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95|回复: 1
收起左侧

适应我国猪业发展的育种体系建设和新技术运用

[复制链接]

荣誉版主

奉献是美德。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南省郑州市
发表于 2008-6-9 11: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驻马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我国猪业发展现状和面临挑战
  我国的猪肉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006年我国生猪出栏6.81亿头,比上年增长了3.03%,猪肉产量5224.9万吨,比上年增长了4.3%。猪业规模化、区域化和产业化进程呈现出加快发展趋势,2005年全国生猪规模化饲养水平达到42.75%。生猪优势生产区域开始形成,2005年我国生猪产业带 10省区的猪肉产量占到全国总量的65%。
  尽管我国的猪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相当一批养猪企业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猪业整体的生产力水平和产业运行质量、猪肉产品安全状况等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以母猪年提供生猪头数为标志的生产力水平还很低。我国生猪出栏率为135.39%(2006年出栏生猪6.81亿头,2005年底存栏5.03亿头),而发达国家一般可达到160%以上。生猪每千克增重比美国和欧盟多消耗饲料1千克左右。每头母猪年提供猪肉1023千克,美国在1800千克以上。虽然我国生猪存栏和猪肉产量都接近世界总量的50%,但猪肉出口不到我国猪肉产量的1%(2006年世界猪肉出口贸易532万吨,我国27万吨,不含活猪出口港澳地区172万头)。
  我国猪业的发展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依靠投资扩大规模增加产量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适合市场需求的瘦肉型猪种依赖国外进口,新品种研发与推广能力差,综合竞争力不强;满足猪业发展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良种繁育体系还未形成。蛋白饲料原料仍有较大缺口,鱼粉进口量已占到世界的30%左右,大豆进口量占到国内需求总量的50%以上。猪肉产品质量安全和卫生隐患严重。非法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制售假冒伪劣饲料、兽药残留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养猪生产安全的疾病,特别是重大疫病、非典型的传统疫病以及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类疫病的控制形势不容乐观,发生在去年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影响,使养猪人刻骨铭心。
  猪业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协调也日益突出地摆在我们的面前,在一些养殖集中地区,尤其是大城市郊区,养殖场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控制难度和治理成本不断加大。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十一五”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下功夫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国猪业将难以实现平稳发展,建设发达的猪业的目标。
  根据《全国畜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全国肉类产量将达到8400万吨,年递增约1.6%。当前,养猪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小规模分散饲养正在通过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饲养方式转变,猪业正处于从传统养猪业向现代养猪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我国养猪业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猪肉产品供求基本平衡,提高养猪生产水平以及猪肉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国养猪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畜产品生产已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方向转变,畜牧业进入了一个生产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的新阶段,这为良种生产和市场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据测算,到2010年时,每年优质种猪的缺口在190万头。因此,继续实施良种工程,大力发展良种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增强造血功能,培育更多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壮大良种繁育企业集团实力,为建设现代猪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建设适应猪业发展的育种体系
  “十一五”我国猪业发展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原则,在稳定总量的基础上,调整产业发展格局,着力解决影响我国猪业发展的产业布局、良种选育、工艺技术、环境治理、疫病困扰等问题,提高生产力水平和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建设现代养猪业。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猪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猪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猪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猪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猪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猪业。
  现代养猪业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建设现代养猪业,良种先行。良种是带动产业发展、实现猪业技术进步和建设现代猪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条件。建设现代猪业需要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良种产业是集现代生物科技、现代企业管理及经营推广于一体的产业。生猪良种水平是猪业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猪肉产品优质高效安全、农民养殖增产增收的重要因素。世界猪业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良种是猪业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新品种选育能够实现自主创新,促进猪业可持续发展,良种对生产发展的贡献率高达40%。因此,以规模大、开发能力强、经营机制灵活的大型种业集团为基础,以高校与科研院所技术力量依托,以基层畜牧推广机构为纽带,构建新型良种繁育体系,必将加快现代猪业的建设。
  1、目标任务
  建立适应现代猪业发展需要、分工明确的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健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健康高效、布局合理、监管有效、运转灵活的新型良种繁育体系;种猪实现持续改良,良种生产供应能力、质量水平明显提高;种猪质量监测和手段明显改善;种猪繁育科技支撑与创新技术体系基本形成;猪种资源得到更有效的保护;种业自主品牌、运营效率、竞争实力、整体素质明显增强。
  2、建设内容
  根据种猪繁育的基础和水平,面向养猪业发展的需要,种猪繁育建设重点放在原种猪场、生猪改良繁育中心/测定站、公猪站、种猪登记及其信息网的建设上,扩繁场以地方投资建设为主。原种场建设的重点以多点式种猪生产、扩大规模、购置设备、场内性能测定、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等为主;扩繁场以多点式猪舍技改、设备购置、环境保护等为重点;生猪改良繁育中心以猪舍建设,精液采集、检测、运输、储存、设备购置为主,同时配套建立猪改良服务网络。
  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围绕提高种猪质量,利用引进品种和地方猪种资源,生产优质商品猪。加强优良地方品种的开发利用,选育特色品系。所有原种场要在全国猪联合育种的框架下,积极参加联合育种,促进种猪优良遗传基因的资源共享,提升种猪繁育水平,更好地满足国内消费、加工的需要,并为扩大猪肉出口奠定良种基础。
  3、新增供种能力
  满足猪业发展对良种母猪更新的需要,良种供应能力提高30%。2005年全国现有种猪场3428个,存栏能繁母猪127.3万头,年供应种猪810万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800万头,由于大部分规模养殖户母猪的使用年限约为3.5年,同时,大多数散养农户饲养的母猪更新不规范,周期较长。综合考虑,实际的年种猪需要量约为960万头,其中纯种约120万头、父母代母猪840万头。按目前发展速度,我国猪肉产量在“十一五”期间年增长3%比较适当。预测母猪饲养量的增加会在0.5%左右。2010年,母猪存栏5000万头,年需要种猪数量1000万头,需要新增供种能力190万头。
  4、金字塔结构
  猪良种繁育体系是将纯种的改良、良种的扩繁和商品肉猪的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的一套体系。在良种繁育体系中,将选种和扩繁任务划分给相对独立而又密切配合的育种场和各级猪场来完成,使各个环节的工作专门化。猪完整的繁育体系的建立决定了现代集约化养猪生产的基本框架。这种育种体系的结构要求:使猪群在现有设备基础上的周转最大化,将母猪非生产天数最小化,不断改善产品质量,使生产成本最小化,实现利润最大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荣誉版主

奉献是美德。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南省郑州市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11: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驻马店
 猪良种繁育体系形以一个金字塔,由核心群、扩繁群和生产群组成。在育种金字塔结构中,必须确定曾祖代、祖代和父母代使用的品种,父系或母系选择的性状,要有精确的性能测定方案、遗传评估方法和快速传递的配种体系(人工授精)。在金字塔式的良种繁育体系中,核心群内获得的遗传进展经繁殖群传递下来,最终体现在商品生产群,使商品代猪的生产性能得以提高。这里基因流动是自上而下的,而市场信息流动是从下到上的。

  5、产业布局

    选择产业基础较好,比较优势明显,相对集中连片的长江流域的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浙江;中原和东北地区的山东、河南、河北、吉林、辽宁;以及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逐步建立自主良种繁育体系。天津等作为重点建设区域。同时,兼顾其他有发展潜力的省区。

  三、建立现代猪育种技术体系

  我国养猪业将朝着优质、高效、安全的目标和方向发展。养猪生产方式将以适度规模化为主体,生产技术的应用不是某一单项技术,而是多项关键技术的综合配套来提高养猪业整体水平和效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将在养猪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猪种资源丰富多彩,尤其是具有繁殖力强、肉质优良、耐粗饲和适应性强等优良遗传特性,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是任何一个西方国家都无法与我国相比的。猪育种的新特点将是在开展遗传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利用两类基因资源,即引进品种(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瘦肉率)和我国优良地方品种(繁殖力、肉质和适应性),采用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的现代育种技术体系,采用新设备开展大规模的生产性能测定,运用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技术进行种猪的遗传评估,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或标记辅助导入,培育出新型高产优质新品种以及能够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专门化品系,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快速推广优秀种猪基因,不断提高种猪质量,逐步建立起优质瘦肉猪持续改良的良种繁育体系。在高效生产中正确地使用专门化品系,用配合力好的父母代去利用100%的杂种优势,开发出适合不同消费层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猪肉产品,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从而提高我国猪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我国杜长大或杜大长大三元杂交是主要的瘦肉型商品猪生产体系,面对引种和健康等问题的出现,今后我国猪的育种模式应向联合育种或公司育种模式发展。

  根据我国的国情,采用联合育种的技术路线在一段时间内是可行的,联合育种就是将相同或相近育种目标的种猪场有组织地联合起来建立的良种繁育体系,形成一个大的核心群,即“超级核心群”,具有统一的数据记录系统、性能测定制度和选择方法,统一进行遗传评估,选出最优秀的种公猪,以供各场/群共享。猪场/群间通过人工授精(AI)或购买种猪进行基因交换,建立遗传联系。每个猪场/群相当于一个子核心群,各猪场/群开放,整个群体(育种系统)闭锁繁育,必要时才导入基因,以达到加快育种进展和提高群体性能水平的目的。通过组建世界上最大的猪育种核心群,利用遗传资源共享、扩大性能测定规模与统一遗传评估,完善全国猪联合育种体系,实现提高种猪质量与生产力水平、加速优良种猪基因的传递、建立国家良种猪繁育体系,彻底摆脱种猪循环引进的不利局面。

  四、采用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提高种猪选育效率

  在种猪选育过程中,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可以提高选择效率,加快品种的遗传改良。

  使用超声波技术、种猪采食自动记录系统等,可以有效地加快遗传改良。使用这些设备可以开展活体背膘厚、眼肌面积、肌内脂肪含量、采食能力、饲料利用率、不同时期的生长速度等的测定,对猪的遗传改良产生了重要影响。B超技术不仅可以测定背膘厚度、眼肌面积,还可用于肌内脂肪含量的活体度量。又如种猪自动化性能测定系统,可以准确记录自由采食情况下群养猪的个体采食量、体重,料槽内的电子测量系统可使猪的进食量精确到2克。只要猪一进入测定站采食,测定站将记录猪的电子耳牌号码、采食时间、采食量以及猪体重。随着测定时间的推移,测试猪群中的每头猪在每一天或整个测定期的饲料采食行为,如采食量、采食持续时间、采食次数和体重等均被记录。然后,测定站计算机自动计算, 分析形成测定猪生长期的日增重、采食量、饲料转化率等数据报表。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通过与数量性状座位(QTL)连锁的DNA标记信息来评估动物个体相关性状的遗传素质和生产潜力,借助DNA操作技术,应用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来实现畜禽的遗传改良。数量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具有以下优点:⑴不受性状度量的限制和环境的影响,提高了选择的准确性;⑵可以早期选择,缩短世代间隔,加快选择进程;⑶可以选择限性性状;⑷可以选择胴体性状和抗性性状,而不必做昂贵的屠宰试验和应激试验;⑸对选择低遗传力性状更加有效。在已发现的影响猪繁殖性状、生长性状、胴体品质、抗病力和控制毛色的众多候选基因中,氟烷基因(Hal)、酸肉基因(RN)、雌激素受体基因(ESR)、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2)等基因已应用于猪的遗传改良。

  五、加强优良地方品种的开发利用,选育特色专门化品系

  根据2004年1月出版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状况》介绍,我国已认定的畜禽品种576个,其中猪种99个(地方品种72个、培育品种19个和引入品种8 个),加上2004年以来审定的新品种与配套系6个,共105个猪种。在72个地方品种中,有34个是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662号,2006年6月2日)。

  利用地方猪种和培育猪种生产“优质风味猪肉”是近年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搞得较好的猪种有:黄淮海黑猪、蓝塘猪、莆田猪、香猪、太湖猪、苏太猪、陆川猪、藏猪、玉江猪、北京黑猪等,这些“优质风味猪肉”已受到大中城市(如广州、上海、北京、南京、苏州、福州、厦门、济南、成都、连云港等)部分消费者的欢迎,价格比“洋三元”猪肉高20%左右,特别在一些重大节、假日,虽然价格高达30~50元/千克,但仍供不应求。利用地方猪种生产“烤乳猪”或中猪,出口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市场前景看好。广东有一公司引入藏猪饲养,目前已有1000多头(其中母猪130多头),供应当地酒店。关于利用地方猪种进行“有机猪肉”生产在我国也已开始。五指山猪、香猪等小型猪已被医学界认为是一种较好的实验动物,地方猪种具有多种优良品质,可以在不同的方向上开发利用。
  引进与培育、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结合。在有选择的重点引进国外优良品种、技术和设备的同时,加强新品种(品系)的培育,从引进为主转向引进和培育并重,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逐步形成以自我开发为主的品种改良,是我国猪良种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地方猪种资源进行分类,逐步形成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保护的良性循环机制。制定地方猪种的专门化品系培育计划,有条件的地方要着手进行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地方猪种的专门化品系。从长远来看,可以发展成真正的以中国地方猪种血统为主的新品种。利用地方猪种或培育猪种与引入猪种杂交培育新品种或配套系,实现两种资源的优势互补,也是我国猪育种的一个重要方面方向。目前进行选育的地方猪种有:海南猪、湘西黑猪、荣昌猪、乌金猪、撒坝猪、太湖猪、黄淮海黑猪、民猪、清平猪、藏猪等,有的已通过审定,有的正在培育。

  围绕当前困扰我国猪业的关键技术问题,采取技术集成以及产业化示范的方式,从养殖过程中的良种利用、饲养模式、疫病防控、环境净化、饲料和兽药的使用、猪肉产品安全等关键点出发,以优良健康种猪的生产与利用为基础,以安全营养平衡日粮和科学饲养模式的利用为手段,以提高动物内在体质和免疫功能为目的,以健康的理念贯穿猪肉链中养殖环节的全过程,最终形成“优良健康种猪+绿色安全饲料+安全高效疫苗+兽药残留控制技术+猪场清洁生产技术+科学饲养模式+集约化生产工艺”全程优质猪肉产品生产健康养殖技术体系,根本上提高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实现建设现代猪业的宏伟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4-11-24 16:41 , Processed in 0.107564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