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再谈目前状态下禽流感的特征及防治
一、禽流感病毒的特性:
1.众多的血清型:
禽流感是由正粘病毒科中A型流感病毒引发,并可按病毒粒子表面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霉(NA)的糖蛋白进行分类,据报目前已确定H抗原血凝素有15种血清型,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含有H5和H7血凝素病毒的高发病型禽流感。AIV的N抗原神经氨基酸酶已查到有10个血清型。目前在禽类中已经发现并通过鉴定了的已有30多个血清型,而且新的血清型又在不断的出现。在世界普遍存在的禽流感病毒中已知的有:
低致病力: H9N2型
高致病力: H5N1型 H7N3型
无致病力: H14N5型
人流感为: H1N1型H2N2型H3N2型
其它血清型致病力目前尚不明确,已知H5、H7的各型中高致病
力占多数。
2.毒型变化快:
当一种致病毒型流行不久,另一种新的型又会出现,其间只有3-5年时间,并且在一个地区可能同时流行两个型或三个型。
3.病症变化复杂:
不同的型在鸡群中引起的症状不相同,如H9N2型一般只造成产蛋下降,不引起鸡死亡,但H5N1型和H7N3型却可以导致鸡全群发病,死亡率接近100%。
同一型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品种和日龄的鸡群中表现也不完全相同。如H9型在一些地区对鸡的致死率可达30%以上。在接种过疫苗的鸡群中还会出现非典型性禽流感。
4.传播途径多:
禽流感可以经过多种途径传播。如通过空气、水、运输工具、人员流动、蛋盘蛋箱等各种渠道,非常难以阻断。但有时H5型也有点状发病现象。当一群鸡发病以后相邻的鸡群不一定发病,但很远的地方又会突然发病而且很难找到传播途径。其中原因目前尚难以解释。
禽流感虽然不是种鸡垂直传染,但蛋壳带毒,在孵化出雏后种雏箱、运鸡车、销售员能把本病扩散。
现在怀疑H7型可能会引起大批死亡。H3型是否引起发病正开始研究。
二、禽流感的症状特征:
1.各种症状及特征:
H5型:任何鸡都会发生,能造成大批死亡,未注苗者可能100%死亡,注苗时间过长或剂量不足也会造成50%以上的死亡。目前这一种很少见了。
H5 N1型:头部肿大,成鸡肉垂肿大,双侧眼肿,死鸡头颈发紫。死亡快而多,常出现3-5天内全群死亡现象。剖检变化:气管水刷样充血,肠道出血、胰腺出血,腺胃乳头出血,泄殖腔出血,脚鳞变紫,鳞片下出血。
H9 N-多型:各地报道不一,有的只引起蛋鸡产蛋下降,从90%在一周内降到40%以下,甚至降的更低,新疫区下降多,老疫区下降少。也有的病毒发生变异后会造成较多的死亡。一般呈慢性,长时间发病、死亡多于正常3-5倍,造成损失比较大,但不会如急性在几天内死光。
我地流行的是新出现的H9Nx变异型,曾在肉鸡和蛋鸡的育成期造成慢性大批死亡,白羽肉鸡死亡可达70%,蛋鸡的育成期死亡可达30%,偶有引起蛋鸡高死亡的病例。
病鸡表现头部发紫,双侧眼部轻度肿胀,拉绿色-白色粪便,并有呼吸困难、体温升高等症状,明显特征是用手去摸病鸡腹部,感觉烫手。死亡快。
剖检变化:气管充血、出血,胸腺肿大,胰腺、十二指肠严重出血。泄殖腔出血,腺胃乳头一般不出血,发病后期偶出现腺胃乳头出血,有轻有重。
产蛋鸡的特征是卵泡变形或破裂。泄殖腔出血、脱肛的很多。有的鸡群长期拉白色、如带石膏粉样粪便。病程长。死亡率可达30%。
疑似的H7型:死亡高而发病快,除与H5 型有相同症状外,心肌坏死和肝坏死(变脆)是与其它型比较特别的不同点。
三、实验室诊断
使用快速诊断试纸几小时可以得出结果。
四、疾病预防
目前除了采取隔离,封锁措施以外,只能采用灭活疫苗注射较好。
最好与基因苗联合使用。
免疫程序:第一次:肉鸡5-10日龄,种鸡、蛋鸡10日龄左右注射0.3ml多价油苗(同时使用基因活毒疫苗);
第二次;70日龄左右,注射多价油苗0.5ml;(同时使用基因活毒疫苗);
第三次;110日龄左右,注射多价油苗0.5ml;
必要时190日龄左右第四次注射多价油苗0.5ml。在疫区要加大剂量。
五、发病后可以采取的措施
1.高致病力禽流感H5发生后一般无药可治。立即上报销毁,并采取封锁措施。
2、低致病力禽流感H9发生后可试用以下措施:
用抗病毒药物阿尔法干扰素2-4倍量紧急注射。
使用金刚烷胺或者利巴韦林治疗。
同时使用中药制剂综合治疗。(含有板蓝根、蟾酥、麻黄、桔梗)拌料或饮水。
用扑热息痛、激素类药物缓解症状。(如:地塞米松喷雾或饮水)
用维生素K、B12减少内脏出血。
用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类药物中的一种防止合并细菌感染。
增加多维素用量。
3、发生了H9型低致病力禽流感,死亡率不高时也可以采用禽流感多价油苗紧急注射的方法,可以得到良好效果,并使用金刚烷胺、利巴韦林及中药制剂综合治疗。
4.不可用新城疫苗作紧急接种。否则会使鸡群的死亡增加。
以上为个人经验,曾经治愈多起患病鸡群。仅供大家参考。
六、预防:最好使用变异型的油乳剂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