“政治化妆”的手段去影响新闻消息。


[编辑] 托尼·布莱尔与戈登·布朗
早在约翰·史密斯于1994年去世后,托尼·布莱尔与戈登·布朗两人曾同被视为新党魁的热门人选,而他们两人亦曾许下诺言,答允互相合作。最初,由于戈登·布朗认为自己资历较高,托尼·布莱尔理应会让路给他,但后来两人却发现托尼·布莱尔更取得公众的支持[16]。到1994年5月30日,戈登·布朗向托尼·布莱尔答应不竞逐党魁之职,而据知托尼·布莱尔则答应担任党魁一定时间后就会退位(一说8年),以作回报,但是托尼·布莱尔却在公开场合,多次否认二人中间有任何交易。但有关的传闻后来更在2003年9月被英国第四台拍成电视剧。

有不少报道更指出,即使是托尼·布莱尔上任英国首相后,托尼·布莱尔仍曾多次作出暗示(甚至承诺),表示会在戈登·布朗喜欢的时间下台。不管这些报道是真是假,事实则是,由于托尼·布莱尔在首相任内多番拒绝辞职,已使两人关系日益不和。至于副首相彭仕国则被传媒形容为“婚姻指导顾问”,寓意他常充当中间人的角色调停[17]。

另一方面,托尼·布莱尔最初上任之时,曾特别地让戈登·布朗拥有自主权。故此在他的同意下,戈登·布朗可以以财政大臣之位,自由对经济政策作出决定。但据唐宁街知情人士透露,托尼·布莱尔后来对此深感后悔,因为日后就重要的经济事务作决策时,戈登·布朗往往将托尼·布莱尔排除在外。

在2007年5月2日,托尼·布莱尔终于宣布在一星期内宣布自己的下台时间,另外还鼓励戈登·布朗竞逐工党党魁。到2007年5月10日,托尼·布莱尔又在自己的选区塞奇菲尔德宣布将在同年6月27日下台,至此托尼·布莱尔的下台疑团才得以正式消除。


[编辑] 托尼·布莱尔的宗教信仰
托尼·布莱尔在公开场合甚少谈及他的宗教信仰,但他曾被认为是一位盎格鲁-天主教徒——亦即是英国圣公会高教派的成员。高教派是一个容纳罗马天主教的基督教派别,而托尼·布莱尔的妻子切丽·布莱尔本人就正是一位罗马天主教徒。托尼·布莱尔平时在伦敦一般会与家人到天主教的西敏大教堂参与弥撒,但是当地的枢机主教休姆却批评他不是天主教徒,却在弥撒中领圣餐。

在2006年3月4日ITV1电视台的访问中,托尼·布莱尔向节目主持迈克尔·柏金逊(Michael Parkinson)讨论伊拉克战争的时候,谈及了其基督教信仰。他说自己曾在此议题上祈祷,并说上帝会对他作的决定进行审判[18]。

至于在另一份杂志的访问中,托尼·布莱尔则表示到,他长于基督教的环境,但“上牛津以前都未有真正的去实践信仰”,直至在大学遇到一位澳大利亚牧师后,才重新使他对信仰产生兴趣。此外他又认为信仰不是一对一的,不限于自己与相距甚远的上帝,而是关系到自己与身边的世界。从这种看法,使他见到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亦使他找到了世界的合理所在[19]。

然而坊间对托尼·布莱尔的信仰仍存有很多疑问。有次托尼·布莱尔在一之访问中谈及基督教信仰时,更被他的首相通讯与策略总监阿拉斯泰尔·坎贝尔以“我们不是在做上帝”(We don't do God)为理由打断[20]。

2007年12月21日有消息指托尼·布莱尔已经在伦敦西敏的枢机宅第受洗,正式加入罗马天主教。[21]


[编辑] 批评
对托尼·布莱尔的批评主要集中于他与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的关系,以及他对中东,包括伊拉克战争、2006年以黎冲突和以巴冲突所采的政策。此外他亦被批评以“政治化妆”的手法扭曲新闻,误导国民。托尼·布莱尔也是历史上首位遭警察问话的在任英国首相。


[编辑] 总统主义
有不少人士批评托尼·布莱尔仕内比较专断,漠视内阁阁僚与下议院的意见。其作风常令人感觉他不是一位首相或政府首长,反而像一位总统或国家元首,这点有违他的身份[22]。


[编辑] 对美关系

托尼·布莱尔曾多次会晤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上图在2004年11月12日摄于白宫。在美国总统克林顿任内,托尼·布莱尔已经与他建立了友好的关系,此后乔治·W·布什虽然接任美国总统,但托尼·布莱尔仍与他建立起强而有力的政治同盟,并积极在外交政策上连成一线。不过,前南非总统曼德拉说过托尼·布莱尔尤如布什的外交部长,[23]。此外又有人直指托尼·布莱尔是“布什的卷毛狗”[24],反映出托尼·布莱尔在外交政策上令人有盲目附和美国的感觉。就连美国国务院官员肯德尔·迈尔斯(Kendall Myers)也指出布什对待英国首相的态度某程度上使他感到“蒙羞”,他认为两人的联盟是单向的,布什没有回报托尼·布莱尔,两者之间也不是互惠互利[25]。

当然,布什也有对托尼·布莱尔和英国加以赞扬,又曾在纪念九一一的活动上说“美国没有比大不列颠更真诚的朋友”[26] 。可是,他与布什建立的同盟关系,仍然使托尼·布莱尔在不少英国人眼中大打折扣[27]。


[编辑] 中东政策及对以色列的关系
托尼·布莱尔早年加入工党不久以后,便加入一个叫工党以色列之友的组织。后在1994年,一位昔日与托尼·布莱尔在同一所律师行工作的同事,在一次以色列外交官所办的晚宴中,向他介绍一位叫迈克尔·利维(Michael Levy,后来成为利维勋爵)的人。利维是流行音乐界的大人物,也是位热心于协助犹太社区筹款的人[28]。托尼·布莱尔与利维未几就成为了好朋友,两人更时常一起打网球。而工党党魁专款在利维管理之下,则成功在1997年大选前取得了亚历克斯·伯恩施坦和罗伯特·加罗恩等人的鼎力资助,此两人后来即获封终身贵族。至于利维本人亦在1997年获封终身贵族,而到2002年美伊战争爆发前,更获托尼·布莱尔任命为中东特使。利维常对托尼·布莱尔加以赞扬,指他对“以色列国提供坚定与诚恳的支持”,他对自己则形容是其中一位“顶尖的国际锡安主义者”[29]。

可是到了2004年,有多达50名英国外交官站出来,对托尼·布莱尔在以巴冲突所作的政策作出强烈批评,其中批评者更不乏英国驻巴格达以及特拉维夫的大使。他们对英国在2003年跟随美国出兵伊拉克表示“深切关注”外,又指“现在是时候去将我们的不安诉诸公众,以望国会能听到我们的声音,重新就现行政策作重新评估”。除此以外,他们又敦促托尼·布莱尔如果要尽美国盟友的责任,就很应该“以忠实盟友的角色施加真正的影响力”。这批外交官同时又批评英、美并没为入侵伊拉克后订下“妥善的善后计划”外,又罔顾伊拉克平民百姓的生命安危。最后,他们批评托尼·布莱尔在以巴和平进程之中,支持保留约旦河西岸地区的以色列聚落是“一大退步”,而他们的不满也是“托尼·布莱尔所一手造成的”。他们认为托尼·布莱尔这样是“放弃了过去40年来,指引国际间尽力重建这片圣地的原则”[30] 。

在2006年,托尼·布莱尔由于未能成功在以黎冲突中呼吁双方停火,结果再受责难,而这次更有阁揆公开对以色列表示不满。当中,曾任外相的下议院领袖施仲宏就表示以色列的行动会令黎巴嫩陷入动荡之中。而另一位官员—外交部的贺伟成亦声言“对以色列所采的军事策略感到费解”,又指以色列的行动“造成了无辜百姓伤亡”。此外据《观察家报》报道,托尼·布莱尔在2006年7月28日起程与美国总统布什召开峰会前,曾有为数不少的内阁阁揆向托尼·布莱尔施加压力,要求他公开就以色列对黎巴嫩的攻击所造成之无辜伤亡,加以抨击[31]。


[编辑] 与工党的关系
托尼·布莱尔在任后期迟迟未交代下台的确实时间,使他受到了英国传媒和国会议员的批评。据报,有内阁阁揆相信托尼·布莱尔迟迟不交代下台时间,是因为他有意第四度角逐大选[32]。在2006年暑假,托尼·布莱尔一家曾到加勒比海渡假,返国后他表示希望各界停止对他的下台时间作揣测,结果激起不少工党忠实支持者的不满。

诚言,托尼·布莱尔政府引入了不少左翼支持的政策,例如设立最低工资和立法保障儿童脱贫,不过他在经济和管理事务上却被指走右翼路线。正如不少人指责美国民主党议员乔·李伯曼背地里信靠共和党的政策一样,有不少人指托尼·布莱尔其实是彻头彻尾的新保守主义者或撒切尔支持者,甚至有人形容他是“撒切尔的儿子”。然而,撒切尔夫人却对这种看法不表认同,她在2005年的一个电视访问中就认为,她与托尼·布莱尔的相似仅限于表面;不过托尼·布莱尔却经常公开表示自己仰慕撒切尔夫人[33]。


[编辑] 支持率
在2006年5月,《每日电讯报》曾报道托尼·布莱尔的支持度跌至只有26%,比起当年威尔逊将英镑贬值后,以及卡拉汉在“不满足的冬天”期间所得的支持率还要低,这表示托尼·布莱尔成为了战后最不受欢迎的工党英国首相。不过,以有纪录以来计,保守党的玛格丽特·撒切尔与约翰·梅杰曾得到比这个数字更低的支持率。但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托尼·布莱尔在1997年大选完结时,他曾取得了历史上英国首相最高的支持率。


[编辑] 杂记
在2006年上映的电影《女王》中,托尼·布莱尔一角由米高·辛饰演。
在2005年,托尼·布莱尔曾在动画《辛普森一家》的其中一集内演出。

[编辑] 著作
2003年:Iraq's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The Assessment of the British Government Diane Publishing, ISBN 0-7567-3102-X
2002年:The Courage of Our Convictions 费边社, ISBN 0-7163-0603-4
2000年:Superpower: Not Superstate? (Federal Trust European Essays) Federal Trust for Education & Research, ISBN 1-903403-25-1
1998年:The Third Way: New Politics for the New Century 费边社, ISBN 0-7163-0588-7
1998年:Leading the Way: New Vision for Local Government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ISBN 1-86030-075-8
1997年:New Britain: My Vision of a Young Country Basic Books, ISBN 0-8133-3338-5
1995年:Let Us Face the Future 费边社, ISBN 0-7163-0571-2
1994年:What Price Safe Society? 费边社, ISBN 0-7163-0562-3
1994年:Socialism 费边社, ISBN 0-7163-0565-8

[编辑] 请参见
托尼·布莱尔内阁
托尼·布莱尔派
托尼·布莱尔-戈登·布朗协议
托尼·布莱尔卖爵丑闻
弹劾托尼·布莱尔运动
2005年英国大选
2001年英国大选
1997年英国大选
1994年英国工党党魁选举
2007年英国工党党魁选举
英国政治
女王 (电影)

[编辑] 参考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4-5-5 12:12 , Processed in 0.593164 second(s), 2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