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29|回复: 1
收起左侧

维生素与鸡胚胎病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添砖加瓦奖勤劳奉献奖

发表于 2008-10-14 14: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维生素与鸡胚胎病
       谈到防治鸡病都是指完成胚胎期发育,破壳成雏之后的阶段,多不涉及胚胎期的疾病。任何一种胚胎病都可使出雏率、健雏率、成活率大幅降低,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之大难以数计。其中对胚胎病影响最大的首推维生素。本文意在揭示维生素缺乏在鸡胚胎病中的主要症状。目的是藉此以提高种鸡饲养者对生产健康种蛋的注意力。
      1 为什么要研究维生素胚胎病
        到目前为止,对鸡等禽类维生素需要量的标准与产品,顾及到防止胚胎病的较为罕见,而主要是为进入雏鸡之后设计的。由于家禽繁殖数量远大于家畜,少发生一个百分点的胚胎病,其数字也大得惊人。所以研究与生产种禽专用的维生素是迫不及待的。
       2 维生素缺乏症在鸡胚胎病中的症状
        维生素表现在生产实践上有明显症状的病为维生素缺乏症(Avitaminosis),发病前无明显缺乏症状的称为维生素不足症(Hypovitaminosis),超过需要量引起中毒症状的称为维生素过多症(Supenvitaminosis)。在日粮中维生素缺乏或不足,均可引起代谢紊乱,出现不同的症状,可使各种生产指标下降。养鸡生产要求控制因维生素缺乏或不足引起的胚胎病。至于维生素过多症在正常生产中不多见。
       2.1 维生素A是作用最大,又是经久贮存最易自然降解的维生素。种禽维生素A缺乏时,种蛋在孵化后2~3天还未发育成正常的血液循环系统就发生死亡。其后有的胚胎骨骼发育异常,有的无眼裂,肺发育不全,肾极度肿大,有粟粒大磷酸钙和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肠系膜、胸腔膜、心包膜,肾小管坏死和石化,最终造成孵化率极低。例如在1961年春,2 000只北京种鸭因维生素A缺乏症,在1~4月间所产10万多枚种蛋,孵化率最低的批次仅为2.93%。总入蛋数的平均孵化率为30%。多数为生活力不强,成活率平均约50%。令人不解的是产蛋率和受精率未受太大影响。但查出170多只母鸭肝硬化。胚胎主要死于入孵6日之前和25日之后。补充青绿饲料后转为正常。新霉素可降低维生素A在肠道的吸收,氯化烃类显著影响维生素A的代谢。种鸡饲养者应当注意。
       2.2 维生素D缺乏的鸡,胚胎畸型,骨发育不良,四肢短小。入孵3~7天发生死亡,多死于入孵后18~19天。未死者因喙软破壳齿无力破壳而归于死亡的不少。母体所食饲料维生素D不足,有患胚胎黏液水肿病的,胚体皮肤出现极为明显的浆液性大囊泡状水肿,皮下结缔组织弥慢性增生。由于发生水肿,胚胎生长发育受阻,有明显的四肢短小,肝脂肪浸润。此类营养不良各种家禽的胚胎均可发生。本病以笼养的禽类容易发生。
       2.3 维生素E胚胎缺乏症在种禽饲养条件极不良时才可见到。蛋内维生素E缺乏时胚胎死亡率最高。蛋黄中胚层肿大,导致胎盘血液循环障碍而出血,表现为渗出性素质症(水肿),入孵后84~94小时胚胎死亡率最高。胚胎单眼或双眼突出,晶体混浊,角膜出现斑点。火鸡胚胎双眼可发生白内障。此病与微量元素硒不足有关。双香豆素衍生物,即三酮和醌类为维生素E的拮抗物。
       2.4 维生素K胚胎缺乏症因种禽维生素K营养不良,导致种蛋维生素K不足,在入孵18天至出壳期间,胚胎常因各种不明出血而死亡。在胚外血管中有血凝块。在种禽的饮水或饲料中含有磺胺喹噁啉时,因能杀灭合成维生素K的细菌而使发病增加。
       各种B族维生素不足对禽类孵化率影响之大不亚于维生素A,饲养种禽时要格外注意各种维生素的全面补充。
       2.5 硫胺素(维生素B1)的重要性决定于日粮的组成。有些国家的鸡日粮中广泛使用乳制品的副产品、饲料酵母和DDG、DDGS、DDS等制酒副产品和优质豆科牧草等硫胺素含量高的原料,因而结论说它不重要。而我国目前则很少或没有这些资源可供选用,于是就变得较为重要。在胚胎发病方面也显得突出。
轻微的硫胺素缺乏症对一般的产蛋母鸡影响不大,仍可照常产蛋。而对种用母禽所产种蛋在孵化过程中却影响很大,不仅可出现死亡胚胎,而且孵化期满,已啄壳的胚胎也因无力出壳而死亡。有的延长孵化期仍不能破壳而出。侥幸出壳的也为弱雏或全身抽搐,角弓反张呈观星姿势等典型硫胺素缺乏症状,直至加强补充硫胺素方可恢复正常。不少文献记载对这样的典型病雏可注射硫胺素后2小时康复,并有对比的鸽、鸡照片。笔者曾对1日龄的来航雏鸡和北京雏鸭每羽注射成人用硫胺素1支,试治20多羽,竟无一康复。因而确定12月至次年5月幼禽发病时在饲粮中加硫胺素5 mg/kg(6~11月倍量),经72小时后不出现病禽,才确认全群已治愈。当发现胚胎有硫胺素缺乏症状时,种禽即应用上述剂量强化补充,才可杜绝再次发生,并作为种蛋生产期的安全剂量。种禽长期投给磺胺类药物,可导致胚胎发生硫胺素缺乏症。1972年某场种鸡因治疗禽霍乱而服用SD和ST混合粉约3周,以致雏鸡小肠吸收不全竟达30%多。停药后逐渐康复。因此各种禽类在长期大量用磺胺时,要考虑同时补充硫胺素,才能确保禽群平安,并有效防止胚胎病。新鲜的鱼虾、蚬肉、蟹均含有能破坏硫胺素的硫胺素酶,所幸制熟后即可将其破坏。种用水禽在产蛋期放牧时因捕捉鱼、虾等水生动物,而食入硫胺素酶,宜补充硫胺素。蕨类、酚类、醌类、儿茶酚、细菌、霉菌也产生某些拮抗物。治球虫药安丙林能抑制硫胺素吸收。
        2.6 核黄素缺乏引起的胚胎病,在种蛋开始入孵后的第2天、14天及20天有3个高死亡期。胚胎发育不全,生长迟缓,其18~19日胚胎与正常14~15日胚胎相似,所以胚体萎缩,胚胎多数呈侏儒状,躯体短,并有高度水肿、肝肿大、含脂高、贫血、肾脏变性、中肾退化、轻度短肢、关节明显变形、颈部弯曲等症状。绒羽在生长过程中因皮肤发生机制性障碍,绒羽在毛囊内生长,形成以卷羽成团为特征的“火柴头状绒毛”(Clubbed down多译为棍状绒毛或结节状绒毛,笔者认为译成此名更觉形似),多在颈、下腹和肛门周围。
       2.7 泛酸缺乏的胚胎与生物素缺乏症状有相似之处。孵化一周后胚胎死亡增加。胚胎羽毛生长不良,下喙变短,脑积水。发育中的胚胎皮下出血、脂肝、皮肤水肿,有色品种的羽毛脱色或褪色。胚胎以孵化期最后2~3天死亡为多。泛酸对产蛋率影响不大,但对孵化率、育雏成活率影响较大。所以应对种禽日粮予以充分注意。
       2.8 维生素B6缺乏症的胚胎在入孵后第二周出现早期死亡。母禽日粮中如含有亚麻子饼粕,可使维生素B6失活,导致缺乏症。维生素B6缺乏可降低产蛋率。生亚麻籽含有亚麻苷配糖体及亚麻酶,用前要经高温处理才能无害。在日粮中使用亚麻饼粕时应酌增维生素B6用量为佳。
        2.9 烟酸。火鸡、鸭、鹅的烟酸需要量约比鸡高一倍。烟酸缺乏能降低产蛋率和孵化率。胚胎对烟酸的需要量大,产蛋鸡较低。缺乏时胚胎胫骨短粗,但一般不脱腱,跗关节肿大,腿弯曲变形。种鸡缺乏烟酸体重和孵化率均降低,并易发生胚胎病。
        2.10 叶酸缺乏的胚胎病表现与生物素也有相似之处。入孵20天左右大量死亡,颈骨变形,胚胎发育畸型,喙畸型,下颌欠缺,股骨弯曲脱腱,并趾,羽毛着色不良。胚胎在入孵后18~20日间死亡率高。
         2.11 生物素不影响产蛋率,但影响胚胎病的发生,而使孵化率降低。多在入孵后19~21天死亡,颈骨弯曲,胚胎骨骼畸型,鹦鹉咀,软骨营养障碍,小腿和翅短且变形,并轻度骨短粗症。抗生物素蛋白如与生物素结合后能使生物素失效而发生胚胎病。
         2.12 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胚胎病多死亡于入孵后一周及出壳前3天。胚胎生长缓慢,皮肤弥漫性水肿,胫骨扭曲,肌肉萎缩,多数胚胎头夹于两腿之间,水肿,鹦鹉嘴,弯趾,心脏扩大,形态异常,甲状腺肿大,心肝及皮下出血,肾苍白,不同程度的脂肝。当与蛋氨酸、胆碱和锰同步缺乏时发生骨短粗症。在发现因维生素B12引起胚胎病时,给予种鸡大量补充维生素B12,新产种蛋可在1周左右恢复正常。
        2.13 胆碱。有助于血脂的运行,减少脂肪在肝中的蓄积,也可节约蛋氨酸,并促进生长。日粮中如缺乏胆碱,即使锰、生物素、叶酸及烟酸含量充足也会发生骨短粗症及发育迟缓。科学试验证明要想得到最高的产蛋率、高孵化率和预防脂肪肝都需要加胆碱。雏鸡有时可以合成胆碱,但合成量不能满足需要。母鸡合成胆碱的能力相当强,实践中的日粮可为其提供充足的需要。饲喂由大量豆粕、小麦麸及次粉组成的日粮时不易缺乏胆碱。因为豆粕是胆碱最好的来源。而小麦麸及次粉又是甜菜碱的良好来源,可替代胆碱提供甲基。能制酒的谷物、鱼粉、肉松、DDG、DDGS、DDS及酵母等也是胆碱良好的来源。雏火鸡的开始日粮中需要相当高的胆碱。种鸡日粮含胆碱充足,胚胎自然无病。可见平衡日粮的重要。
      3 鸡的维生素耐受量
       日粮中维生素量大于鸡的耐受量,即可发生维生素过多症。实则除了维生素计算错误或投料过量外,不致发生维生素过多症。维生素过多症与其他物质急剧中毒不同,而是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发病。鸡对各种维生素的最大耐受量即超过最低需要量的倍数为:维生素A 30~40倍,维生素D3 4~10倍,烟酸、核黄素、泛酸10~20倍,维生素E 100倍,维生素K、维生素C、硫胺素和叶酸大于1 000倍,维生素B6 50倍或更高,氯化胆碱2~4倍。对生物素和维生素B12的耐受量尚未见报道。
       4 胚胎病的预防
       维生素引起胚胎病的原因是种禽日粮中维生素含量不足或缺乏所致。各国当前的维生素标准多以美国NRC为基础,结合各国情况自行制定。维生素标准的制定首先要考虑到日粮中有关的能源、蛋白质等主要原料的品种。适用主料不同,维生素含量也不同。有的美国学者认为硫胺素对鸡不必需,是因在鸡日粮中安全加有酵母、乳制品、苜蓿草粉等含硫胺素高的原料。中国对硫胺素则必须高于美国的添加量才能确保,否则胚胎就将发生硫胺素缺乏症。其次是分季节添加维生素制剂,笔者多年来依粮谷贮存期,把全年按冬春、夏秋分为12月初至次年5月,6~11月末两个阶段。后段高于前段30%~50%,这对饲养实践很有成效。
       有作者对硫胺素、核黄素缺乏引起的胚胎病提出,发现有该种维生素缺乏症时,经气室注射所缺维生素。实际缺乏症状一经出现为时已晚。如要进行注射,则手术量大,不胜其烦。何况能有多少效果?所以对胚胎病只有进行预防,别无良策。因地、因时、因品种制定适当的维生素需要量,并加适当的裕量。消除或回避防治药物和拮抗物对维生素的影响。精选种禽用的饲料原料,发霉变质,超过一年的陈粮均不可用。确定正规孵化制度,加强孵化室和种蛋库的通风。温湿度也很重要。种蛋保存要力避温度高过贮存温度。贮存温度普通采用15.6 ℃~18.3 ℃,夏季更应注意运输温度在上限之下。有空调可以保持胚胎处于静止状态。种蛋库要有最高最低两用温度计控温,2小时记录一次。做出曲线图为好。在孵化过程中,对入孵的每一批都要有完整的档案,以便在孵化完后进行总结,最好有兽医师参加。如有问题及时通报给种禽负责人,以便加强控制日粮的品质和对工作采取新的措施。
                    胡振声,孙秉忠,孙 震,谢春林,李学伟 (辽宁饲料工业新技术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0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总版主

以真心实意帮助养殖业为己任.

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

优秀版主奖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常驻居民奖原创先锋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北邢台
发表于 2008-10-14 15: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洋洋洒洒一大篇,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QQ:780813550|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4-26 03:23 , Processed in 0.098282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