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目前在蛋鸡养殖上,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以海兰鸡为例:养殖发达的国家和地区,80周产蛋22千克/只以上,而我国普遍不到19千克/只,还有很多不到80周就淘汰,产蛋不足16.5~17千克/只;全程死淘率先进国家和地区在6%左右,而我国平均为12%。这些巨大差异不仅是管理的问题,更多的是养殖观念的落后。
1由传统看日历养鸡,到根据鸡实际发育状况养鸡的理念转变
大家知道,蛋鸡营养与管理的关键是后备母鸡达到最佳(最大)体重,凡是性成熟时达到体重目标或稍高于目标体重的后备母鸡必然是最高产的蛋鸡。而现实,由于蛋鸡品种向小型化、高生产性能的迅猛发展,对管理精细化和营养水平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完全按照我国现阶段的日龄划分、营养水平和饲料调配,已经很难养出符合标准的后备母鸡。更何况我国地域环境、鸡舍条件、管理能力、饲料营养水平等差异又非常巨大,按照这种看日历式安排生产、调配营养,即使管理水平和能力相同,养出的鸡群也会千差万别,鸡产蛋性能也参差不齐。为了提高蛋鸡的养殖效益,实现蛋鸡一生高峰期长达8~10个月,产蛋量突破20千克/只·生(优良的海兰等褐壳蛋鸡)和死淘率控制在7%~8%以内的目标。实践表明:打破日历养鸡,实施根据鸡实际生长发育状况,以客观、科学、数字化的标准来更换饲料、管理鸡群十分重要。
1.1育雏期
首先把0~12周龄龄前—跖骨长到86毫米以上,体重0.85千克(褐壳、粉壳、白壳不分)都归为育雏期。在此期间的营养调配、管理要点要按照育雏期的要求进行。由于品种不同,达到此标准的实际时间也有差异,褐壳、粉壳可能在10周左右,白壳蛋鸡可能在11~12周左右,这样就拉大了育雏的时间,为育成鸡和后备母鸡的达标奠定了基础。更换雏鸡饲料也不再是42天或56天,而是以12周龄之前的“跖骨、体重”双达标为标准。这中间要一直使用育雏鸡维生素、矿物质预混饲料,并按照下列要求调配营养(如管理失误或发生疫病,造成鸡12周龄仍然不能双达标的,要在85日龄更换青年鸡饲料)。其中0~2周龄(或3周龄)根据品种(褐壳蛋鸡使用时间可以短些,白壳要长些)实际需要,最好使用膨化、微粉,甚至超微粉处理的雏鸡开口颗粒饲料(国内众成的610、和美华的雏禽宝、峪口的开口颗粒强化料都属于优质雏鸡开口饲料)。切记是易消化、营养高、抗病力强的卵黄般开口饲料,而不是小鸡饲料。粗蛋白要20%以上,代谢能2950大卡/千克,蛋氨酸0.45%,赖氨酸1.0%,钙0.9%,有效磷0.37%。2(或3周龄)~5周龄(白壳蛋鸡6周龄)最好以自配饲料为主,其中粗蛋白质≥18.5%,代谢能≥2850大卡/千克,赖氨酸≥1.0%,蛋氨酸≥0.44%,钙0.9%,有效磷0.37%。此时对于使用纯豆粕配方的豆粕添加量不低于30%,另添加1%~1.5%的优质豆油,以确保蛋白和能量的充足供应(有膨化大豆的可以添加5%左右)。如此饲养雏鸡在35天均可以达标。5周龄(白壳蛋鸡6周龄)—跖骨长度86毫米,体重0.85千克,仍然使用育雏的预混剂,粗蛋白质18%左右(5%的雏鸡预混料添加豆粕27%~28%),代谢能≥2850大卡/千克,钙0.9%,有效磷0.37%。赖氨酸≥1.00 %,蛋氨酸≥0.42%,可以去掉油脂的添加。
1.2育成期
12周龄前跖骨、体重双达标——褐壳蛋鸡体重1.5千克、粉壳1.35~1.4千克体重。只有跖骨长度、体重双达标,才是更换青年鸡饲料的唯一标准。青年鸡要求褐壳鸡粗蛋白质15.5%左右,粉壳、白壳蛋鸡粗蛋白16% ,代谢能≥2750大卡/千克 ,钙 0.8%,有效磷≥0.24%,赖氨酸0.73%,蛋氨酸0.36%。使用预混料的需要豆粕添加20%~22%,添加玉米65%左右,麸皮10%左右,在体重达标后可以更换为产蛋鸡预混料,但豆粕等大配方与育成期大致相同。
1.3产蛋前期
褐壳蛋鸡1.6千克,粉壳蛋鸡1.5千克,白壳蛋鸡1.35千克—32周达到上述体重的鸡,已经达体成熟。这样的鸡开产后不仅蛋重大,产蛋高峰持续性好,而且死淘率低。由于鸡采食量最大化需要32周后,之前蛋重要增加、产蛋率在不断提高,体重仍在增长,很容易出现营养摄入不足的负平衡。所以,此阶段营养的满足是重中之重。粗蛋白绝不低于16.5%,代谢能在2750大卡以上,最好添加1%~1.5%的优质豆油,蛋氨酸不低于0.45%(最好按照褐壳蛋鸡每天每只450毫克,粉壳蛋鸡430毫克,白壳蛋鸡380毫克的量根据采食量调整配方)。要高度重视产蛋期间的营养调配,特别是夏季、秋季上高峰的鸡群,否则很容易没有高峰期。使用预混料最好按增加20%的采食量来添加。
1.4高峰期
32周龄——高峰后再下降到85%产蛋率。期间褐壳蛋鸡按照18克/只·天左右的粗蛋白,450毫克/只·天的蛋氨酸,900毫克/只·天的赖氨酸,以及春秋310大卡/只·天,冬季大约335大卡/只·天,夏季290大卡/只·天的能量;粉壳蛋鸡可按照17克/只·天左右的粗蛋白,430毫克/只·天的蛋氨酸,850毫克/只·天的赖氨酸,以及春秋310大卡/只·天,冬季大约330大卡/只·天,夏季290大卡/只·天的能量需要;壳蛋鸡可按照16克/只·天左右的粗蛋白,380毫克/只·天的蛋氨酸,750毫克/只·天的赖氨酸,以及春秋290大卡/只·天,冬季大约310大卡/只·天,夏季270大卡/只·天的能量需要,结合品种的标准采食量或实际采食量调配营养,使用四季配方。
1.5产蛋后期
85%产蛋率—淘汰为产蛋后期。可以酌情降低1%左右的粗蛋白,添加3%~5%的低能量、低容重的麸皮等稀释营养浓度。
2由蛋白至上,向能量第一的养殖理念转变
受一些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饲料公司的影响,也为了迎合人们喜欢大鸡蛋的心理,饲料企业常常不分阶段,不分采食高低,盲目常年推荐16.5%粗蛋白,添加25%以上豆粕,甚至更高的豆粕等蛋白质类饲料的配方。这实际上是很错误的观点。首先蛋白过高会造成产蛋过大,这对于12周之前跖骨没有很好发育的鸡而言,盲目蛋重大是致命的问题,由于跖骨短小、耻骨间隙较窄,一旦蛋大必然造成严重的脱肛、啄肛。在正常情况下,每千克鸡蛋盈利大约1元人民币,开产后每死一只鸡要造成50元损失,鸡群要多产50千克鸡蛋才能持平,试想多造成5%的死淘率是多么简单,而100只鸡要想多产250千克蛋是多么的困难。其次,蛋重大的鸡早衰,产蛋高峰期短,一生产蛋量低下。我们的终极追求是经济效益,是鸡一生能产多少蛋,而不仅仅是一个蛋重了几克。另外,盲目提高蛋白,特别是在冬季采食量高的情况下,常因为高蛋白摄入而发生痛风等营养代谢疾病;并且蛋白代谢中间产物尿酸等,对肾脏破坏严重,造成鸡体质差,免疫后不能产生良好免疫应答;未完全消化的粗蛋白发酵分解产生氨气对鸡舍环境等造成影响。特别是在冬季蛋白高、饲料能量低情况下,大量贵重蛋白当做廉价能量浪费掉,造成饲料浪费严重,全程料蛋比高,养殖效益差。从经济效益角度,多加1%豆粕,按照现在价格(玉米2.4元/千克,豆粕4.2元/千克)50千克饲料贵0.9元钱,如果使用5%预混料,也就相当于2.5千克预混料(5%)贵了0.9元钱,每吨贵了360元钱。能量是机体生长、发育、生产、运动的物质基础,机体内的任何营养物质的的转运、代谢都必须要能量参与。雏鸡、青年鸡的体重、跖骨要想适时达标,产蛋鸡的高峰期要想持续时间长,要想获得满意的料蛋比,能量不足跟本就无从谈起。在满足蛋鸡蛋白需要的前提下饲料代谢能水平越高,鸡的产蛋性能就越高。国外良种蛋鸡代谢能在2800~2850大卡/千克,国内平均不到2650大卡/千克,相差200大卡以上。大家会问,为什么能量如此重要,而国内饲料推荐、设计的能量如此低呢?这与不考虑蛋料比,盲目追求蛋大;饲料价格竞争严重,营养含量普遍低等有关。鸡是“以能为食”的,一定条件下鸡每天需要的能量相对固定,各种营养与能量的比值恒定。在能量低时,鸡的采食量必然高,预混料内的氨基酸、维生素含量低的问题,就能够通过过量的饲料摄入来弥补(浓缩饲料、全价饲料能量更低,也是这个理)。但是,饲料能量越低,鸡采食量就会越高,此时食糜对肠管产生的压力就越大,排泄加快,食糜在肠道停留时间缩短,饲料消化利用率就越低。据报道,饲料代谢能每低50~100大卡/千克,饲料转化率至少下降4%以上。开产后料蛋比在2.1∶1左右和大多数的料蛋比2.3∶1以上比较,就是按照鸡一生产16.5千克蛋鸡计算,节省饲料(2.3-2.1)×16.5=3.3千克,这还不包括因为能量低,产蛋率低,高峰期持续时间短的损失。
3由价格竞争,向质量第一的养殖观念转变
我们买鸡苗、买饲料首先比的是价格,把便宜做为选择的最重要标准,实际这是非常错误的。小型种鸡场的鸡苗之所以便宜,是因为他们的鸡苗质量没有保证。鸡苗在整个养殖成本中仅占到2%左右,但在保证养殖成功方面占很大比例。鸡苗好不一定养好鸡,但是鸡苗不好就很难养好鸡。养殖户买鸡苗常常仅注重外表和价格而不关注雏鸡的内在质量。谁的便宜、外表好——精神好、叫声响亮、羽毛光亮、没大肚脐,黑肚脐就要谁的。当然这些方面的确很重要,但雏鸡的内在质量,如遗传潜力、健康状况、抗体的水平与均匀度更加重要。而恰是这些东西,才能真正体会鸡苗的好坏。价格不是第一,质量才是第一,切记不要贪小便宜吃大亏。购买饲料时也要注意,学会“四比、一看”,重要的是能否满足体重达标,高产的需要:一是比维生素A。维生素A是维持上皮组织的完整性、并与免疫、抗病密切相关。当饲料添加量不足时,机体抗病力差,极容易发生呼吸道、消化道疾病;滴鼻点眼所产生的黏膜免疫力差;产蛋、种蛋孵化率受到影响。二是比维生素E。维生素E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禽的正常生育功能(又叫生育酚、抗不育酚);维持肌肉和血管的正常功能,同时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保护维生素A和多种营养物质不受氧化。 维生素E缺乏,鸡的生殖能力受限,产蛋率低、高峰期维持时间短,衰老、早产、蛋量低;免疫,特别体液免疫应答性差,抗体水平下降快。三是比生物素。生物素是机体蛋白质、脂肪、淀粉三大营养物代谢的物质基础,又叫鸡的“软黄金”。缺乏时机体营养物质代谢障碍;生殖紊乱,家禽喙部、胫及趾部周围发炎。很多人因为对产蛋率没有明显影响而不添加。四是比蛋氨酸。是产蛋鸡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不足将严重影响鸡的产蛋性能、抗体形成和解毒能力。一看就是看饲料的能量水平,特别是使用预混料的,在厂家推荐添加大量低能量的麸皮大配方时,要高度注意。还有就上述说的延长育雏时间来说,即使使用18%粗蛋白的育雏日粮到12周龄,而不是6周龄,多花费的也仅仅相当于2枚蛋鸡的价值,而带来的经济效益(特别是高峰期的峰值效应和持续)且远远高于投入。
4由重视 “过程做法”,向重视“实际效果”的理念转变
很多养殖户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做事情没有标准,没有监督。管理的过程只是一种形式,一种心理安慰。消毒时不考虑使用的消毒药对特定病原体是否有效,如法氏囊属于无囊膜病毒,季铵盐类、酚类等消毒药对它没有什么效果,只有醛类、碘类等消毒药效果良好。常在频繁发生了法氏囊时抱怨消毒没有效果,但是从来没有考虑消毒药的选择。对于水线内的藻类,每月要进行两次以上的清洗,可不少人以为使用乳头饮水器就不用消毒了,即使消毒也没有使用对藻类有较好效果的季铵盐类,而胡乱使用。消毒药使用也很随意,不进行轮换使用,不检测消毒后的效果,只要做了就万事大吉。免疫疫苗以省事为主,哪种方法省事就使用哪种方法,新城疫饮水(饮水效果不足滴鼻点眼、注射等效果的1/3)、法氏囊饮水,不考虑饮水免疫后抗体的均匀度、抗体水平上升情况,不进行抗体检测。鸡痘应该刺种,并要在刺种后5~6天,检查刺种部位是否红肿、结痂,凡是低于80%有此反应的,要考虑重新免疫。而有的养殖户竟然把鸡痘与新城疫Ⅳ、Ⅰ系混合注射,在没有发生鸡痘(不做也不一定就发生)就以为效果不错,沾沾自喜甚至当做经验传播;发生鸡痘就怨疫苗质量。禽流感盲目加大注射量,以为注射量大效果好,常注射1毫升以上。疫苗量不是越大越好,特别是灭活苗佐剂中的福尔马林对鸡的生殖系统带来严重的损害,过量使用会使鸡过早停产。对于这些灭活苗最好结合抗体监测(不超过0.6毫升)多次免疫,而不是盲目加大使用剂量。在鸡的管理上,目标不明确,没有把达到“效果”做为行动的标准。雏鸡35日龄体重是否达标;12周前什么时间跖骨长度、体重双达标,开产鸡体重是否达标都不清楚。既没有称重,也没有测量,没有数字记录,自然最后也没有优越的产蛋性能。育雏鸡的培育目标就是两件事:育雏前期 35日龄体重达标准体重;12周前越早越好跖骨(86毫米)、体重(0.85千克)双达标。青年鸡的培育目标也是两件事:培育出良好的体况,即丰满的肌肉,发达、结实、健康的骨骼,体成熟、性成熟同步;确保在16周龄达18周龄标准体重。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就要使用优质雏鸡开口料、雏鸡预混料,使用优质育成期饲料等,并合理调整大配方,扣鸡嘴的小钱是永远养不好蛋鸡的。
5由发病后的治疗,向预防为主的思想转变
在疫病的防控时,我们仍应该坚持“ 预防为主,防养结合,防重于治”的十二字方针。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发病前的预防上,而绝不是治疗。好的鸡场管理者,是通过引进优质鸡苗、做好环境控制、实践科学管理、使用优良饲料、来使鸡群形成良好的体质,再通过科学、系统的免疫接种使鸡由易感变为对疫病不易感的动物来实现对疫病的控制。而再好的兽医也只能停留在发病后进行治疗的层面,每次治疗花费大量钱财不说,仅是机体的恢复都需要半个多月。所以我们常说,鸡场可以没有兽医,但是不能没有好的管理者。目前,要重视新城疫,禽流感的免疫,减少新城疫的饮水免疫,提倡滴鼻点眼、注射、喷雾免疫;重视新城疫油苗免疫,根据抗体检测可以3个月左右免疫一次新城疫-H9,特别进入秋季、冬季更要强化免疫。为了防止免疫活疫苗后对呼吸道黏膜的破坏,要在免疫后间隔12~24小时使用广谱抗菌药,如蒽诺沙星、氧氟沙星等饮水2~4天,为了防治输卵管炎的发生,蛋鸡在5%、50%、80%产蛋率,在高峰期、下高峰五个点使用防控输卵管的药物3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