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鸡、鸭的啄食癖主要包括啄羽、啄肛、啄冠、啄趾、啄蹼和异食症等。鸡、鸭发生啄食癖如不及时预防和治疗,会在全群中蔓延发展,影响生长发育和产蛋率,造成羽毛脱落、皮肤损伤、趾蹼破损、肛门脱落、跛行等,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春夏时节随着日照时间变长和温度回升,鸡、鸭活跃程度随之增加,非常容易发生啄食癖。
一、啄食癖产生的原因
1. 营养因素。一是日粮供应不足,饲料质量低劣或霉变,喂料间隔时间太长。鸡、鸭处于饥饿状态,往往为觅食而引发啄食癖;霉变饲料可致鸡、鸭患皮炎和瘫痪,也易引发啄食癖。二是日粮蛋白质含量偏低或配合不当。日粮中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和色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含量不足,会造成氨基酸不平衡,特别是缺乏含硫氨基酸时,极易引发啄食癖。三是日粮中缺乏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钙、磷、锰、硫、钠等缺乏,钙磷比例失调或食盐不足等,均可导致啄食癖的发生。四是缺乏维生素。当日粮中缺乏维生素B2、维生素B12、生物素时,可造成机体内氧化还原酶的缺乏和氧化酶活性下降,使氨基酸合成蛋白的机能下降,导致鸡、鸭羽毛生长不良,头部、眼睑、喙部皮肤角质化并发痒,神经紊乱,产生幻觉,信息传递发生障碍,识别力较差,从而产生啄食癖。五是粗纤维和砂砾缺乏。粗纤维不足时鸡、鸭胃肠蠕动缓慢,砂砾不足难以研磨饲料促进消化,易发生啄食癖。
2. 疾病因素。鸡、鸭患寄生虫病,如突变膝螨虫可导致其啄食自身腿脚上的皮肤鳞片和痂皮,啄出血后会引起相互追啄;羽虱、刺皮螨、疥癣等寄生虫会刺激皮肤发痒,也会引起鸡、鸭自啄羽毛和皮肤,严重者相互追啄;鸡、鸭患球虫病、泄殖腔炎、脱肛、下痢等疾病后,会导致肛门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而粘连,引起群发性啄肛、啄羽。
3.环境因素。这是鸡、鸭啄食癖发生的重要原因。一是光照太强和时间太长。光照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之一,但光照太强和时间太长会导致鸡、鸭啄食癖的发生。如果人为采取一些遮光措施,改变光照的强度、时间和颜色,均能有效地控制鸡、鸭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成熟期,防止和减少啄食癖的发生。经过观察,人工光照的情况下密闭式舍比半开放式舍啄食癖发生率低。二是通风不良。鸡、鸭舍内空气混浊,氨、二氧化碳和硫化氢浓度过高,极易造成啄毛。三是环境条件不良。温度过高、湿度增加、密度过大等不良环境条件都可能会引发啄食癖。
5. 应激因素。应激因素可导致鸡、鸭啄食癖的发生。常见的应激因素有:突然更换饲料和饮水温度过高或过低;突发的噪声和人为干扰或猛禽、野兽闯入惊吓;不同年龄阶段的转群和运输,出栏时的抓捕和清栏;禽舍、运动场地的喷雾消毒和栏舍、用具的灭菌消毒;疫苗注射和群体用药。
5.其他因素。一是品种因素。蛋用品种比肉用品种的鸡、鸭易发生啄食癖,如罗曼褐鸡比罗曼白鸡更容易发生啄食癖。二是年龄因素。青壮年和刚开产的鸡、鸭由于体内性激素、孕激素分泌旺盛,活泼好斗,易发生啄食癖。三是饲养方式。舍饲或笼养的鸡、鸭饲料充足,无需觅食,运动量不足,长期处于一种单调无聊心理状态,以致相互攻击,从而发生啄食癖。
二、啄食癖的预防
1. 加强饲养管理 一是控制饲养密度,增加活动空间。饲养密度过大,鸡、鸭的活动空间减少,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排出的粪便增加,导致舍内有害气体蓄积,空气污浊,温度、湿度也随之增高,容易诱发啄食癖。生产中要严格按鸡、鸭的品种、生长阶段和生产目的要求,合理安排养殖面积和笼舍大小。一般蛋鸡的饲养密度为1~3周龄30~20只/米2、4~6周龄15~10只/米2、平养育成鸡10只/米2、笼养育成鸡3只/米2,肉鸡的密度比蛋鸡相应减少5%。饲养季节不同,饲养密度也有差异。地面平养时,肉鸭饲养密度为1~3周龄50~10只/米2,育成期6~5只/米2 。蛋鸭和网上养殖的肉鸭饲养密度可比地面平养的肉鸭增加10%。
二是加强管理,分散注意力。保持舍内外环境卫生,勤消毒、勤捡蛋、勤供水、勤清粪、勤换垫料,提供足够的食槽、饮水器、产蛋箱,做到定时定量饲喂,避免时饱时饥。为预防鸡、鸭啄食癖的发生,可在10日龄左右实施断喙,用专用断喙工具切掉鸡上喙1/2、下喙1/3,烙掉鸭喙尖1/4。在运动场四周和笼舍外悬挂清洁菜叶、树枝或青绿饲料,也可悬挂红色、黄色无毒塑料小挂件、布帘或结实的塑料带,让其采饲或嬉戏玩耍,以分散鸡、鸭注意力,避免发生啄食癖。发现笼内铁丝网破损或有尖锐物品时,要及时修补或清除,以防引起鸡体创伤,诱发啄食癖。
三是控制好光照强度和时间。春夏时节要让鸡、鸭逐渐适应日照的变化,可采取人工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的方法。光照增加应逐渐进行,光照强度的改变不可过快。在产蛋高峰期来临前应逐渐增加光照时间到每天15小时,而且光照强度不可过大,应控制在3瓦/米2左右。至于光的颜色,可以根据生长阶段选择红、黄、绿、蓝色。试验结果表明:红色能推迟性成熟,使鸡、鸭安静,减少啄癖,产蛋量也稍有提高,只是受精率低,这可通过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加以补偿;黄光也能推迟性成熟,使蛋重增加,但饲料报酬降低,产蛋量减少;绿光和蓝光都有加快性成熟的作用,蓝光还有提高增重率、增加配种力和降低啄食癖发生率的优点。对于开放、半开放式鸡、鸭舍应在育成阶段、产蛋初期至中后期调整光的强度和颜色,以防啄肛癖的发生。夏季鸡、鸭舍玻璃可涂成红色或绿色,大棚养殖可换成黄色或粉红色塑料薄膜。
四是减少应激,分类饲养。要保持鸡、鸭舍内外环境安静,避免噪声、野生禽兽和陌生人的干扰;更换饲料和通风换气要循序渐进;投料供水、捡蛋清粪、禽舍消毒、转群出栏要由固定人员负责,不要频繁更换;按品种、性能、年龄、批次、个体大小和强弱不同分群分笼饲养,以防大欺小、强欺弱,造成弱小鸡、鸭被啄伤后群发啄食癖。
2. 注意防治疾病
注意沙门氏菌病和大肠杆菌病的防治,这两种病可引起白痢、黄痢等下痢性疾病的发生,稀白色的粪便污染羽毛并黏在肛门周围,易引起群体啄食和进一步传染。常用的防治药物有氟苯尼考、氟哌酸、丁胺卡那、硫酸新霉素等。发现有啄食癖的鸡、鸭,要进行隔离饲养、治疗或淘汰。对被啄肛门或泄殖腔轻度出血者,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患部,然后再涂以红霉素、磺胺类药物或鱼石脂软膏,注意伤口涂抹药液颜色与羽毛颜色一致,药液带有异味更佳,也可涂碘酊、紫药水、樟脑油杀菌预防感染,可将气味难闻和颜色难看的废机油涂抹在容易被啄食的部位,使鸡、鸭失去追啄的兴趣。
对已发生啄食癖的鸡、鸭群,添加5%羽毛粉或啄羽灵拌料喂饲,或用3%啄肛灵拌料,连喂7天,此为一疗程,隔1天后进行下一个疗程治疗,连喂3个疗程;也可连喂5~7天石膏粉,用量为1~4克/只。挑出被啄伤的鸡、鸭,待伤口结痂痊愈后再合群。如果肛门严重出血,直肠或子宫已脱出,发生水肿或坏死,宜及早淘汰,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 3. 增加饲料营养
发现鸡、鸭有啄食癖苗头,要注意改善和增加营养。蛋白不足时要补充一些动物性或植物性蛋白饲料,如鱼粉、血粉、蚕蛹粉和麦芽等,但添加豆粕效果不好,也可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克蛋氨酸。维生素不足时可补充些鱼肝油和多维,春夏时节可多喂些青菜和青绿多汁饲料。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不足时可在饲料中添加1%硫酸钠或0.5%~3%天然石膏粉,使饲料钙含量保持为0.8%~1%,钙磷比控制在1.2∶1。粗纤维不足时可在饲料中添加优质的粗糠、草粉等,使粗纤维含量提高为3%~5%。另外,一定要在运动场或笼舍内设置专用砂砾槽,添加经日光照射或消毒过的直径3~5毫米的砂砾。
总之,啄食癖在任何品种和任何年龄段的鸡、鸭群中都可能发生,特别在养殖区域受限、养殖用地减少的情况下,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和小区养殖更容易发生。目前啄食癖还没有特效防治药物和根治方法,只能从日常管理、环境卫生、饲料营养、疫病防治、养殖方式等方面综合改进和完善,防止给鸡、鸭养殖造成大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