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49|回复: 5
收起左侧

H7N9病毒传播路径:迁徙候鸟—鸭群—家禽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山东省青岛市
发表于 2013-5-6 19: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禽流感为什么能够传染给人类一直是科学家们想解开的谜。5月1日和5月3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柳叶刀》《科学》分别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科技人员关于H7N9病毒溯源和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跨种间传播机制研究的两项重要成果。
  近一段时间,我国多地发现人感染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团队研究发现,造成这次H7N9病毒暴发的是一种新型重配病毒,主要由4个不同来源的流感病毒重配而成。病毒的表面抗原血凝素(HA)基因很可能来源于我国长三角鸭群中的H7亚型禽流感病毒,而这种病毒则很有可能是由在东亚迁徙线路上的候鸟传入;另一个表面抗原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最有可能来源是经过我国的迁徙候鸟,而鸭群很可能作为一个重要的宿主将野鸟的病毒传入家禽。另外6个内部基因片段来源于在我国家禽中(主要是鸡群)流行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且并非单一来源,造成6个内部基因片段多样性的原因可能与家禽运输有关。研究还发现,这次H7N9病毒至少有两个不同分支,它们在病毒的受体结合特性、“达菲”耐药性等方面具有不同表征。《柳叶刀》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
  高福团队在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跨种传播机制方面也获重大突破。该团队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研究H5N1病毒野生型和突变型HA蛋白分别与禽源和人源受体类似物的结合能力,发现野生型HA只结合禽源受体,而突变型HA则具有结合人源受体的能力。这表明突变型H5N1病毒有可能感染哺乳动物上呼吸道,并侵染肺部组织造成严重感染。团队还揭示了突变型HA与人、禽受体结合的特点及结构基础,发现关键的Q226L氨基酸突变决定了受体结合的转换,并进一步阐明了这种转换机制,同时证明了该突变型HA的其他3个氨基酸突变也对病毒获得空气传播能力起重要作用。该研究是国际上首次在分子水平,对重要氨基酸突变能导致H5N1病毒在哺乳动物间获得空气传播能力进行解析,是禽流感跨种传播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将对H7N9流感病毒的系统研究提供重要信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添砖加瓦奖勤劳奉献奖优秀会员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明星

来自
江苏徐州
发表于 2013-5-6 20: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徐州
哪个专家查字典看到的吧,就出来胡咧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勤劳奉献奖优秀会员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河北辛集
发表于 2013-5-6 20: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都是猜想,扯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讲师

Rank: 9Rank: 9Rank: 9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明星常驻居民奖添砖加瓦奖

来自
山东省日照市
发表于 2013-5-6 20: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日照
老兄千万不要再提流感了,现在很多网友对这个过敏,我刚发了个帖子挨了不少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河北省唐山市
发表于 2013-5-6 20: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回 3楼(鸡途多难) 的帖子

哈哈哈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荣誉版主

奉献是美德。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南省郑州市
发表于 2013-5-6 22: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完全是想着说,连梦都不用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QQ:780813550|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4-28 11:39 , Processed in 0.157396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