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这几天总有养殖户朋友问我XX情况用什么药好,我也头疼,似乎把用药当成了唯一的希望。每当建议加强饲养管理时,似乎就觉得是在回避问题纯属“扯淡”一样。因为大多疾病都是由于管理不完善引起的,治疗疾病的前提必先改善环境。疫病肆虐的当今,有很多人为无法控制的局面,所以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就显得更尤为重要。本人悟道不深不敢班门弄斧,简单通俗的总结了实践中商品肉鸡饲养管理导致的病因过程。不足之处大家斧正。
一、 舍温:密闭鸡舍!进雏当天一定要保证36度左右,至于是左还是右,看鸡的表现,日后如何降温,说法很多,我个人始终坚持“见鸡行事“。因为首先每户的鸡舍建造情况、外界气候等带来的温差影响都非常大,所以需要灵活掌握,不能死扣理论。有的养殖朋友说:“育雏期温度高点没事,热不死“。我想说的确热不死,但能热坏!
1、 当温度过高——鸡张嘴喘息(加大感染路径口腔、气囊、肺)——空气中的病原空气传播——时间稍长气囊必变!
2、 当温度过高——密闭舍内湿度下降快(无自动加湿器情况下)
——1)机体缺水——羽毛、鸡爪发干——肾脏微肿、影响卵黄吸收
——2)体表蒸发快——羽毛、粉尘弥漫——呼吸道感染
——3)鸡饮水欲增加——粪便稀——a舍内空气质量差且影响饲料利用率
——b日后调理不佳将出现湿度增大——球虫隐患
3、 当温度偏低——冷应激——感冒、发烧甚至其他
舍温常处于偏高状态,个别时间段(比如室外降温等)出现温度下降,这种忽高忽低的情况育雏期非常忌讳,当几日后群体中出现个别喷嚏、甩鼻、咳嗽症状时,有些朋友会认为是垂直传播疾病,建议淘汰个别就没事了。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零星可以代表大群,因为不论是感冒还是垂直传播,疾病传播和发病的速度要远远快于人的眼睛。
二、湿度,看着无关紧要,实际掌控大权。随着日龄的增大,舍内湿度会自然逐渐增大,它受温度影响,受通风控制!其次勤除粪或更换垫料。
1、湿度过低(育雏)——影响卵黄(主要是母源抗体)吸收
2、湿度过低——粉尘、羽毛漂浮——刺激呼吸道
3、湿度偏高(相同温度)——体表感受温度越热——饮水增加——粪便稀——湿度增大——a肠炎、球虫——b影响饲料转换率导致过料。
三、通风,想必是饲养管理中的精髓了,这是个大话题,还是那句话每户鸡舍的建设、硬件设施、气候、季节、天气、早晚不同等,需要灵活掌握。调节的前提必先注意有个缓冲的过程,不能使鸡舍内环境变换过于突然,本根据鸡日龄增大,快速增长、新陈代谢的增加,通风调节是关键。
1、通风过大——(温度舍内﹥舍外)舍内降温——冷风突袭或温度下降过快(低于机体适宜温度)——冷应激——轻者感冒,重者病原趁虚而入,使病因变得复杂
2、通风过大——(温度舍内﹤舍外,此现象多在夏季)——舍内出现闷热现象——轻则食欲减退、重则中暑
3、通风过小——舍内空气质量差1)氨气味大——a刺激呼吸道 b空气含氧量低、易腹水。2)病原集中——空气传播迅速
4、通风过小——湿度增大——舍内潮湿——病原滋生,霉菌、球虫为主
温度、湿度、通风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其中哪一项出现不协调必将出现连锁反应。任何生物只有在其环境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发挥自身最好的生产性能。疾病总是纯虚而入,一旦机体出现突破口,病原就拖家带口的入侵,没完没了。加大了病原的复杂性,也是治愈的难题。做好免疫、消毒、增强体质等防范工作,尽可能的关注鸡所在环境的细节,减少其不适感,同时也就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