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9-21 11: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泰安
也可试试脲酶抑制剂:
1 脲酶抑制剂的种类
脲酶抑制剂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抑制脲酶活性的一类物质,大体上可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两大类,目前使用较多的属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
1.1 氧肟酸类化合物
常用的有乙酰氧肟酸(Acetohydroxamic acid AHA)和辛酰氧肟酸 (Caprylohydroxamic acid CHA),其中AHA是目前认为最有效的一种脲酶抑制剂,国内外已有工业化合成AHA的成熟技术,我国已批准AHA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
1.2 二胺、三胺类化合物
研究较多的有苯磷酸二酰胺(Phenyl phosphorodiamidate PPDA)、N-丁基-硫代磷酸三酰胺[N-(n-butyl)-thiophosphoric tyiamide NBPT]和环己磷酰三胺(Cyclo-hexylphosphoryl triamide, CHPT),这类物质化学结构与尿素相似,可竞争性的抑制脲酶活性。
1.3 重金属类
与脲酶活性有关的金属离子包括Cu2+、Fe2+、 Mg2+、 Ba2+、Mn2+、Ag+、Hg+等,其中Mn2+和Ba2+对脲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Mn2+同时又是动物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饲料中Mn2+的含量过高会影响微量元素的平衡及其它酶的活性。
1.4 丝兰提取物
丝兰提取物沙皂素(Sarsaponin)中富含皂苷基和糖基,其中皂苷基可与NH3结合。瘤胃NH3浓度很高时,少量的皂苷可结合大量NH3,NH3浓度低时又可缓慢释放出NH3[1]。
1.5 醌类化合物
常用的有氢醌(HQ)和对苯醌。脲酶分子中的巯基对其活性具有重要意义,HQ可将脲酶中的巯基氧化成二硫桥,降低脲酶的活性,它是国内外普遍应用的土壤脲酶抑制剂。近年来用作动物饲料的脲酶抑制剂的报道逐渐增多。
1.6 异位酸类化合物
包括异丁酸、异戊酸和异已酸等支链脂肪酸及一种胺磷酸,此类物质对瘤胃微生物脲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而不影响瘤胃内有机物的消化和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与比例。
1.7 多聚甲醛
此类物质是在反刍动物中使用较普遍的一种瘤胃脲酶抑制剂,它可使瘤胃脲酶失活而使尿素等含氮化合物分解速度减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