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全科医护人员和乡村医生培养力度,鼓励高素质人才到基层服务。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研究所)原院(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润霖分析,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是“看病难”的根本原因。目前医疗资源80%集中于大城市,其中80%又集中在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资源匮乏,技术力量薄弱,设备陈旧。大量普通疾病的患者本可在社区就诊,但由于社区医疗条件差,才会出现“全国人民上协和”的怪现象。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王旭东认为,大医院数量较少,远远无法负荷实际患者人数,这就增加了群众看病的难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赵平也持有类似观点。他认为,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合理还表现在,人们在大医院找名医难。不过,大多数城市医疗资源应该说已基本满足人们的需要,农村医疗资源及医务人员短缺现象严重,农民看病确实还难。
高强表示,城乡间、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间的差距仍在扩大,如果把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点放在大医院,将永远解决不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只能把基点放在农村和社区。8亿农民的健康问题将是卫生工作的重点。他透露,新医改方案中对农村卫生发展作出专门规定。不仅要保证农村卫生人员的经费,还要保证基础建设、购置设备及公共卫生的经费。同时,新医改方案中明确,“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医学本专科教育,采取免费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为贫困地区农村培养适用的农村卫生人才”。
“布好‘农村三级卫生服务’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这两张‘网’。这应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湖南老百姓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表示。
历经30年长跑 2008年:医疗改革头一年
自原卫生部部长钱信忠提出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起,中国的医疗改革已经进行了30年。本次两会上,高强首次透露,关于新医改方案,国务院已经审议过一次,两会结束后就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可能会通过网上,也可能开座谈会当面征求意见,之后还会有一个修订的过程,争取尽快发布实施。一些措施,方案公布后就会马上推广,另一些会制定一系列的试点方案,或选择试点城市。到2020年,在中国将建立一个完善科学的医疗卫生制度。
“今年是改革的头一年,总的来说,我们现在提出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体现了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体现了统筹兼顾,着眼于长远的制度建设和解决当前问题相结合的精神。”高强表示。
对此,代表委员们认为,医疗改革是个长跑,但这个长跑切忌中途变向,甚至来了个折返跑,与群众的呼声和意愿背离,要从制度上和监督上加以保证和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谦森岛庄园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发所建议,“要实现医疗改革的最终目的,回应好百姓呼声,最重要的是把医疗改革方案公开化、透明化,接受群众的意见和监督,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进,而不是由某一两个行政主管部门说了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