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81|回复: 15
收起左侧

养殖技术进步与兽药

[复制链接]

0

Rank: 7Rank: 7Rank: 7

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天津万象
发表于 2013-6-26 15: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养殖技术进步与兽药

天津万象药业有限公司技术服务总监  王中秋

  笔者在前一篇稿件“兽药推广体系的改革”中提到养殖技术的进步对兽药推广的影响,有业内读者朋友来电探讨并指出值得商榷的观点,笔者在此表示感谢;同时也认为前一篇稿件的阐述不甚清楚,愿意另成一稿与朋友们分享。
  说养殖是行业,那是比较其他行业说的,若论养殖业的种畜禽、商品代畜禽、饲料加工、生物疫苗、设施设备、饲养管理及附属性的禽病防治技术服务、兽药、放苗、回收、屠宰、加工、信息传播、媒体宣传等相关环节的构成,说养殖业是大的产业更确切。所以,我们之所谓养殖技术进步是指整体产业的诸多环节的前后跟进。
  在这大的产业中,核心构成是商品代畜禽的群体饲养。其他则是服务于此的辅助性的环节。有人提出健康养殖的“4321系统”说,既成功的养殖40%要靠饲养管理,30%要靠饲料营养,20%要靠疫苗免疫,10%要靠兽药防治。我们且不论这样的比例分配是否武断或有遗缺,只就兽药行业的年产值和贡献率看,说兽药业是养殖业诸环节中比较弱小的环节恐怕不会错。
  由于进入门槛低,市场空间大,行业规范稀松,兽药行业曾经鱼龙混杂,谁都可以在养殖市场滥竽充数进而分一杯羹。近几年,经过几次风波震荡,兽药行业比过去规范一些了,兽药企业数量是大幅减少了,可是,兽药质量,进而可以说兽药企业的综合素质并没有大幅度提升!业内人谓之曰“洗牌”的结果是没有竞争力的小门小户出局了;可是,剩余的大户、中户企业只兼并了空出来的市场份额,仍然没有在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上树立起足以称雄的行业典范。为什么会这样呢?别忘了,养殖业这个大产业中的诸多环节也在提升进步而且远比兽药业提升进步快。就是说,作为辅助行业的兽药业没能够跟上形势的演变。
  行业、企业提升进步的原因自有多种,从养殖业大的产业进步看,技术进步是第一位的。在系统连贯的技术进步面前,兽药业像个小瘪三那样亦步亦趋气喘吁吁,角色尴尬而力不从心。
  例如,家禽育种技术的进步。
  30年来,肉鸡育种的进步使得肉鸡的生长速度和胴体重分别提高了5倍和6倍;自2006年以来,随着家禽育种技术的进展,国外白羽肉鸡的标准体重出栏时间几乎每年提前一天。当代快大型肉鸡如艾维茵50042日龄体重每年增加4050,料肉比每年降低002~0.025。十年来,在我国的养殖大省如山东、广东,快大型肉鸡的料肉比已经由1.8:1降为1.6:1
  蛋鸡育种的技术进步带来了巨大的遗传进展,使其生产性能的遗传潜力显著提高。国外品种轻型蛋鸡开产日龄由18周龄提前为16周龄;年产蛋量的遗传潜力从1950年的210枚提高到目前的320多枚,几乎逼近日产一枚蛋,年遗传进展为22枚;总蛋重由1950年的12.5kg提高到目前20kg,年遗传进展150g 大部分国内自育的商品蛋鸡72周入舍产蛋数由20年前的260枚提高到超过300枚,产蛋总重由20年前的平均145kg达到19kg以上。一些节粮型小型鸡的料蛋比甚至降到1.9~2.0:1
  这样的生产性能提升,使得兽药企业在标榜促生长增重促产蛋降料耗方面的产品功效与宣传推广大为逊色,肉鸡快增重、蛋鸡多产蛋已经不是靠采食饮用什么高效药物特色添加剂来实现;是育种使然,育种的贡献率最大。并且,育种技术本身似乎并无止境,资本的投入和最新科技含量投入也远远高于兽药许多!  
  又如,饲料营养技术的进步。
  针对蛋白质饲料原料紧缺,饲料原料的多元化、无鱼粉饲料配方大行其道,有鱼粉料易引发的多发病几乎绝迹;配方的由强调能量值蛋白值,进而强调氨基酸比例平衡,再进而针对鸡的消化道短,部分饲料来不及吸收便会排出体外造成浪费的现实,在蛋鸡料方面倡导细粉料饲喂(欧美、我国的海南都有实践),肉鸡饲料的豆粕膨化、制粒工艺和配方更新技术等等,使得饲料转化率更合理更精细更经济节约,从趋势看,采食量不必增加甚至略降都可以充分利用饲料营养进而达到高生产性能的发挥。这方面的进步也使得兽药企业的某些增食健胃促消化吸收提高饲料转化率类产品相形见绌。
  再如,生物制品与免疫技术的进步。
  疫苗由传统疫苗(也叫常规疫苗)向新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如亚单位苗,基因缺失疫苗,重组疫苗,核酸疫苗,抗独特性抗体疫苗的方向发展是必然的。由强毒向弱毒,单价向多价,单苗向联苗过渡也是必然的。
  伴随着疫苗增效技术进步,冻干苗保护剂,实验动物标准化,制备疫苗原材料SPF化,及工艺管理GMP规范化等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疫苗做为禽病防范的主要技术手段,会在今后若干年里提升到一个新平台。
  免疫增效技术也随着新型疫苗的发展而发展,如,马立克、新城疫、传支免疫的由育雏早期接种向孵化18胚龄胚胎注射接种技术的推广;一日龄多联苗气雾免疫等;还有法氏囊新型疫苗经过1次免疫可达到饲养全程不发病等。这样的发展与过渡势必引发鸡病的发生日龄、程度、症状、病程、发病率等的演变。这些演变也会对标榜兽药的免疫增强、提高抗体滴度、增加均匀度、填补免疫空白期等类产品的认知与销售产生阻碍。
  还如,饲养管理与硬件设施设备的进步。
  标准化鸡舍的普及率正在扩大,饲养管理的制度、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由此导致的鸡病的新变化也在悄然展开,有些新症候群是粗放型饲养条件下所没有的,兽药的防治病功效、疗程、剂量也因此受到挑战。
  如此说来,是不是太悲观了?兽药企业就无路可走了呢?也不是。只是,产品多而全的会演变为少而精,路不如以前会宽了。以前熟悉的防治病的产品思路方法可能逐渐用完了,不熟悉的变化中的新病症新变异会出现,令我们猝不及防。说兽药企业的路不如以前宽是指养殖技术进步大大改变了旧有的全覆盖式的产品研发销售思路,企业要走专而精之路。其中,治疗用药是专精的重点。
  从历史上看,每一种新技术的进步与普及都会伴随着新问题新需求出现,技术进步不会一劳永逸的全覆盖;禽病是复杂的,病原微生物变异是顽强而未知的,有些病会趋缓,有些则会趋重,禽流感就是例证。当然,趋势变化不会是今天晚上发生明天早上就大变样,会是渐变。从这个意义上说,禽病治疗药的开发也是无止境的。
  面对变化着的养殖模式和技术进步,业内不少的企业都在制定自己的应对对策或中长期发展战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热点就是着力研究开发预防保健用药,其理由是今后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硬件设施会普及开来,养鸡业的经营管理思路会改变,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的理念会深入人心;国家对禁控药的监察力度会日趋加大,所以,搞治疗药已经没有太大出路了;今后要把防保用药做为重点了。
笔者对此有着不同看法。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家禽养殖存栏量,养殖布局、饲养密度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巨大;禽病的流行和变化复杂多样。在我国,目前确认已知的禽病有80余种;常见病、多发病、渐趋增多加重病超过35种;老病一个未除还渐趋顽固,新病不断添加还混感交叉。即便是标准化鸡舍管理,由于养殖大环境、疫病流行、局部饲养密度、管理经验、设备使用和人为因素的关系,也是禽病叠出。因此可以说,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禽饲养国,也是世界上高度免疫的国家,又是世界上禽病最泛滥的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的养禽业不算是最发达的,可就兽药的治疗作用、涉及规模、销量、辐射面积和养殖数量,又不能说不算发达——这样说是绕点嘴,可没办法。与此同时,兽药的技术含量不高,规范执行标准低,滥用药、乱用药、假药劣药、病原耐药、药残、毒副作用等问题长久不得解决,是业内共睹的事实。
  从现状看,鸡场布局合理,鸡舍内的密度合理而鸡舍外布局不合理的比比皆是;尤其是粪场和病死鸡的无害化处理几乎是空白。笔者曾见到,在华东丘陵地带,利用山区自然屏障建鸡场不少,而且是鸡舍封闭、保温隔热、三机配套(湿帘风机、喂料机、清粪机);但鸡场与鸡场之间间距则不过十几米,与外界联系的进出通道不分脏净只此一条,一条窄路贯穿一连串鸡场。鸡场依山势建在水沟旁,鸡粪、死鸡就堆积在水沟两侧,雨季时污秽顺势而下冲向下游,污染一大片。在平原地区,鸡场距离居民点的标准距离能勉强凑合,但距离交通线尤其是主干道的距离并不能如人意。由于每年冬夏季风向相反,又由于经济往来的频繁,疾病传播途径就不可能彻底切断。大家都知道发生传染病的三个条件;可是,传染源会不会消失?传播途径会不会切断?大的环境中的家禽饲养密度无从减少,隔离、消毒的措施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作用极其有限,那么,只有易感动物一项了,这易感动物会不会因养殖技术进步就变的不易感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这不是经院式的学术钻研讲论,是现实!我们常听到的关于健康养殖的理想愿景,恐怕只是理想愿景。我们的国情是,非疫区何在?西藏!?此外,皆疫区!可以断言,未来五年以上十年以内,我们不会普及达到欧盟、美国的饲养标准,因为人多地少这一条国情就不同于美国!我们的每平方公里土地面积要承载比美国多得多的人口与畜禽!据按照科学的统计计算,一个地区平均饲养密度增加一倍,则该地区饲养动物群的发病几率要增加四倍。局部的内部的饲养密度改善并不能使传染病发生的三个条件灭掉。动辄二三百万的大饲养场而四周荒无人烟的会有,但不是主流,以欧美的标准为标准只能是少数样板鸡场作范例。所以,我国的禽病只会多于欧美。禽病需要治疗,治疗离不开治疗药!再往远些看,未来十年内,只要养殖总量不减,禽病就不会大幅减少——未来养殖总量甚至会又增加!
  以我们的现实说,把禽病按严重程度排排队,第一是禽流感,第二是新城疫,第三是大肠杆菌,第四是传支。第五是球虫。球虫虽然严重,造成的损失大,但硬件改善和疫苗应用会使得药物研发不甚积极。所以,前述几种大病重病的防治用药才是兽药业应格外关注的。而我们的现状是,禽病演变的速度快于兽药研发的速度,急需的开发不出来,不能应急。这比预防保健药更急需也更有市场空间。
  事实上,按兽药市场销售的总量排排队,治疗药仍是第一位,尽管业内不少人一再强调要搞预防保健药,可若问,哪一项药的销量最大?还是会羞羞答答的不好意思的承认是治疗用药的量最大。
  笔者认为,食源动物禁控药是食品安全的必须,但禁控并不等于什么药也不能用。有停药期,有允许含量限制,有禁控范围的治疗用药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可走,还有很长的时段要经历,并且,新型的无公害的治疗药还会研发出来。兽药企业的擅长不同,各自有专攻,不要人云亦云都说搞预防保健用药。所以,笼而统之的说今后是什么发展方向什么战略定位并不一定是清晰的判断。企业各自的优势不同,擅长不一,还是集中力量搞自己擅长的。在养殖业的禽病防治中治疗药仍会是主要大项,仍会在禽药市场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谁也不会领引潮流——因为太易模仿!
  笔者以为,就药物开发前景看,针对增重、促产蛋,促免疫,促吸收等产品不会是主项,针对支原体、球虫、鼻炎、禽霍乱等的产品也不会是。主治几种大病难病的药仍会是市场的最大需求点。微生态制剂、酶制剂、非疫苗类的生物制剂(如卵黄卵清抗体、人工模拟抗体)也会有比较大的需求点。如前所述,养殖技术进步不可能全覆盖,有的如霉菌和霉菌毒素中毒(霉菌在玉米田间就滋生了)、季节性肠炎、免疫抑制病等就不是这类进步所能解决的,这仍需要兽药企业开发出相应的产品来防治。
  企业需要韬光养晦——有眼光的不动声色的去开发属于自己的能发挥专长的产品与市场客户群;产品的品牌要以专精为要。例如,解除免疫抑制的,就是专于此一项,不要标榜自己的产品可以大包大揽无所不能,如什么提高抗体滴度呀,什么提高均匀度呀,什么填补免疫空白期呀,什么增强免疫效价呀,什么促进幼雏免疫器官发育呀,什么解除免疫应激呀,什么全面解除免疫抑制呀,来个概念全覆盖,谁信?
兽药企业的销售热衷于价格战、促销战、概念战并不错,但忽略养殖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就错了;单单是重视养殖硬件设施进步,以为派几个技术员去参与鸡场设施管理就能拿下鸡场用药,是不能长久的,也是没有推广意义的。轻视产品品牌、轻视兽药的专家型技术服务,沾沾自喜于一时的促销效果也是不能长久的。试图用统一的、简单的、公式化的模式或方法是行不通的。一个技术进步,一个市场规律,我们谁也违背不得。

评分

参与人数 1 +36 收起 理由
天骄伊人 + 36 谢谢王老师的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甘肃 靖远
发表于 2013-6-26 18: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甘肃白银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天津市
发表于 2013-6-26 20: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楼主费心了,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终级

Rank: 10Rank: 10Rank: 10

精品大师奖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明星热心助人勋章勤劳奉献奖优秀会员奖

来自
新疆
发表于 2013-6-26 21: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感谢老师分享,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河南省郑州市
发表于 2013-6-26 21: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明星

来自
河北
发表于 2013-6-26 21: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试图用统一的、简单的、公式化的模式或方法是行不通的。一个技术进步,一个市场规律,我们谁也违背不得。
说得太对了。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专攻特长,全覆盖就是清凉油,解决不了重大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社区居民

来自
山西
发表于 2013-6-26 21: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太原
王老师又发新文章了。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有没有皖北的朋友,请回。

Rank: 7Rank: 7Rank: 7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明星

来自
安徽省 亳州市 利辛县
发表于 2013-6-26 22: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亳州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

来自
湖北仙桃
发表于 2013-6-26 22: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
王总好,见过你很多高论,没怎么放在心里。今天这片文章算是言明要害,一语中的。现代化养殖从国外舶来的,是中国照搬国外的,搬不动的东西在中国做了变通。照搬就会有问题,有其形无其神。更何况中国人更善于造假,模仿。使坏的心眼不少,真正把心思用在正经地方,去研究发现什么的人很少,对自然事物,科学规律研究的人少之又少。也就是社会很浮躁,讲真话,办实事的人受排挤,不长命。对科学事物较真研究的人很少,马虎大意的人有的是。拍马屁,顺着领导思路干到人很多也都发达了。人们都生活在你骗我我骗你的社会当中。这就是中国现状。回到养殖业本身,我们从来没有从内心来尊重过科学,只尊重了人民的币。养殖场选址合不合理没人管,随处乱建。养殖舍是否科学合理根本没人管。一拍脑袋就干,一拍大腿就做决定。科学养殖,无药残养殖,其根本的基础是建立在养殖科学上的,首先是养殖场要有良好的天然屏障。远离交通主干道,生活区,交易区,屠宰区。而我们一开始就做错了。哪有地就在哪建场。我们期待着,以最小成本付出获得最大回报。或者存在侥幸心理。我在这建了场就一定会闹病,一定不赚钱?这就叫不尊重科学,盲目无知当自己英明能干。
现实养殖中,很多专业人士一再强调通风的重要性,一到鸡舍就告诉养殖户,氨气过重,加大通风。凡是听了专业人士话的养殖户最后养鸡都失败了。殊不知,我们的养殖技术,技术指标来自于国外饲养标准。中国的棚舍达不到国外舍的标准,设备达不到,人员素质也达不到,或者说大环境也不达标。在这种情况下,一味照搬国外技术,标准就会出问题。多保温,少通风,或适当通风养殖成功的几率就增加很多。其原因是鸡舍内有温差,多通风的情况下,舍内温差加剧,部分区域温度降低低导致鸡群发病。另外就是雏鸡体重很小,体温调节能力太差,一旦通风过大,很容易受风着凉,其体温调节能力达不到。到三斤半四斤以上,鸡的体温调节能力提高了,对温度,风速等耐受性提高了再按标准通风就不会有大问题了。还有就是,要照顾到养殖户的现实状况,你要求它照九十分去做,他做完了可能就是七八十分,他可能会有人为的失误。你要给他留出余量。你让他按标准去做,做完了肯定达不到标准。所以,我的养殖户,我都让他高于标准管理,给他留个余量,这个接孩子回来晚了,关天窗晚了,那个下地回来晚了,忘了添煤了温度低了,那个睡过头了未关风机等等。实践就是多保温少通风养殖多成功。照搬标准去做的没有养殖成功的。因为你没有理解人家标准的精髓,原理是什么。另外就是国外标准都是配套的,通风,温度,湿度,密度等等都是相对应的。而我们,把这几项指标都割裂了,单独来对待了。
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就要学的彻底,理解其原理,精髓,掌握使用方法。死搬硬套,或者割裂的单独使用某个部分,这都是要出问题的,这不是创新,而是投机取巧。
不管是养殖业还是兽药届,尊重事物科学规律的人又有多少,投机取巧的又有多少。
一个颇具规模的药厂老板聊天时曾提起一晚上想出了两个药方。你想想,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产品,能好用吗。我就说你是学营养学的,根本不是兽医专业的。你对兽医的感觉就不对。兽医对某个病都是百思不得其解,深入琢磨,探讨学习,反复实践发现其规律。没有建立在对事物本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的任何东西都是虚妄的。不管多美丽,都是没有生命力,都是见光死的。所以,兽药研发应该建立在科学养殖的基础上,发现养殖过程中的漏洞,加以改善规避,在饲养管理上暂时不能规避改善的,可以通过药物的方法来辅助达到。但是,不能舍本逐末,为了研发药而研发药。你不知道某个病的发病条件,诱发因素,致病机理是什么,凭空出来的产品都是奔糊弄钱去的,所以这样的药就是假劣药。所谓的保健,预防模式,都是扯淡。整天把预防,保健挂在嘴上的都是假大空,都是投机分子。
回归事物本质,脚踏实地去研究琢磨一个东西,哪怕很小一个东西,做好了也是成绩。兽药的未来也在于围绕科学养殖,辅助其技术进步,提高自身的技术要求。没有产品的永远,永远的是为满足需求而产生的产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山东省临沂市
发表于 2013-6-26 23: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临沂
谢谢分享!祝您平安康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天津万象
 楼主| 发表于 2013-6-27 10: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

回 8楼(土鸡变凤凰) 的帖子

土鸡变凤凰:王总好,见过你很多高论,没怎么放在心里。今天这片文章算是言明要害,一语中的。现代化养殖从国外舶来的,是中国照搬国外的,搬不动的东西在中国做了变通。照搬就会有问题,有其形无其神。更何况中国人更善于造假,模仿。使坏的心眼不少,真正把心思用在正经地方,去研究发现什么 .. (2013-06-26 22:25)
好好好!讲的太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天津万象
 楼主| 发表于 2013-6-27 10: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

回 5楼(蔺祥清) 的帖子

蔺祥清:试图用统一的、简单的、公式化的模式或方法是行不通的。一个技术进步,一个市场规律,我们谁也违背不得。
说得太对了。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专攻特长,全覆盖就是清凉油,解决不了重大问题。 (2013-06-26 21:23)
谢谢蔺老师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天津万象
 楼主| 发表于 2013-6-27 10: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

回 6楼(shouyao123) 的帖子

shouyao123:王老师又发新文章了。拜读 (2013-06-26 21:29)
我号15788962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辽宁省沈阳市
发表于 2013-6-27 16: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朝阳
感谢王老师,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荣誉版主

为人先镜己 &#160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勤劳奉献奖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明星

来自
河北衡水
发表于 2013-6-28 19: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谢谢王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QQ:780813550|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2-23 20:01 , Processed in 0.226144 second(s), 2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