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50|回复: 12
收起左侧

养鸡为什么越来越难的原因分析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初中生

Rank: 3Rank: 3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7-22 18: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金华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养鸡为什么越来越难?对于这个敏感性问题没有谁能做出正确的回答,也找不到问题根源所在,怎样去妥当解决难题的有效办法,只有盲目的奋不顾身的猛然往前冲。无形之中便使自己深深坠入到茫茫迷惘之中不能自拔。时间越长越感觉到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复杂,早已成了每位从业人员的一块心病,面临着亟待解决又不知从何着手去解决的致命性难题。看到这里,几乎所有的从业人员人都会说,毫无疑问出现这种不顺心的事情,都是“病毒病”在鸡只体内从中作梗才是造成鸡不好饲养的主要原因。也是整个养鸡行业所有疾病中最难对付的罪魁祸。就是因为它们太猖獗太泛滥才搅的我们焦头烂额民不聊生。有这种想法的人占据养鸡行业全体从业人员的99%,只不过这种毫无科学依据的说辞归根结底终究是站不住脚的,最终结果都要被事实彻底推翻的。如果大家不相信就请静下心来慢慢的往下看。只要你脑袋瓜灵光智商高看完之后就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仔细想想文章里所说的每一件事实都是养鸡人必备的最根本的基础知识,所提到的每件问题对大家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可以取到很好的借鉴作用,对于有些关键性问题只靠意会而无法言传只能起到提醒作用。在讲座中有很多稀奇古怪闻所未闻的观点、建议、意见只要你能接受过来吸收进去转化成为自己的学识才富,准能使你茅塞顿开脱胎换骨受益匪浅。对于那些食古不化固执己见不想改革创新的人来说却无动于衷不屑一顾。不过也没关系,只当我和他们之间闲聊一次借此机会开导开导他们又有何妨?听不听随便。
大家都知道每饲养一批肉鸡在正常情况之下,要经历两个过程才算结束。这两个过程就是不可忽视的*育雏期*和生长期。特别是*育雏期*更要掌握到得心应手的育雏知识,但大家就是不知道该采用什么样的日常管理方法去管理鸡群才是最科学的好方法。才能使鸡群无病无灾一路平安地度过来,最后大获全胜满载而归。
但遗憾的是,有很多的在职人员只知道按照规定让每批鸡群都统一使用固定的开口药物来育雏,更有甚者还胆大妄为根本不用任何抗菌素药物来育雏。每饲养一批肉鸡都让事物的发展顺其自然,在这期间,鸡只爱死多少算多少全然不去管它。一直错误的认为在雏鸡出壳不久的一周之内死了的都是一些弱雏,即便不死留住了也没多大用处成了永远养不大的疆鸡,无形中还增加饲养成本。那些没死剩下来的都是好雏苗长势快个头大。到那时我们再来精心管理也不迟。有这种错误观念的人真是无知到极点荒谬到极点,用这种愚蠢的做法逼着自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也为自己掘好了一座坟墓做准备工作。
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放着育雏重点工作不去抓,只知道抓住小芝麻而丢了大西瓜,由此而形成错误的坚持天天清理鸡舍,天天洗刷饮水器,天天带鸡消毒尽做些无关紧要无关痛痒适得其反劳民伤财莫名其妙的勾当,错误的认为这样做就能把鸡养好,真是天真幼稚又可笑离奇又荒塘的养鸡观念。相反,其结果每次都把鸡群捣鼓得多病多灾半死不活惨不忍睹还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当每次出现问题时只知道把一切罪过统统推给病毒病了事。对于这些出现在日常管理上所有的严重失误,在本人看来其主要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没有抓住育雏期的重点工作才造就去了好心办坏事的发展势头。现在先谈谈第一个问题——育雏期;
养鸡育雏期最关键。如果育雏期间的基础工作没有做好,将铸成今后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后患无穷麻烦事不断,使你心烦意乱惶惶不可终日。
在此希望大家能够弄明白,在育雏期间各种各样的细菌病,真菌病最容易感染雏苗。这时候的雏鸡苗刚离出鸡蛋壳时间不久又初入鸡舍,只因太小太柔弱一时还适应不了鸡舍里面的环境条件影响,其重要原因就是雏鸡本身新陈代谢功能还没有得到建全和完善,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也很薄弱一时还无法取到保护作用,在这种情形下很容易造成致病菌有机可乘从中作梗。
还有各种疫苗免疫工作也是在育雏期内实施完成的,所以很需要我们去精心呵护。在这种最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抓住重点工作,用最实在最简单最经济实惠的科学管理方法去仔细认真地对待自己的饲养管理工作。在刚进雏鸡苗的日常管理中,我们应该特别要注意雏苗的开口药物的合理应用,该用什么药物时就用什么药物绝对不能胡来。对待这项重中之重的育雏工作,我们一定要竭尽全力的去把他做好。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的去其糟糠取之精华总结经验完善自我。绝对不能生搬硬套一成不变的按照某某专家的规定来使用某些固定药物作为雏鸡的开口用药。更不需要用什么益生素之类的营养品和其他营养品之类的添加剂药物来育雏。这时候的雏鸡正处在受各种各样致病菌的威胁。有些致病菌或许早已侵入到雏鸡的体内正等待着我们去处理去解决。在这种关键的时刻管理者的办事效率一定要雷厉风行还要谨慎行事,绝对不能消极怠工或者稀里糊涂的乱用药。不听忠告者将自食其果后悔莫及,一旦贻误了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期,会给你带来后患无穷的灭顶之灾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请各位从业人员不要不以为然,其实实际情况就是如此,所以我们一定要特别引起注意。要不然鸡也不会这么难养,钱也不会这么难赚了。这些专门在鸡只体内搞破坏活动的致病菌主要分为三大类;
一、革兰氏阴性菌病。
二、革兰氏阳性菌病,
三、真菌病。
这些“死神”们从雏鸡进入育雏室的第一天起,就潜伏在鸡舍周围的四面八方,正虎视眈眈垂涎欲滴的注视着雏鸡的动向。一旦有机可乘每时每刻都有可能伺机而动,巴不得尽情施展出自己的淫威来伤害鸡群的健康,达到置之死地而后快的目的。在这种救急救病如救火的关键时刻我们不想用药物去治疗鸡病都不行,总不能眼睁睁看着雏鸡在病痛中挣扎而无动于衷吧?所以不管在任何时候,遇到任何疾病来骚扰袭击鸡群,我们一定要做到明察秋毫心中有数。只要一发现鸡群的健康问题出现异常现象,应该立即毫不犹豫的出手相救施展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有效防范措施来应对。
各个种鸡场饲养出来的雏鸡苗产品,所带菌程度和病情病例都截然不同。有些雏鸡体内带来的是革兰氏阴性菌病,有些雏鸡体内带来的是革兰氏阳性菌病,或者是真菌病。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一定要做到确诊到位对症用药。才能在短时期内制止病情的蔓延,取得很好的成绩。在还没得出这批鸡苗到底带来的是革兰氏阴性菌,还是革兰氏阳性菌确诊之前绝对不许胡来,乱用任何不对症的药物作为雏鸡的开口药给鸡吃,不然后患无穷,使你在整个饲养过程中都会感觉到力不从心不顺意的事情太多,困难重重整的你手忙脚乱惶惶不可终日。
在育雏期间,雏鸡最容易受感染的疾病随着时间的推进各不相同,有以下几种;
从1~10日龄有;大肠杆菌病、绿脓杆菌病、副伤寒、鸡白痢、弧菌性肝炎。
10~20日龄有;、鸡脑脊髓炎病、链球菌病、大肠杆菌病、呼吸道病、球虫病。
20~30日有;大肠杆菌病、亚利桑那菌病、鸡霍乱、曲霉菌病、球虫病、鸡传染性鼻炎。
我们只要在育雏期间的30日龄之内,把这些已经被致病菌感染到的任何一种疾病从雏鸡体内彻底的根除干净,才能为今后生长期的鸡群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它们能健康平安的生长。
如果父母代种鸡质量过硬,今后肉鸡在生长期间基本上就没有其它什么疾病来骚扰它们了。30天以后,鸡群就能够安全健康的处在生长期中平稳的度过直至出栏。
以上的任何一样疾病,如果在育雏期间处理不当,将后患无穷,会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疾,任凭你使用任何抗病毒药物去治疗都没有丁点效果徒劳无功,死亡率不断攀升使你手足无措。遇到了这种不顺意的事情大家一定会错误的认为是病毒病在鸡只体内从中作梗了?情急之下该怎么办呢?当然,99%的从业人员都会自然而然的使用抗病毒病药物来治疗患病鸡群。但谁能料想到事情并没有大伙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容易。经常是连续用了数天的抗病毒药物来治疗病鸡群,结果患病鸡群还是没有一点儿好转,相反还加重病情增加鸡只的死亡率。此时此刻每位管理者都会断定,一定是抗病毒病药物质量有问题或者药物含量本身就不足,所以没一点儿起色。紧接着又换其他的抗病毒药物来治疗,又连续翻来覆去的使用了好几个疗程其结果都一样。最后所有的管理者又普遍错误的认为,也许是疫苗没有做好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于是赶紧加大疫苗免疫剂量来实施紧急接种措施一心想把疾病治好。几经周折后,病鸡群的状况却越治越糟糕,简直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无法,尽管这时候的鸡只还没到出栏时间,但为了减少经济损失只好提前出售了。在养鸡行业内每当遇到这种不顺心的事情人人都会感觉到现在的“疫情”未免也太猖獗太泛滥了。威胁鸡只的死神无处不在,使鸡变得越来越难侍候。
</P>

评分

参与人数 1 +30 收起 理由
盛凯禽业 + 30 您的帖子对我很有帮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博士生

Rank: 8Rank: 8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山东省临沂市
发表于 2011-7-22 19: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临沂
说句实在的,我觉得鸡鸡养多数是人为的,饲料的原料,还有环境.人吃的东西里都有毒,那饲料的原料里也会有毒的,还有环境的破坏.别说动物了,你就看看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社区居民

来自
河南省商丘市
发表于 2011-7-22 19: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商丘
精髓啊  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荣誉版主

平淡平凡的养殖人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添砖加瓦奖勤劳奉献奖常驻居民奖优秀会员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来自
山东聊城莘县
发表于 2011-7-22 19: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聊城
感谢你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河南南阳
发表于 2011-7-22 19: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南阳
该怎样预防和用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明星新人进步奖热心助人勋章

来自
山东潍坊昌邑围子镇
发表于 2011-7-22 20: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
楼主    小心被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

来自
安徽
发表于 2011-7-22 20: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
我觉得还是人口密度大的原因   为什么要求养殖场远离居民区   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山东临沂
发表于 2011-7-22 21: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临沂
请问楼主养过鸡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总版主

为养殖业排忧解难!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优秀会员奖原创先锋奖勤劳奉献奖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山东省
发表于 2011-7-23 12: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这篇文章是特级杀手前期在论坛发表过的翻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初中生

Rank: 3Rank: 3

发表于 2011-7-23 19: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宜昌
楼主应该去写小说,养鸡太可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

来自
新疆
发表于 2011-7-23 19: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朝阳
思想决定一切,人还是要有主见,不能随风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社区居民

来自
山东青岛
发表于 2011-7-23 19: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养鸡根本不是越来越难,而是整个行业的大多数人越来越糊涂,越来越愚痴,所以才有99%的人养不好鸡养不好猪。其实整个世界的人也是越来越愚痴,越来越贪,越来越火气大。没有遵道贵德,丧失天理良心迷失了本性也就障碍了智慧的发挥,怎么可能不会麻烦连连,灾祸不断?
硬件投资越来越大,设施条件越来越好,为什么还养不好?“病”字头加一个知识的“知”字便是一个“痴”字,掌握了那么多有病的知识,怎么可能不把鸡养的病态连连,人心有病他养的鸡才会有病!病毒病可怕吗?2004年**病流行的时候,钟南山院士不做任何防护措施进病房也没被感染。
楼主反对用微生态,我不赞成,而且我是大力提倡使用真正有效的好的益生菌产品。好的微生态产品可以提升免疫力净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任何的消毒剂和抗生素都是在制造对立,都是为了消灭病原微生物,所以就会适得其反。《易经》云:一阴一阳之谓道。任何违背“道”也就是“自然规律”的行为都会受到惩罚的,养鸡人养猪人受到的惩罚还不够吗?也该醒悟了!
我常年在市场上混迹江湖,所以见到一些个一直养的很轻松赚大钱的个体户养鸡人和养猪人,也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企业养得好的就很少见到过,打工者和老板的心态是不一样的,花钱说了算的人一定是懂技术的人才行,花钱还要瞻前顾后看不懂行的老板的脸色,怎么可能搞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高强,现在安徽

Rank: 6Rank: 6

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原创先锋奖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

来自
山东聊城
发表于 2011-7-24 11: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聊城
冗长,不知道内容重点。大家都需要时间去看鸡,难用如此多的时间来慢慢看该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QQ:780813550|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4-24 13:25 , Processed in 0.383077 second(s), 3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