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77|回复: 9
收起左侧

高玉鹏:蛋鸡超大规模养殖模式在中国“水土不服”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社区居民

来自
河北省石家庄市
发表于 2014-10-9 10: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高玉鹏:蛋鸡超大规模养殖模式在中国“水土不服”
本刊记者 曹凯云 原文刊登于2014年19期《北方牧业》
        “当前蛋鸡养殖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笼养综合征’。从免疫角度讲称之为‘免疫系统的支离破碎’,从健康角度讲就是‘亚健康’。”在日前召开的“河北省蛋鸡产业转型升级支撑技术研讨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高玉鹏教授说了上面的一番话。他指出,蛋鸡发病就是其长期生活在免疫系统支离破碎的“亚健康”状态下及兽药、疫苗滥用的‘折腾’中导致的结果。而解决蛋鸡“亚健康”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大力推广适度规模养殖。
        传统养殖模式付出沉重代价
        高玉鹏认为,导致蛋鸡出现“亚健康”不仅仅是饲养管理的问题,还与技术实施的主要载体和条件——养殖规模息息相关。“历史和现实表明,‘小规模、大群体’ 的传统养殖模式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说。在他看来,这些代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代价。我国每年可生产鸡蛋2200万吨,但与国外蛋鸡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蛋鸡养殖业生产水平还较低,相当于我们每年多养了3亿只左右的“吃着料却干不好活儿”的蛋鸡,大致算下来至少多消耗1000万吨饲料,或者说多死亡了8000万只鸡。
        二是生物安全代价。小规模及其无序布局,筑建了难以防控的家禽区域性疾病连续传染链。小规模“非标式”生产,往往是区域性疾病流行的污染源头。
        三是环境代价。每一次家禽重大疫病一般都是在小规模养殖相对集中之地危害程度最大,这就是区域性环境问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北方形成的很多专业村、基地县,目前已存无几。我国通常5~8年内蛋鸡养殖环境被迫“转移”一次,形成“老区转移新区,新区演变成老区,老区不得不改行另从业”的环境利用和破坏模式。
        “养殖密度每增加1倍,疾病风险即增加6倍左右。”高玉鹏认为,禽流感等病毒变异都是发生在饲养密度较高的鸡舍,更何况许多养殖场镶嵌在大大小小鸡场不安全的环境下,“一花难独秀”,健康安全风险忽视不得。
        超大规模的养殖模式在中国会“水土不服”
        高玉鹏直言:适度规模不是盲目引进国外超大规模的养殖模式。
        他进一步指出,超大规模的养殖模式在中国会“水土不服”,一是因为国外简化免疫对接国内频繁的个体免疫难度较大,且容易产生免疫遗漏的缺口,风险较大;二是国外净化的环境对接国内不安全的环境,一旦有问题,损失会更大;三是超大规模需要高投入,对接我国的农副产品低价格,很难实现良好的投入产出效应。而蛋鸡适度规模养殖才更符合中国的国情。
        “适度规模是与目前的技术、条件、资金、人力、环境等相匹配的,能获得良好效益的养殖模式。同时,适度规模是‘开放式’的规模,随着技术、条件变化的动态规模,它的基本原则是要符合健康养殖的目标。”高玉鹏教授说。
        适度规模下健康养殖的关注点
就如何实现适度规模下的健康养殖,高玉鹏教授从五个方面作了详细阐述。
一是关注建场与工艺。场址与养殖工艺决定养鸡成败的50%以上。合理的场址能切断污染的媒介,避免“一场有难,八方带灾”的问题。对于养殖工艺,如果说传统工艺下蛋鸡达到“盈亏点产蛋率”,那么采用标准化工艺则能带来超越盈亏平衡点的“利润产蛋率”。
二是关注种源的健康。一方面,要减少“多源”引种,否则养殖场会变成多家引种场疾病的“集中繁殖场”。另一方面,要关注种鸡的免疫耐抗性,如果种鸡场实施高强度免疫,种鸡就会产生耐抗性,这种特质能遗传,使后代产生耐免疫性或免疫抑制,这类鸡较为“难对付”。比如国外的种鸡免疫强度普遍较弱,故引进的祖代鸡产蛋普遍表现优秀。但国内有些祖代场采用高强度免疫,其父母代就不那么好养了,商品代则更难养。
三是关注“全进全出”饲养制。“全进全出”饲养制强调同一场区的同一性,对于每批新鸡都是进了生物安全有保障的“新场”。如果仅仅是同一场区内单栋鸡舍的全进全出,则仍然摆脱不了成鸡对小鸡的排毒感染,鸡场永无安宁。实践证明,一个新鸡场,饲养3-4年后,单栋舍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所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整场全进全出模式所“耽误”的效益。
四是关注健康饲养技术。根据蛋鸡体型发育的规律采用体型饲养技术。蛋鸡体型发育规律表现在组织器官、骨架、肌肉和脂肪这4部分在不同生长周龄时不同的体型指标。0~8周龄时主要是撑骨架,拉开骨架搭好“戏台”,组织器官这些“演员”才具备充分发育和施展才能的空间,同时肌肉也才有附着的基础;9~14周龄主要是为骨架附着肌肉,这样骨架才有支撑力;15~20周龄主要是促进卵巢发育,使体成熟与性成熟同步,同时控制脂肪,保障产蛋4%的能量贮备。
五是关注疾病防控方略。如果将家禽总免疫作为整体100,免疫的疫苗种类越多,则分摊到每一种病毒的免疫份额就越小,最终表现为整体免疫力的下降。这就是经常遇到的为什么免疫1+1=2,而1+3≠4的差异免疫效果的困惑。所以,健康养殖的疫病防控方略在于“治病之力在病之外”,突破口是“营养调控”,着力点在生物安全措施。在生产中,要主动在营养和管理上下功夫,通过营养增强免疫,奠定蛋鸡健康的内在物质基础,通过综合生物安全措施,构筑鸡群健康的外在环境屏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山东济宁
发表于 2014-10-9 11: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宁
大理论看不懂,不如说点实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

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

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新人进步奖常驻居民奖活跃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热心助人勋章

来自
河南省 焦作市 博爱县
发表于 2014-10-9 11: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养殖保健

Rank: 5Rank: 5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山东省 潍坊市
发表于 2014-10-9 14: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潍坊
总结得很好,但是现在的养殖场多数被强架在一种不合理的模式下。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社区居民

来自
山东滨州
发表于 2014-10-9 18: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滨州
高谈阔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山东德州
发表于 2014-10-9 18: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德州
“产蛋鸡免疫达22次之多,产蛋期每两个月防疫一次”,持如此观点的人应好好看看这篇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博士生

Rank: 8Rank: 8

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来自
山东沂水
发表于 2014-10-9 19: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临沂
路过,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山西省晋城市
发表于 2014-10-9 20: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晋城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沈阳市
发表于 2014-10-9 20: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能做到高教授所说的那种水平,那得有多少钱啊,一家一户的小规模饲养模式应为主体,现阶段很难灭亡,但,是中国蛋鸡业的发展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

来自
西安
发表于 2014-10-9 20: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延安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QQ:780813550|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4-27 13:00 , Processed in 0.111802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