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6-21 10: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长春
2 住白细胞虫病(白冠病)
2.1 流行病学
2.1.1 本病爆发流行季节,与各地气候有关,一般以夏秋季节多发,南方一般4~6月份进入发病高峰,北方多在6-9月份,本病主要由库蠓(小黑蚊子)传播,有库蠓的地方往往就有本病的流行和发生。
2.2.2 发病日龄 雏鸡和成鸡均能感染,但1月龄左右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可达20%~65%;成鸡仅个别死亡,并且白色鸡种比红色或褐色鸡种发病率高。
2.2 临诊症状 本病自然潜伏期6-10天
2.2.1 雏鸡和青年鸡症状明显。病初,病鸡发高烧,食欲减退,精神沉郁,流涎,下痢,排绿色稀便.随后,贫血,鸡冠和肉髯苍白.生长发育迟缓,四肢轻瘫,活动困难,病程一般为数日,重症可致鸡只死亡,死亡前往往出现呼吸困难,嗑血等现象。
2.2.2 成年产蛋鸡 产蛋率突然下降1%~20%,个别产蛋率下降幅度达50%以上,软壳蛋增多,可占总产蛋量的5%左右,蛋壳有时有红色颗粒沉积;少数病鸡出现症状后开始有零星死亡现象,有的无症状而暴死。
2.3 剖检变化
2.3.1 病死鸡消瘦,高度贫血,血液稀薄。心脏、胰脏、肠系膜、输卵管黏膜、腹腔脂肪表面出现弥漫性针尖至针鼻大突起(凸起)的小血肿和少量黄白色小结节。
2.3.2 腿肌、胸肌、肝、肾和胸腺有部分出血,部分病例胸腔充满液体和血块;2.3.3部分病例肺脏出血,肝脾肿大,有的肝表面有灰黄色坏死灶,卵巢充血,卵泡呈暗红色,卵泡破裂充满腹腔。
2.4 预防
2.4.1 杀虫 在本病流行季节,对鸡舍内外,每隔6-10天喷洒一次杀虫剂如菊酯类杀虫剂以2000倍液或40~60毫克/公斤水,晚间带鸡喷洒。
2.4.2 药物预防 在流行季节,在饲料中定期添加乙胺嘧啶(按0.00025%比例)或磺胺间甲氧嘧啶(按0.005%比例)连用10~14天,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2.5 治疗 治疗药物很多,不影响蛋鸡产蛋且效果确实,较好的用药和治疗处方列举如下:
2.5.1 血虫净(贝尼尔)按1~1.5毫克/公斤体重(一般2公斤左右成鸡300~400羽/克)配合维生素K3混合饮水,每日一次,连用3~5天,间隔3天后药量减半后再连用3~5天即可。
2.5.2 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按50~100毫克/饲料配合维生素K3混合饮水,连用3~5天,间隔3天后,药量减半后再连用5~10天即可。
2.5.3 乙胺嘧啶按4毫克/公斤饲料磺胺间甲氧嘧啶按200毫克/公斤饲料配合维生素K3混合拌料,连用5天,间隔3天后,再按乙胺嘧啶2毫克/公斤饲料磺胺间甲氧嘧啶100毫克/公斤饲料配合维生素K3混合拌料,连用3~5天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