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1-14 23: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
赵总的帖子并不曲高和寡,我来和一曲,虽不比笑傲江湖,权当狗尾续貂吧。
愿景。意思是:所向往的前景。同义词:“愿望”。
愿景是企业更高层次的追求,介于信仰与追求之间,是企业的中期追求,类似于人们常说的理想,愿景比信仰低一层(信仰通常是永恒不变的),比追求高一层(追求通常是短期的)。
愿景是人们永远为之奋斗希望达到的图景,它是一种意愿的表达,愿景概括了未来目标、使命及核心价值,是哲学中最核心的内容,是最终希望实现的图景。
要想谈兽药企业的愿景,我们首先要清楚愿景是怎么来的。你让春哥,涛 哥去谈兽药企业的愿景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根本没这个切身体会。我认为愿景就是一种愿望,这种愿望可能是很简单的,单纯的。就是解决某种困难,达到某种效果。比如,某个基层兽医,他想搞一套养殖管理技术(研发某种药品),帮养殖户养好鸡,让鸡少得病,养殖户赚更多钱。这就是这个兽医的愿景。未来目标就是提高养殖管理技术或研发出高效治疗性药物,提高成活率。他的使命是帮养殖户养好鸡。他的核心价值是,帮养殖户养好鸡,赚取更多利润,让养殖户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同时他自己也获得更高的利润,创造更多个人财富,改善自己(及员工)的生活。注意,这个核心价值是共赢的。一个企业的愿景可以是做一个致力于清洁水线的公司,让养殖场的水线更清洁,不堵塞,不产生霉菌,使用更方便,结实耐用,畜禽饮水更方便。企业的愿景也可以是致力于改善饲养环境,减少氨气,增加空气循环,环境可控等等。企业的愿景可以很宏大,也可以很具体。
一个没有基层经历的人,是不会有这样的愿景的。因为养殖户的死活跟你没毛关系。只有切身体会,才能督促人去改变不满的现状。这才是创新的原动力,也是推动技术发展的催化剂。试问国内兽药企业老总有几个基层经历,又有几个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又有哪个想帮养殖户做点切实有用的事呢?
我没有贬低赵总的意思,更没有嘲笑你外行。我只是说,您现在可能更多精力投入在养殖上。至于兽药,您干过。是干过,而不是一直在干。“一个人在一个行业,想做好了,就得时时刻刻的折磨,时时刻刻的思考,时时刻刻的收获”。这就像佛家讲的“悟”。悟就需要长时间修行,思考,有所悟。离开了长时间的浸淫,就谈不上悟。
企业的愿景应该是:创建一家受人尊敬的公司,公司致力于促进养殖业进步与发展,创造更多社会财富。
首先,兽药企业领导人得有建立一家规范化,有竞争力的企业的追求。而不是仅仅建立一家赚钱的兽药企业。如果是后者,那么这个兽药企业一定是瘦肉精公司。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公司一定会被抛弃。比如蒙牛,曾经的蒙牛高喊,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百年蒙牛 强乳兴农;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现在的蒙牛是失心离德,毒奶坑农,唯利是图。只为股东创造利益的公司,一定是一家财聚人散的公司。VC,PE有的是钱,可以投资很多公司。但是VC,PE一定不会创建一家受人尊敬的优秀的企业。他们的本性是贪婪的。他们没有使命,没有信仰,每个毛孔里流着淌血的金钱。非共赢的追求,一定会被消费者(社会)抛弃的。
重申一遍,企业的愿景应该是:创建一家受人尊敬的公司,公司致力于促进养殖业进步与发展,创造更多社会财富(他人的和个人的)。
企业战略:立足国内,放眼世界。以技术创新推动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形成多方共赢的生态体系。
国内的兽药企业,没有几个老总能说明白他的企业战略是怎么回事,动保企业国际潮流是什么,企业战略是怎么制定的,制定企业战略的依据什么,如何保证企业战略的实施,公司的资源与优势是什么。国内兽药企业的企业战略都是老总拍脑袋想出来的,仅仅是一些漂亮词句,挂在墙上和嘴边的,从来没有放在心里。
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就是说兽药企业要立足国内畜牧业,满足国内需求,同时紧跟世界潮流。只有有世界的国际化的眼光,你的企业才能有正确的方向。现在的潮流是公共安全,绿色健康,你再研究生产药残量很高的磺胺类药,那么你这个企业一定是没前途的。因为你违背了事物发展规律。我国的畜禽养殖业也是从国外引进的,引进国外的种畜,种禽,引进国外的饲养模式,引进国外的饲料原料(豆粕,维生素等)。甚至连各种疾病,也是从国外引进的。脱离开国际形势,你再搞家庭养殖,作坊生产,都是不现实的。闭关锁国,只能成为下一个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所以,中国的兽药企业一定要有立足国内,放眼世界的思想。
以技术创新推动养殖业发展。人们或许很难相信这句很像IT科技企业的话。国内企业根本没什么研发,更谈不上什么技术创新了。实际上技术创新也并不难,关键是你有没有这个信心去做。你整天怕这怕那,你总在那想,是什么也做不成的。你得有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决心,勇敢去闯,去尝试才行。贫穷落后的中国都能造出原子弹,兽药研发又有什么做不成的呢?畏惧困难的人,是因为没有想清楚如何去克服困难。
首先,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利益,有利益就有人干。中国是世界养猪第一大国,蛋鸡养殖第一大国,肉鸡养殖第二大国,市场规模毋庸置疑。中国还有13人口的消费市场。一个好的产品,也可以创造出几十甚至几百亿元效益。石家庄以岭药业一个通心络胶囊,年销售额就高达10亿元。英国阿斯利康的治疗肺癌的药物易瑞沙,一粒500元人民币,通常患者需要每天一粒,服用六个月以上。可能有人嘲笑,兽药不比人药市场规模。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规模。借用一句广告语,nothing is im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阿内尔卡都能天价加盟中超。还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有人可能质疑动辄上亿的研发费用,相对于几十几百亿元效益来说,区区一亿美元(约6.8亿人民币)的研发费用,又算得了什么呢?也有人质疑中国人的研发水平。中国人不行,可以找外国人来啊,你只要有钱。中国的高铁就是引进的法国阿尔斯通,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日立的技术。
其实,研发新药物没有那么难。中国人不是自主研发了庆大霉素,痢菌净,海南霉素吗?国外的动保企业多数是人药企业下属公司,所研发的药物也很多是人药边际药物。但是,研发兽药利用了人药研发的技术,资金。我们也可以利用国外的院校研究所的先进技术,进行药物研究。尤其是制药工艺,药理研究等。中国的生丝出口意大利,意大利做成丝巾,衣服,就可以卖几十,几百欧元。而中国的丝巾,仅卖几十,几百人民币。因为中国的丝巾掉色很严重,着色不牢。而意大利的丝巾颜色很好,不掉色。这说明人家的后整理技术比较高。所以,中国,欠缺的可能不仅仅是什么高端技术,欠缺诸如后整理的一类的技术(工艺)。这就是国产泰乐菌素,恩诺沙星,头孢噻呋,氟苯尼考不如美国礼来的泰农,德国拜耳的拜有利,辉瑞的速解灵,先灵葆雅的纽弗罗。所以中国兽药研发大有潜力可挖,大有市场可为。
技术创新不仅包括新药物的研发,也包括了新技术的研究。这就好比电脑的硬件和软件。只做硬件是没有前途的,做硬件是打工的。80年代蓝色巨人IBM,毅然放弃专注硬件制造,转做企业解决咨询、服务及软件,并且着重硬件和高价值的芯片技术。如,地铁售票系统等。如今,IBM市值重新超越微软,成为全球第二大科技公司。
国内兽药企业可以成立专家技术团队,围绕标准化规模化养鸡场展开技术研究,提供技术服务。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收费三五万,把这种技术卖给上百个场,就可以是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规模。技术服务远比卖药赚钱,市场规模更大。这就是国内兽药界宣传的“方案营销”。比如,种鸡自动产蛋箱,一套荷兰的产蛋箱是四十万。自己仿制成本仅十万,但仿制的产蛋箱箱外蛋超过30%,而荷兰的产蛋箱箱外蛋不超过2%。成本仅十万,技术值三十万。
中国以技术创新赢得国际市场的公司是华为公司。华为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业绩,华为上半年销售收入达98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营业利润达124亿人民币。
企业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出路。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应该是:合作共赢。即客户,员工,股东,公司,供应商,合作伙伴,多方共同盈利的价值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