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55|回复: 4
收起左侧

袁隆平说粮库空置是大实话 国企储粮是天方夜谭

[复制链接]

0

Rank: 7Rank: 7Rank: 7

勤劳奉献奖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

发表于 2008-4-8 16: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驻马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知道现今遍及中国农村的粮食经营商怎样做生意吗?不是打开大门就等着农民来求你买粮的时代了,为了吸引农民卖粮,要常年给予农民赊欠生活用品的便利,到了收割期,去农民家自己背、自己扛,现在青壮打工去、耕种老与稚,中国农村严重缺乏劳动力,不得不将没有晒干的粮食收购回来,然后自己组织晾晒,通常是摊开在大堤上,绵延数百米,自家人坐在堤上照看、累了就躺在堤坡上眯一会儿,一夜接着一夜,白天还要去农民家收购。  
  
  这样的经营方式,不是任何一个国营企业做得到的,或者说,让国营企业来做,成本会高到天上。
  “两会”期间,袁隆平提交了一份有关粮库空置问题的提案,引起轰动。《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赴安徽省当涂县内数处粮库调查,发现粮库空置或储量不达标确为普遍现象。
  我找不到提案全文,无法知道袁教授究竟怎样看待粮库空置现象,虽然报道与评论者往往将粮库空置与国家供应粮食安全挂起钩来。即便令人尊敬的袁教授本人也主要持这种看法,却也不能不说,这一看法特别幼稚。
  因为粮食,是农民“一滴汗水摔八瓣儿”种出来的,有了足够的收获,才可能为粮库提供粮源,如果收获不够多,总不能命令他们勒紧裤腰带节省下口粮让粮库储备起来。反之,收获够多,国家粮库不收购储藏,也会被其他商人或者是农民自己储藏,而不会就没人管了。中国农民其实有储粮传统,且经验相当丰富,不真正缺现钱花,相当部分农民更愿意自己储粮以赚取淡旺季之间的市场差价。
  即便视整个中国为一个封闭的粮食自给自足区,真正决定国家粮食安全的,也是农民愿不愿意种粮、是田里的收获够不够多,至于收获的粮食储备于民间还是国家粮库,则不过是不同经济体制的必然产物罢了,其间有合理不合理、浪费不浪费的区别,却无关国家粮食供应的安全不安全。只要农民愿意种粮、收获够多,就算是国家粮库里一粒粮食也没有,国家粮食供应依然安全,反之,耕种积极性不高、收获本来就不多,还盲目强化“余粮征集制”,则国家粮库里装满粮食的一天,几乎就是有老百姓饿死在粮库门口的一天,这样的惨剧,在古今中外发生过好多次。
  这是看待粮库空置现象的第二个视角,其实我更期望袁隆平教授在这个视角上论述他的提案,当然,这不过是我个人的期望罢了。在我看来,太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国家储备为核心的中国粮食储备制度是绝对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真正的费而不惠、浪费极大,着实到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实行储粮于民间的时候,唯其如此,才真正有利于中国的国家粮食供应安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勤劳奉献奖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

 楼主| 发表于 2008-4-8 16: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驻马店
  如果我们不至于幼稚到以为粮食不储藏于国家粮库,就一定会被农民或其他商人烧了、扔了、掩埋了,说国家粮库具有不可复制的市场调节功能显得特别可笑,但凡有市场需要存在,民间储粮主体一样会这样做,而且必然比国营粮库做得更加有效率。本来,与其说粮库具有调节功能,还不如说,它首先具有市场流通功能。从流通功能方面考量,国营粮库显得如此笨拙,即便在国家大力扶持下也难以维持生存。
  其实记者们无需为国家粮库空置或储量不达标而惊讶,就算是经营者有心达标,也根本无标可达,因为多数农民不会将粮食卖给国家粮库。
  我们家做了好些年粮食生意了,知道现今遍及中国农村的粮食经营商怎样做生意吗?不是打开大门就等着农民来求你买粮的时代了,为了吸引农民卖粮,要常年给予农民赊欠生活用品的便利,到了收割期,去农民家自己背、自己扛,现在青壮打工去、耕种老与稚,中国农村严重缺乏劳动力,不得不将没有晒干的粮食收购回来,然后自己组织晾晒,通常是摊开在大堤上,绵延数百米,自家人坐在堤上照看、累了就躺在堤坡上眯一会儿,一夜接着一夜,白天还要去农民家收购。这样的经营方式,不是任何一个国营企业做得到的,或者说,让国营企业来做,成本会高到天上。要知道,一般基层粮食经营商那样辛苦地经营粮食,收购价还高于国家保护价,平均每斤粮食最后只能赚到2至3分钱毛利。在本地农村,没有一个经营商能够单纯依靠粮食生意生存下来,必须同时经营当地其它所有主要农产品才能保证稍稍合理一些的收入,而国家粮库,搞那么大排场、养那么多人,只为了储那么一点点儿粮食,无怪乎在享受了国家补贴后依然要亏损,且收购价总是一如继往的低,而卖出价总是趁火打劫般的高。国家粮库每多储一斤粮食,公共财政资源就会多无谓地消耗一个基数,造成公众负担越重、生活成本越高。
  所以国家粮库空置或储量不达标,尽管隐藏着惊人的腐败空间,但对于农民来说,其实是大好事,说明农民还有其它地方卖粮或者能通过自己储粮稍稍增加一点儿收入、节省一点儿劳力。但这不等于说储粮体制不需要改革,因为社会财富总那么有限,能够用于扶持农业的社会财富更加少之又少,无谓消耗于得不偿失的国家粮库愈多,农民能直接得到的有效扶持就愈少,而农民得到的扶持愈少,农业效益就愈差,农民种粮积极性愈低。
  要使得国家粮食储备制度惠而不费,唯一的办法是改藏粮于国为藏粮于民间,现有国家粮库全部改制,在现实国情尚无法保证公平补贴市场主体之时,干脆将相关投入全部用于粮食直补、完完全全交给耕种者,其它则统统交给市场主体去做,粮食供应反而会比现在安全得多。因为农民因此有更好的获益,种粮积极性将更高,才会尽可能去耕种更多的地、会更加注重精耕细作,总收获量才更高,或藏于自家,或藏于其他商家,就市场供应而言,所有这些或大或小的仓库都是整个国家的粮食供应仓库。藏于国家粮库的粮食是储备,藏于民间的粮食同样是储备。国家有特别需要定点储备少部分粮食,可采取竞标方式选择部分市场主体供应,并给予低息贷款或额外的储备补贴。只要不出现大的政策性失误,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因收入微薄而失去种粮积极性,国家根本没必要定点储备大量粮食,更不会因此出现严重的粮食供应危机。
  远在数千年以前,大政治家管仲已经这样认为:国家的“不涸之仓、不竭之府”,不是国家的这个基地那个库房,而是人民有“务五谷、养桑麻育六畜”的积极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勤劳奉献奖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

来自
山东
发表于 2008-4-8 16: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是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终级

Rank: 10Rank: 10Rank: 10

添砖加瓦奖勤劳奉献奖优秀会员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郑州
发表于 2008-4-8 17: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实情呀,看来这已是普遍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小学生

Rank: 2

发表于 2008-4-8 21: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德州
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QQ:780813550|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4-30 11:20 , Processed in 0.108366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