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畜禽疾病出现了新病增多、老病新发、混感广泛等特点,治疗难度不断加大。畜牧兽医工作者尝试了很多的方法和药物,对畜禽疾病的防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干扰素(interferon,IFN) 作为一种高效的抗病毒生物活性物质和具有广泛免疫调节作用的淋巴因子被广泛应用于畜禽疾病防控,本文就IFN的性质、应用等做一下详细、全面的介绍。
1 IFN的理化性质及分类
干扰素本质是蛋白质,是机体感染病毒时宿主细胞通过抗病毒应答反应而产生的一组结构相似、功能相近的低分子糖蛋白。
1.1按细胞结构、来源分为Ⅰ型和Ⅱ型
Ⅰ型干扰素包括α-IFN和β-IFN等,是由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产生;α-IFN又称白细胞干扰素,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可以分为23种亚型,亚型相互之间有较高的同源性;β-IFN有一个亚型,有与α-IFN相似效果,但它在肌肉组织中易被灭活;α/β-IFN二者结合相同受体,分布广泛,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多形核白细胞、B细胞、T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等。Ⅱ型干扰素,又称γ-IFN(免疫干扰素)是由有丝分裂原刺激T淋巴细胞产生,与α、β干扰素之间没有明显的同源性。
1.2按来源可分为天然和非天然干扰素
非天然即以DNA重组技术生产的基因工程干扰素。基因工程干扰素具有与天然干扰素完全相同的生物学活性。
1.3按疗效分为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
普通干扰素分子小、作用时间短,一般情况下12小时后基本完全排出体外,因而需要多次用药;长效干扰素一般指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半衰期长。
2 IFN的作用
2.1抗病毒作用
干扰素在抗病毒感染中发挥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作用,主要在早期的病毒感染期间即可抑制病毒的生长和增殖。其作用机理为:病毒进入细胞→病毒RNA附着于宿主细胞核糖体→使形成干扰素mRNA的宿主细胞DNA顺反子去抑制→干扰素mRNA刺激干扰素产生→干扰素进入细胞→使形成翻译抑制蛋白质mRNA的细胞DNA顺反子去抑制→TIP形成并结合到核糖体→TIP阻止病毒RNA结合到核糖体。
2.2抗菌作用
主要体现于γ-IFN,能通过下调转铁蛋白受体减少细菌供铁量或通过诱导产生内源性一氧化氮直接抑制细胞内细菌,还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小体——溶酶体溶解细菌作用,通过以上途径共同达到消灭细菌的作用。
2.3参与免疫调节
参与免疫调节的干扰素为γ-IFN,可利于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K、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以及T、B淋巴细胞的激活,促进大多数细胞MHCI类抗原的表达,活化NK细胞和CTL,增强机体免疫应答能力。
2.4抗肿瘤作用
干扰素抑制细胞分裂的活性有明显的选择性,对肿瘤细胞的活性比正常细胞大500~1000倍。干扰素抗肿瘤效果可以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通过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限制肿瘤的生长,并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杀灭肿瘤细胞。
3 IFN的作用特点
3.1间接性
干扰素并不直接作用于病毒,而是在未感染细胞表面与特殊的受体相结合,导致产生20余种细胞蛋白,其中某些蛋白、(抗病毒蛋白)对不同病毒具有特殊抑制作用(可分别对病毒增殖的各个阶段产生抑制)。
3.2广谱性
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同种和异种病毒有效,对大多数DNA和RNA病毒都有抑制作用。
3.3种属特异性
即某一种属动物(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只能保护同种属或非常接近的种属的动物和细胞。
3.4发挥作用迅速
干扰素既能中断受染细胞的病毒感染又能限制病毒扩散。在感染的起始阶段,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发生作用之前,干扰素发挥重要作用。
4 IFN的合理应用
在临床应用方面,IFN主要是病毒性疾病及混合感染、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在应用上应注意:
4.1对症使用干扰素
干扰素主要是抑制病毒和提高机体免疫力,对病毒病及混合感染有效,对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营养缺乏症等无效。并且治疗病毒病及混合感染时注意配合抗病毒药物和抗菌药物。
4.2根据产品成分选用干扰素
前以述及,α-IFN和β-IFN主要是抗病毒作用,γ-IFN主要是免疫调节作用,单纯含α-IFN和β-IFN不建议用于疾病的预防。γ-IFN可尝试作为疫苗佐剂提高抗体水平。
4.3合理保存干扰素
干扰素是一种抗病毒蛋白质,具有蛋白质的通性,需要冷藏保存,切忌反复冻融否则影响其活性。
4.4有效的使用方法
干扰素容易受到胃酸破坏,一般而言白细胞干扰素适合注射使用;一些基因工程干扰素增强了对胃酸的耐受性,可以饮水使用也可以注射使用。
4.5注意其种属特异性
据报道同一种属α-IFN同源性≥80%,而禽与哺乳动物α-IFN的同源性为仅为20%~24%、γ-IFN的同源性仅为3%。所以,产品标明什么动物使用只能在同种属动物使用。
4.6注意其配伍禁忌
干扰素容易受到酸、碱、盐等破坏,避免和过酸、过碱药物配伍使用。并且在使用干扰素前后36小时避免使用活病毒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