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backcolor=#66FFCC]鸡肾型传支的防治思路[/backcolor]
一.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从呼吸道中排毒,经空气飞沫传染给易感鸡。此外还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也可经消化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营养不足,密度过高,舍温过低,气温突变通风不良等应激因素可诱发本病。各日龄均可感染,以雏鸡最易感,且较严重。蛋鸡在15日龄前感染本病会造成输卵管终生损伤,产蛋鸡成年后形成假母鸡,输卵管囊肿,终生不产蛋。公鸡发病率高于母鸡,肉仔鸡发病率高于产蛋鸡,这可能与鸡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中蛋白含量有关,蛋白越高生长越快死亡率越高。
二.临床症状
本病发病日龄集中在2-8周龄,典型症状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有短期(1-4天)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包括呼吸罗音,喷嚏,咳嗽等,但只在夜间较明显。如无混感导致的明显得呼吸道症状,常常被忽视。随后几天又有几天症状消失的“康复”阶段;
第二阶段开始排灰白稀粪,后躯及肛周污染,病鸡食欲减退,饮欲增加,精神不振,羽毛粗乱,脱水,全身衰竭。病程12-20天,死亡率15-40%;产蛋鸡产蛋下降,畸形蛋死胎率增加。
三.病变及诊断
脚爪干瘪脱水,鼻腔有粘液,喉头,气管及支气管粘膜水肿轻度出血,气管下1/3处有干酪物,肌肉发干苍白,肾肿“花斑肾”泄殖腔有白色石灰样便;病程长的易继发大杆,支原体等形成气囊炎,心包炎等;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借助病毒学,血清学等实验室检测。
四.免疫防治
1.疫苗选择
由于传支病毒血清型复杂且相互间交叉保护力弱,而且新的血清型和变异株不断出现,临床上某一地区对肾型传支保护力好的疫苗,对另一地区的传支可能没有保护作用。如果盲目引进外地的疫苗,有可能有保护作用,也有可能得不到保护作用反而增加了新的病毒株。所以用苗前必须掌握本地的流行的病毒血清型,并使用与当地流行毒株抗原性一致的疫苗品系,才能达到有效的防疫目的。
目前使用的疫苗主要有:H120株,H52株,Ma5株,M41株,28/86株,4/91株等。
H120株,H52株,Ma5株,M41株均属于马萨诸塞型毒株,H120,H52是我国引进的荷兰株对我国流行的多数血清型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并对肾型病变株也有一定交叉免疫,故成为我国使用最广的两个毒株;H120株疫苗毒力很弱,相当安全,可用于一日龄以上的雏鸡和产蛋鸡;H52株毒力较强,在生产中不用于雏鸡和产蛋鸡主用于60-120日龄鸡的复免;Ma5株毒力相当于或低于H120株即可用于雏鸡也可用于产蛋鸡;M41株毒力较强,因许多国家分离出来的毒株与M41株属于同一血清型,所以M41株被广泛用于灭活苗 2.使用注意事项
活苗最好采用滴鼻或点眼的免疫方法,有利于局部抗体的产生。免疫操作时要注意,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在水中衰减快,疫苗稀释后必须在30分钟内滴完;
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在水中迅速上浮,造成不均匀,使用时必须随时摇动。
使用单苗或联苗时,不要将两种疫苗合在一起免疫接种,因为如果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过量会干扰新城疫的免疫应答。如果采用单苗免疫,为避免干扰作用一般应在新城疫免疫1-2周或用新支二联免疫。
3.免疫程序制定
根据本地流行病学,饲养管理条件,疫苗毒株的特点,鸡群母源抗体水平等决定,以便选择适当的免疫时间有效的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由于本病引起的损失主要在幼龄阶段,且母源抗体不能阻止感染,只是减轻疾病的症状,所以雏鸡免疫接种是重点;
首免取决于雏鸡母源抗体水平及免疫方法,及当地的发病情况。在本病的高发区,笔者建议首免提前到一日龄,目的是使雏鸡提前接触疫苗毒,尽早产生主动免疫,增加免疫次数,使鸡群得到更多的保护;
蛋鸡开产前使用灭活疫苗加强免疫,开产后每隔6-8周用H120株饮水或喷雾免疫,以防止由于产蛋期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造成产蛋下降,蛋壳品质问题及输卵管囊肿。
另外,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工作,注意消毒工作,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是预防本病的关键。鸡场要全进全出,平时做好带鸡消毒,减少环境中野毒数量。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群体质,增加抗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