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55|回复: 5
收起左侧

粮油价升掀世界变局

[复制链接]

0

Rank: 7Rank: 7Rank: 7

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8-5-18 21: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驻马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香港《大公报》5月15日发表评论文章《粮油价升掀世界变局》说,近日国际油价又再掀升浪,纽约期油迭创新高,乃继早前大米等农产大幅涨价后,又一轮商品通胀。在全球性涨价下,大国间将进行承受力竞赛,谁更能承受打击谁就会更有利。故高通胀环境突出了承受力的优势,并因而造成此消彼长的实力重组。
  文章摘录如下:
  近日国际油价又再掀升浪,纽约期油突破120美元一桶后迭创新高,乃继早前大米等农产大幅涨价后,又一轮商品通胀。笔者已指出这是一次全球性的比价调整。所引发效应将有不少是结构调整,包括全球经济格局的重组,影响或会十分深远。
  引发商品大涨价有多重原因,最根本者是供求失衡;这反映于粮食、金属等多项商品的国际库存处于几十年来低位,而石油的实时剩余产能则属历史性偏低。失衡来自:(一)需求因新兴经济保持蓬勃而上升;(二)供给受天灾人祸及长期投资不足制约,令产能扩充追不上需求增长。此外,还出现了商品交易金融化的新因素,令商品市场成了基金大户的投机炒作场地,尤其在欧美金融危机下,商品市场更成了新的资金避难所,因而支持了商品价较长久的升势。
  这轮涨价可引发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效应,包括:(一)带来成本推动型涨价,并将逐步向下游的生产及消费传递。(二)有宏调收紧作用。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会抑制生产及投资,物价上升会引致居民实际收入及消费能力下降,并形成工资上升压力,及工资─物价的上升螺旋。总体来看,此种涨价是典型的滞胀催生剂。
  除上述对宏观经济总量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这轮通胀的结构调整效应。在产业方面,比价调整将促成产业间收入及投资的再分配:最有利于农矿等初级产品行业,和与节能减耗有关业务的发展,最不利于高能耗高物耗生产:这会受到最严重的成本升及需求降夹击。至于其它行业,仍会受到直接或间接的,程度不一的负面影响。
  更为值得注意的结构调整,是从长远看可能引发国际经济格局转变。首先是对国际经贸的影响:
  (一)自由贸易及全球化将面临新压力。如最近粮价急升,已令许多粮食入口国加强采购,而出口国却限制出口,美国农民又要求加强限制入口以保护本国产能。另一方面,农产品涨价也带来了欧美等国降低农产补贴的良机,但问题是鉴于政治因素这暂时难以实行。
 (二)国际竞争或被扭曲。本来国际性涨价的影响全球化,不会直接影响各国的竞争力,但实际上国际价格大涨可能令国内外价差拉阔,从而形成市场扭曲及竞争力的相对改变。如出口国会维持对国内用户的较低价格(特别是当采用限出措施时),而入口国则会提高对国内消费的补贴。
  (三)国际购买力的转移。商品涨价会引起国际上的贸易比价变化,对商品出口国有利,对依赖入口的国家则不利。尤为受惠的是资源产出大国如产油国、澳洲及巴西等,受害尤深者是一些贫穷的非洲粮、油进口国。依赖低成本加工出口的地区亦受到双重压力:一面原料价大升,另一面却因欧美等经济不景需求下降,而不能把成本上升转嫁,导致加工利润下降。
  总之,商品涨价对各国利弊不一。因此还要分析对主要国家集团实力的影响,以便探索由此引发的地缘政经格局变化。对欧美日来说,这轮通胀来得十分不合时:当次按危机引发深度金融经济调整之际,涨价只会加深滞胀问题。因这可:(一)形成涨价与金融危机恶性互动。涨价直接压缩消费力,对消费占GDP比重甚高的欧美经济(如美国便占七成)影响更大,加剧了在金融危机下的消费收缩,并可反过来加深金融信用危机。本来发达国消费中的商品比重较低,有利减轻冲击,但石油涨价累积已多,最近已出现美国人减少驾车的倾向,显示涨价的影响正增强。(二)形成涨价与美元贬值恶性互动。商品涨价部分是由美元大贬及资金流向商品引起,由此形成的金融经济问题,又将减弱人们对美元的信心而抛售美元资产。(三)不利金融市场稳定。涨价引致的加息预期及经济问题,对股市及债市等均不利。(四)加大宏调难度。在大幅涨价下通胀预期上升,令央行难以减息支持经济,美国联储局的境况尤为困难。
  另一方面,欧美作为农产及美国作为产油大国,也可从商品涨价中获益,有利农矿及相关产业发展。但由于原产品生产占欧美经济比重不大,故总体的刺激作用有限。
  通胀对新兴经济来说影响不一,有的很好有的很差,故会做成两极分化,但总体来说有利于与欧美不和的产油国如俄国、委内瑞拉及伊朗等,也有利于中东、拉美等地区摆脱欧美的控制。更重要的自然是对中国的影响。作为多种资源产品入口及加工出口大国,中国已受到不利影响。但中国也是资源生产大国,多项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或前列,小部分如粮、煤等还是净出口国。农矿生产在经济中的比重也比欧美高很多,故总体受益更大,何况商品涨价还有助解决“三农”问题,和推动节能减耗等好处。
  更根本的是,在全球性涨价下,大国间将进行承受力竞赛,谁更能承受打击谁就会更有利。故高通胀环境突出了承受力的优势,并因而造成此消彼长的实力重组。显然,在这方面中国优势突出:经济底气足而内需强,也更有能力保持工资、利润及税收增长,与欧美经济在金融危机下弱不禁风大异其趣。在宏调潜力上,美国财赤高而息率汇率低,以政策支撑经济的能力几已耗尽。相反,中国财政健全货币一直从紧,改行扩张政策支持经济的余地甚多。故中国如能趁机改善“三农”及高消耗问题,则这轮通胀反可令中国得利,并相对欧美实力增强,确是加快崛起的好机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21: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驻马店
胡俞越:四招应对国际粮价走高冲击

  ●促进粮食生产机械化集约化
    ●加强粮食库存购销监督检查
    ●抑制通胀减缓农资成本上涨
    ●发展期货市场培育定价中心
     当前,国际粮食价格狂飙猛涨,国内价格波澜不惊。这主要得益于我国近期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降低粮食进口关税,取消粮食出口退税,征收粮食出口关税,实行粮食出口配额制,对主要粮食品种实行价格管制,加之今年已经两次提高最低收购价格,阻断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国内粮食价格相对独立于国际市场。虽然这些措施很有效,但笔者认为这仍属权宜之计。
    从国内自身市场来看,我国粮食供给保持大体平衡,国内粮价并未产生很大上涨压力,预计今年国内粮价上涨幅度不会太大。其中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我国连续4年农业丰收,粮食供给充足;二是粮食储备充裕,现拥有1.5亿至2亿吨的储备粮,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一倍;三是我国已实际成为谷物净出口国,粮食并不依赖国际市场。
    国际国内粮价冰火两重天的背后,国内期货市场起到了“隔板”的重要作用。如郑商所的小麦期货一直是中国小麦市场最重要的晴雨表和风向标,相关研究表明,强麦期货价格和国内现货市场价格目前的相关度是0.91,现货市场几乎就是以期货市场来定价。郑商所正是通过强麦期货市场来影响现货市场,其强麦期货价格的波动主要受政府低价时托市收购、高价时拍卖的政策手段的影响,而不是受国外同类期货的影响,于是很好地引导了现货价格独立于国际价格。
    此前曾有舆论认为,继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可能是粮食危机,目前农民惜售以及粮商屯粮现象已经出现,如若民众形成抢购粮食风潮,粮食危机应该不是危言耸听。但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粮食供求保持大体平衡,国内粮价受国际影响有限,目前出现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潜在危机仍不可忽视。
    长期看,随着国际市场粮价的大幅上涨,低粮价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而随着国际国内市场越来越广地相关联,始终割断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从长远看并不现实,而且也会带来走私寻租等犯罪问题,始终保持这种巨大的价格逆差是不合理的也是有代价的,不利于长期的粮食安全。

  要解决上述潜在危机,确保稳定粮价,扩大粮食生产,增加粮食供给是根本。具体来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要在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的情况下仍然维持足够的劳动力种地,这就需要农业的集约化经营,让种地能手去种,使他们的收益超过出去打工的收益,政府应该采取一定政策使中国过渡到机械化、集约化种地,这也是迈向发达国家必走的一步。
    同时,一定要抓好粮食储备问题,加强粮食库存和粮食购销工作的监督检查,防止各地因为粮食价格上涨的诱惑而卖出粮食虚报储备。
     其次,在近一两年内要死防通胀,否则随着农资成本的不断增加,要想稳定粮食价格将会变得非常艰难。不过,在防通胀的同时更应防滞胀,改“双防”为“三防” (防过热,防通胀,防下滑),滞涨比通胀更可怕,对经济发展危害更大。一季度,工业生产增速减缓,企业利润增幅回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6.4%,比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3482亿元,同比增长16.5%,比上年同期回落27.3个百分点。上市公司中电力行业一季度净利润增长率更为-75%,在所有行业中排名最末。
    此外,从长远看,当中国经济完全融入世界经济的时候,粮食价格与国外接轨将是必然,此时拥有世界粮食的定价权将尤为重要。目前,粮食的定价多集中于美国的期货交易所,因此,大力发展我国的期货市场,培育自己的定价中心和权威的粮食期货品种将至关重要。
    (作者为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21: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驻马店
陈淮:油价暴涨推动粮价上涨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昨日表示,粮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是石油价格暴涨。  

  陈淮在第四届中国经济论坛上指出,粮食作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很弱,“中国13亿人的需求约为4.6到4.7亿吨。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5.015亿吨。在需求没有明显增长、供给又充裕的情况下,粮价上涨的主因是近年来石油价格暴涨,一些国家用粮食提取生物酒精。”  

  陈淮说,如果石油价格高过每桶60美元,从粮食中提取生物酒精在经济上是划算的。“从这个角度讲,粮价上涨的极限取决于油价。”他指出,目前油价处于120美元以上高位,这将导致更多粮食被用来提取生物能源。“这除了有可能推高通胀外,一些不适合人类耕种的、环境代价高昂的贫瘠土地,也正被迅速推入到粮食生产中,这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

来自
山东聊城
发表于 2008-5-18 22: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日照
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初中生

Rank: 3Rank: 3

来自
山东
发表于 2008-5-18 23: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聊城
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勤劳奉献奖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

来自
安徽滁州
发表于 2008-5-19 08: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滁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QQ:780813550|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5-7 13:25 , Processed in 0.099724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