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2dtsbs3
收起左侧

[大肉食] 关于雏鸡的开口药的看法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博士生

Rank: 8Rank: 8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明星

来自
河南濮阳
发表于 2012-3-16 08: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濮阳
你的什么品种    多少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社区居民

来自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千口乡
发表于 2012-3-16 09: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濮阳
学习了,写的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辽宁-大连
发表于 2012-3-16 09: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学习了,谢谢分享,以后也试验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社区居民

来自
河南新乡
发表于 2012-3-16 09: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开口药就是一个称谓。其实,针对出壳雏鸡的特点有目的的用药,防治白痢,大肠杆菌,以及预防应激,补充能量,长途运输防治脱水这才是最配药的原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终级

为中国畜牧业添能加油!

Rank: 10Rank: 10Rank: 10

勤劳奉献奖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常驻居民奖新人进步奖热心助人勋章

来自
河南郑州
发表于 2012-3-16 09: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楼上的说的不错!

开口药主要还是防治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俺个人觉得还是投喂合适的抗生素更合适。

至于蜂蜜饮水,觉得有点不靠谱,因为超市卖的都是假家伙,效果能有那么好吗?!不过大蒜粉拌料确实还是有好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

来自
河北石家庄
发表于 2012-3-16 10: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铁岭
蜂糖是啥玩意?

啊,原来就是蜂蜜啊?

《蜂蜜国标,较的是什么真》 云无心 发表于 2011-08-11 09:43 | Tags 标签:原创, 碳四检测, 蜂蜜国标, 高果糖浆

蜂蜜最新国家标准(GB14963-2011)即将于今年10月实施。与旧国标相比,在卫生标准和检测项目,也就是蜂蜜的真实性和安全性方面,新国标似乎“不进反退”。为此,消费者担心买到手的蜂蜜,即使符合新国标,却并不能保障其纯正。到底蜂蜜都有哪些造假手段,需要如何检测呢?

造假与检测,永远的猫鼠游戏


蜂蜜的主要成分是糖,占到蜂蜜的80%以上。再除去百分之十几的水,其他成分不到1%。在组成蜂蜜的糖中,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还有少量的其他糖类。蜂蜜的甜度、外观,基本上就是由葡萄糖和果糖决定了。
在蜂蜜中加入其他糖类来造假,不是中国人的独创,检测蜂蜜的造假,也不是“中国特色”的任务。
最简单的造假可能是直接加入蔗糖水。虽然蔗糖中含有等量的葡萄糖和果糖,不过是二者两两连接在一起的二糖,而蜂蜜中的葡萄糖和果糖是单独存在。这种差别使得这种造假比较容易检测,也就算是“过时”的技术了。
更新一些的造假是采用高果糖浆。高果糖浆是玉米淀粉水解之后,再用异构酶转化得到的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这两种糖在组成上跟蜂蜜非常接近,所以把高果糖浆加入到蜂蜜中,几乎形神兼具、以假乱真,为检测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于是碳四植物糖的同位素检测应运而生。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下来,转化成淀粉。这个“固碳”过程有两大类。一类叫做“碳三途径”,多数种类的植物都采用这种途径;还有一类叫做“碳四途径”,光合作用的效率更高,玉米、甘蔗等作物采用这种途径。
碳三植物和碳四植物合成的淀粉以及这些淀粉转化而来的糖,在营养和生理作用上没有差别。但是这两种途径产生的糖中C13同位素的比例不一样。实际检测的是C13与C12比例(这一比例大约等于C13在所有碳元素中的含量)对基准的偏移。蜂蜜中的糖主要是碳三植物产生的,偏移一般在23‰-27‰,最高的甚至可达30‰。而碳四植物的糖中的偏移一般在8‰-13‰的范围。高果糖浆或者蔗糖都来自于碳四植物。所以,如果蜂蜜中加了高果糖浆或者蔗糖,其C13同位素的偏移就会下降。理论上,通过检测蜂蜜中C13的偏移,就可以判定蜂蜜中是否加入了高果糖浆、玉米糖浆或者蔗糖这样的碳四植物糖。(作者注:原稿中把检测指标的“C13对基准的偏移”写作了“C13含量”,谢谢指出这一失误的读者。)
但麻烦的事情在于,蜂蜜跟其他食品一样,不同的产品之间有比较大的差异。比如说,如果一批蜂蜜检测出C13同位素的偏移为20‰,那么可以判定它是加了碳四糖。但是如果测出来是23‰,就无法知道它本来就是这个值,还是本来更高,被加入的碳四糖拉低到这个值的。换句话说,这种方法在只能检测出“碳四糖加得太多”的造假。
后来,科学家们发现蜂蜜中那点微量的蛋白质可以帮上大忙。那些蛋白质中的C13含量跟糖中的非常接近,这样就可以用它来做标准值——即分别测蜂蜜中的糖和蛋白质中的C13偏移,如果二者接近,表示是“纯蜂蜜”;如果相差较大,则说明“掺假”了。还是前面那个例子,一批蜂蜜的糖中,C13的偏移是23‰,无法判定是不是加了碳四糖,这时通过检测其蛋白质中的C13偏移,就可以确定——如果也是23‰,那么就说明糖中的23‰是天然值,蜂蜜是“纯正”的;如果明显高于23‰,比如是25‰,就说明糖中的23‰是被碳四糖拉低的,该蜂蜜“掺假”了。根据二者的差值,还可以计算出加入了多少碳四糖。这种以蛋白质为“内标”的同位素检测法,对碳四糖掺假的检测能力大大提高。根据目前的国际标准,如果检测出来的碳四糖浓度超过7%,就是“确定掺假”;在5%-7%为疑似掺假;而低于5%,则认为是实验误差。
虽然碳四糖检测也并不完美——比如新西兰就宣称他们的“纯蜂蜜”经常被检测出“掺假”,不过总得来说,它也足够用来打击通过高果糖浆、玉米糖浆或者甘蔗糖的掺假了。
但如果造假者不添加碳四糖,而是添加碳三糖呢?在常规的农作物中,大米是碳三植物,通过水解大米淀粉得到的大米糖浆也是一种常规的食品原料。如果在蜂蜜中掺入大米糖浆,碳四检测就无能为力。不过目前使用的大米糖浆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检测下,会有一个SM-R的峰。这个峰在蜂蜜的糖中没有。所以通过检测这个峰,可以确定是不是存在大米糖浆。而通过计算峰的面积,也可以估算掺假的程度。
此外,甜菜也是碳三植物,如果用一种叫做“β-呋喃果糖苷酶”的酶把它水解转化成葡萄糖和果糖,那么无论碳四检测还是SM-R检测都会“失明”。好在,蜂蜜中不含有这种酶,因此只要再建立一套检测这种酶的方法,就可以把这种掺假方式也检测出来。
除了这几种检测方法,也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不过,就象食品检测中的任何方法一样,每一种方法都只能检测某些特定的目标。当造假者“发明”出新的饿“造假技术”,检测者就得跟着开发新的检测方法。新国标中只保留了碳四糖检测,所以它只能抓住碳四糖的造假,而对其他造假都无能为力。
当然,消费者希望把所有的检测方法都用上,用围追堵截十面埋伏的人海战术让造假无所遁形。问题是,增加一项检测,就要增加相应的成本。这些检测方法,都需要专门的设备、专业的分析人员。作为监管体系,除了考虑“能做”,还需要考虑“可操作性”。对于增加的操作成本,归根结底谁来承担?这就不是技术问题了。
人们通常会关心“我如何去分辨造假的蜂蜜”。很遗憾的是,如果普通消费者能够自己分辨真假,那只能说明造假者的水平不够高。像蜂蜜这样来源不同会导致巨大差异的产品,稍微有一点技术含量的造假,不进行专业分析就无法分辨。对于消费者来说,只能通过选择可靠的购买渠道,通过对商家和监管的信任来保护自己——虽然这可能让大家难以接受,但这是很难改变的现实。


蜂蜜,真的又如何


蜂蜜检测的意义在于:消费者花高价,希望买到的是“真蜂蜜”。如果掺了假,那就是欺诈。不过,关于蜂蜜,还有另一个值得关心的问题:蜂蜜这东西,真的就值得买吗?
从营养成分组成的角度来说,蜂蜜是一种热量高、营养高度单一的食品。在历史传说中,它具有各种各样的“保健”作用甚至“医疗”效果。许多人相信,在蜂蜜中除去糖和水以外那不到1%的成分中,含有人类尚不清楚的“神奇成分”。对此,现代科学一方面试图确认那些传说的功能,另一方面期望分析出其中的成分。对于后者,目前研究可知,蜂蜜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营养成分乏善可陈,其他有益的成分也若有若无。对于前者,研究倒是做得不少,“理想”的结果却不多。在很多研究里,蜂蜜的作用跟安慰剂差不多。还有一些研究显示了它“可能有用”。迄今为止,唯一说得上有一定科学证据支持的,只有把蜂蜜当作药膏,涂在伤口上促进恢复。总的来说,为了那些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保健功能”,去承受那么多的糖和热量,并不一定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山东潍坊
发表于 2012-3-16 10: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潍坊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山东临沂
发表于 2012-3-16 10: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临沂
市售蜂蜜中的含量比兽药中最假的产品含量都低,基本是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社区居民

来自
沧州
发表于 2012-3-16 11: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学习了 要考虑成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来自
黑龙江齐齐哈尔
发表于 2012-3-16 11: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回 21楼(八年) 的帖子

八年:蜂糖是啥玩意?

啊,原来就是蜂蜜啊?

《蜂蜜国标,较的是什么真》 云无心 发表于 2011-08-11 09:43 | Tags 标签:原创, 碳四检测, 蜂蜜国标, 高果糖浆
....... (2012-03-16 10:10)
只有采花蜜的蜜蜂酿出来的蜜才是真正的蜂蜜,不用说人为造的假蜂蜜,就是喂糖的蜜蜂所酿出来的蜂蜜也是假的蜂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社区居民

来自
安徽省阜阳市
发表于 2012-3-16 11: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六安
学习  学习  有时间实验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同是鸡民,进入鸡家,各尽吉言,

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明星

来自
山东聊城莘县妹塚
发表于 2012-3-16 11: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聊城
怪不得叫蜂糖了! ~TVQC)OAFUCN_0OA@{6Y2(Q.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讲师

Rank: 9Rank: 9Rank: 9

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来自
河南新乡
发表于 2012-3-16 12: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新乡
有机会试验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明星

来自
贵州黔西南
发表于 2012-3-16 13: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路边养蜂的卖的蜂蜜绝大部分是假蜂蜜


楼主说的起作用的可能是大蒜了。


萨达姆说的那种专用开口药确实假的很多,欺负小鸡发病几率小呗。


我的经验是头两天不要用抗生素,3-5天用抗生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初中生

Rank: 3Rank: 3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山东省聊城市
发表于 2012-3-16 17: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聊城
关注家学习了[s:6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QQ:780813550|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4-29 12:27 , Processed in 0.762599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