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373|回复: 16
收起左侧

病(死)禽死后尸体的变化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优秀会员奖

发表于 2007-10-20 13: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家禽死亡后,经过一定的时间,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了解家禽死后的变化(尸冷、尸僵、尸斑、尸体腐败和自溶等),以便和疾病所引起的病变相区别,避免造成混淆和误诊。
3. 病(死)禽组织器官的剖检病变与禽病的初步诊断
(1)皮下组织
皮下水肿:常发生在胸、腹部及两腿之间的皮下,患部呈蓝紫色或蓝绿色,见于鸡的渗出性素质(鸡硒或维生素E缺乏)。
皮下出血:见于某些传染病,如禽霍乱、禽流感、大肠杆菌性败血症、包涵体肝炎、传染性贫血等。
皮下化脓或坏死:常发生在胸骨的前部,见于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或大肠杆菌引起的胸骨(龙骨)囊肿。
(2)肌肉
肌肉苍白: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内出血。如考氏住白细胞虫病、脂肪肝综合征、白痢、弯曲杆菌病、硒/维生素E缺乏、磺胺药中毒、肝脏破裂等。
肌肉出血:大头针大小的出血点,见于考卡氏住白细胞虫病;胸肌、腿肌的条状出血,见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维生素K缺乏症;另外在传染性贫血、禽霍乱、土霉素中毒、黄曲霉素中毒等也可见到。
肌肉坏死:见于维生素E缺乏症;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性炎症引起的坏死;由厌氧梭菌感染引起的腐败变质;由注射油乳剂疫苗不当所致的局部肌肉坏死。
肌肉表面有尿酸盐结晶:见于内脏型痛风。
肌肉出现肿瘤:见于马立克氏病。
腓肠肌断裂:见于病毒性关节炎。
肌肉表面出现霉菌斑块:见于曲霉菌病。
肌肉干燥无粘性: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失水或缺水,如肾型传支、痛风等。
(3)腹腔
腹腔内腹水过多:见于腹水综合征、大肠杆菌病、肝硬化、黄曲霉素中毒;也可见于副伤寒、卵巢腺癌等。
蛋鸡输卵管积液(囊肿):见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沙眼衣原体感染、禽流感病毒、EDS76病毒感染后的后遗症、大肠杆菌病、激素分泌紊乱等。
腹腔内有血液或凝血块: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肝破裂,如脂肪肝综合征、副伤寒、成年鸡白痢、弯曲杆菌性肝炎、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等。
腹腔有淡黄色或纤维素性或干酪样或胶冻样渗出物:见于由大肠杆菌或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产蛋母鸡的卵黄性腹膜炎、败血霉形体、腹水综合征等。
腹腔器官表面有石灰样物质沉着:见于内脏型痛风。
腹腔器官表面有许多菜花样增生物或大小不等的结节:见于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卵巢腺癌;也可见于成年禽结核病、大肠杆菌性肉芽肿等。
(4)肝脏
肝脏肿大,表面有圆形或不规则型的粟粒大至黄豆大小的坏死灶:见于盲肠肝炎(组织滴虫病)。
肝脏肿大,表面有呈放射状(星状)坏死灶:见于弯曲杆菌性肝炎。
肝脏肿大,表面有广泛密集的点状灰白色坏死灶:见于急性禽霍乱、番鸭细小病毒病。
肝脏肿大,表面有散在的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见于急性白痢、伤寒、副伤寒、链球菌病、大肠杆菌病;也可见于衣原体病、李氏杆菌病。
肝脏肿大,表面有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见于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禽网状内皮增殖症。
肝脏肿大,表面有灰白色斑纹:见于青年、成年禽急性白痢、伤寒等。
肝脏肿大,有斑状出血:见于包涵体肝炎、磺胺类药物中毒、雏鸭肝炎、雏鸡应激综合征等。
肝脏肿大并出现肉芽肿:见于大肠杆菌性肉芽肿。
肝脏肿大,表面有纤维素性物质覆盖(肝周炎):大肠杆菌病、霉形体病、肉鸡(鸭)腹水综合征、鸭传染性浆膜炎。
肝脏肿大,呈青铜色或墨绿色:见于副伤寒、大肠杆菌病;也可见于葡萄球菌病、链球菌病。
肝脏肿大,硬化,呈土黄色,表面粗糙不平:见于慢性黄曲霉毒素中毒。
肝脏肿大,呈淡黄色或土黄色,质地柔软易碎:见于鸡脂肪肝综合征、维生素E缺乏症;也可见于传染性贫血、住白细胞虫病、传染性法氏囊病。8
肝脏肿大,可延伸至泄殖腔处且质地柔软易碎:见于大肝大脾病。
肝脏肿大,肝被膜下形成血肿:常由肝破裂引起,见于脂肪肝综合征等;肝被膜下形成血肿,有时也见于胸部肌肉注射疫苗不当刺破肝脏后引起的。
肝脏萎缩,硬化:见于腹水综合征的晚期、成年禽慢性黄曲霉毒素中毒。
肝脏有多量灰白色或淡黄色结节,切面呈干酪样:见于成年禽结核病、鸭伪结核病。
肝脏表面树枝状出血:见于鸭出血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优秀会员奖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0 13: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5)胆囊及胆管

胆囊、胆管内有寄生虫:见于散养家禽的次睾吸虫病。

胆囊充盈、肿大:见于急性传染病,如禽霍乱、白痢、住白细胞虫病、某些药物中毒等。

胆囊缩小、胆汁少、色淡或胆囊黏膜水肿:见于马立克氏病、严重的绦虫病、蛔虫病、吸虫病、蛋白质营养缺乏症等。

胆汁浓、呈墨绿色:见于急性传染病死亡的病例,如急性禽霍乱、禽流感、大肠杆菌性败血症等。

胆囊空虚、无胆汁:见于肉鸡猝死综合征。

(6)脾脏

脾脏肿大、有原来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大:见于大肝大脾病。

脾脏肿大、有散在的灰白色点状坏死灶:见于白痢、伤寒、副伤寒、禽霍乱、禽衣原体病、鸭传染性浆膜炎;也可见于禽流感、鸭瘟、葡萄球菌病、住白细胞虫病等。

脾脏肿大、表面有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见于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禽网状内皮增殖症。

脾脏有灰白色或淡黄色结节,切面呈干酪样:见于成年禽结核病。

脾脏肿大、表面有灰白色班驳:见于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禽网状内皮增殖症;也可见于白痢、伤寒、副伤寒、大肠杆菌性败血症、李氏杆菌病、螺旋体病、弯曲杆菌病等。

脾脏表面树枝状出血:见于鸭出血症。

(7)腺胃

球状肿大:表现为腺胃肿胀得较肌胃还大,如其乳头并不肿胀,则见于饲料中纤维素缺乏,也有报道认为喂给大量劣质鱼粉时也会发生;如腺胃乳头肿大,见于传染性腺胃炎。
腺胃乳头或黏膜出血:见于新城疫、禽流感,喹乙醇中毒、急性禽霍乱;也可见于传染性贫血等。

腺胃黏膜溃疡、坏死:见于鸭流感。

腺胃乳头水肿、出血:见于马立克氏病、旋形华首腺虫病。腺胃乳头水肿,还可见于维生素E缺乏症、禽脑脊髓炎。

腺胃膨大、胃壁增厚、切面呈煮肉样:见于内脏型马立克氏病、胃肠型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腺胃上的寄生虫:见于散养家禽旋形华首腺虫病、钩状唇口线虫病。

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形成出血带或出血点:见于传染性法氏囊病;也可见于禽流感、禽螺旋体病。

(8)肌胃

肌胃穿孔:多因肌胃内存在的铁钉或其它异物在肌胃收缩时,穿透肌胃壁所致,这种病常伴有腹膜炎。

肌胃糜烂、角质膜变黑脱落:多见于饲喂变质鱼粉、蚕蛹、霉变饲料或胆汁返流引起胆酸或氧化胆酸的作用所致。也可见于硫酸铜中毒。

肌胃角质膜易脱落、角质层下有出血斑点或溃疡:见于新城疫、住白细胞虫病;也可见于禽流感、李氏杆菌病及某些中毒病。

肌胃肌肉变性并有白色结节:多见于白痢。

肌胃肌肉的肿瘤样变:见于内脏型马立克氏病。

肌胃内的寄生虫:见于木节状束首线虫;偶见于蛔虫。

肌胃内空虚、角质膜呈绿色:见于家禽的慢性疾病,多由胆汁返流所致。

肌胃、腺胃黏膜坏死:见于赤霉菌毒素中毒。

(9)肠道

出血性肠炎:在小肠的上三分之一肠壁肿胀,上有白斑或出血点,黏膜表面有血液,多见于由巨型艾美球虫引起的小肠球虫病;小肠后半部肿胀,肠腔内充满红色黏液,多见于由毒害艾美尔球虫引起的小肠球虫病;盲肠肿胀,充满鲜血液或血凝块,病禽排出鲜血样粪便,多见于盲肠球虫病。此外,新城疫、禽流感、氟乙酰胺中毒、冠状病毒性肠炎也可见到类似的变化。

坏死性肠炎:表现为肠道变色、肿胀、粘膜出血|有炎性渗出物(在回肠处变化最明显),小肠肠管增粗,肠道黏膜坏死或肠黏膜上覆盖一层灰白色伪膜,多见于魏氏梭菌(C型)感染。

溃疡性肠炎:急性病例为十二指肠出血,肠壁上有小点出血。慢性时从肠壁的浆膜和粘膜面上都能看到一种边缘出血的黄色小溃疡灶或呈圆形,凸起的较大溃疡,此种溃疡边缘常无出血,或由于溃疡的相互融合而形成一种大的固膜性坏死性斑块,多见于棒状杆菌病。

十二指肠前段有芝麻粒大的出血点:见于副伤寒。也有人报道,在新城疫强毒感染后也可见此种病变。

寄生于十二指肠和空肠内的寄生虫:有蛔虫、节片戴文绦虫、赖利绦虫、有伞毛细线虫。
寄生于盲肠内的寄生虫:有异刺线虫、组织滴虫、鸟类圆线虫。

寄生于直肠内的寄生虫:有前殖吸虫。

肠道黏膜坏死:见于慢性白痢、伤寒、副伤寒、大肠杆菌病、维生素E缺乏症等。

小肠某节段肠管呈现出血发紫且肠腔内有出血黏液或暗红色血凝块:见于禽肠系膜疝、肠扭转。

小肠肠管膨大、阻塞:见于禽的肠梗阻(常由饲料中的粗纤维和严重的蛔虫感染引起)。

肠壁上有大小不等的肿瘤状结节:见于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禽网状内皮增殖症、棘沟赖利绦虫病。肠壁上有出血小结节,可见于住白细胞虫病。

小肠内含有黄色干酪样凝固渗出物:见于小鹅瘟、雏番鸭小鹅瘟、白痢等。

盲肠肿大,内含有黄色干酪样凝固渗出物:见于盲肠肝炎。

盲肠不肿大,内含有干酪样凝性栓塞:见于慢性白痢、伤寒、副伤寒;也可见于恢复期的盲肠球虫病。

直肠的条纹状出血:多见于新城疫。

直肠背侧的肿瘤:见于淋巴肉瘤病。

肠浆膜上有珍珠样结节:见于禽结核病。

卵黄蒂出血:见于鸭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优秀会员奖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0 13: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15)关节

关节肿胀、触之有热痛感:见于关节周围皮肤擦伤而引起的葡萄球菌、链球菌或大肠杆菌感染;也可见于慢性禽霍乱。如关节肿胀并沿肌腱扩散,则见于滑膜霉形体感染。

胫跖关节肿大、畸形、长骨短粗质地坚硬:见于锰缺乏症、生物素缺乏症。

关节肿胀、触之坚硬、无热感:见于关节型痛风。

骨关节肿大、骨质变软:见于佝偻病。

(16)跖骨

跖骨上的鳞片隆起,有白色痂片:见于突变膝螨病。

跖骨增厚和粗大,外观呈雨靴状:见于骨瘤。

跖骨上的鳞片出血:见于禽流感。

(17)脚爪和肉垫

脚爪皮肤干燥:见于B族维生素缺乏症或多种原因引起的腹泻;也可见于内脏型痛风。

脚爪皮肤发紫或有出血点:见于鸡新城疫、禽流感、急性禽霍乱雏维生素E缺乏症。

脚爪蜷曲、麻痹:见于维生素B2缺乏症、马立克氏病;也可见于成年鸡维生素A缺乏症。

脚爪皮肤结痂干裂或脱落:见于泛酸缺乏症。

“红掌病”:表现为脚垫皮层脱落,已露出真皮,呈红色,故名。见于鸡生物素缺乏症或脚垫受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等腐蚀所致。

脚爪和肉垫肿胀化脓:多为脚爪受外伤后感染化脓菌(如葡萄球菌)、霉形体所致;禽舍内垫料过湿也可见到类似的情况。

足蹼颜色发绀:见于小鹅瘟、鸭出血症。

足蹼出现水泡:见于鸭感光过敏。

(18)蛋的形态异常或畸形蛋

砂壳蛋:表现为蛋壳上发生白垩色颗粒状物沉积,蛋壳表面或两端粗糙:见于锌缺乏症、饲料中钙过量而磷不足;也可见于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等;偶见于母鸡产蛋时受到急性应激,使蛋在子宫内滞留时间长,蛋壳表面额外沉积多余的“溅钙”。

薄壳蛋:常由产蛋母禽的饲料中钙含量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或环境急性应激等因素,影响蛋壳腺碳酸钙沉积功能所致。见于笼养产蛋鸡疲劳综合征、骨软症、热应激综合征;也可见于某些传染病和其他营养代谢病,如副伤寒、大肠杆菌病、白痢、新城疫、锰缺乏或过量等。

软壳蛋:上述薄壳蛋产生的因素几乎都可能导致软壳蛋的出现。此外,还可见于锌缺乏症。

粉皮蛋:表现为蛋壳颜色变淡或呈苍白色,见于蛋新城疫、禽流感等;也可因蛋禽受营养或环境因素应激后,影响蛋壳腺分泌色素卵嘌呤的功能所致。

双壳蛋(即具有两层蛋壳的蛋):见于母禽产蛋时受惊后输卵管发生逆蠕动,蛋又退回蛋壳分泌部,刺激蛋壳腺再次分泌出一层蛋壳,从而成为双壳蛋。

无壳蛋:见于由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所致的蛋禽卵黄性腹膜炎;在蛋鸡内服四环素类药物或在产蛋时受到急性应激时也可见到类似的情况。

血壳蛋:常由于蛋体过大或产道狭窄引起蛋壳表面附有片带状血迹,见于刚开的母禽;也可由母禽蛋壳腺黏膜弥漫性出血所致。

裂纹蛋(蛋壳骨质层表面可见明显裂缝):见于锰缺乏症、磷缺乏症。
皱纹蛋(即蛋壳有皱褶):见于铜缺乏症。

血斑蛋:见于饲料中维生素K不足、苄丙酮豆素等维生素K类似物过量等。

肉斑蛋:见于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的输卵管炎。

小黄蛋(即蛋黄体较正常蛋黄小):见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超标,从而影响肝脏对蛋黄前体物的转运,阻滞了卵泡的成熟。

无黄蛋:见于异物(如寄生虫、脱落的黏膜组织)落人输卵管内,刺激输卵管的蛋白分泌部,使分泌的蛋白包住异物,然后再包上壳膜和蛋壳形成很小的无蛋黄畸形蛋。也可见于某些病毒严重感染输卵管上部所致,在产蛋禽多见。

双黄蛋:见于食欲旺盛的高产母鸡,这是由于两个蛋黄同时从卵巢下行,同时通过输卵管被蛋白壳膜和蛋壳包上,从而形成体积特别大的双黄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优秀会员奖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0 13: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9)颈

家禽的颈部一般较长,由颈椎、肌肉、神经、皮肤和羽毛等组成,呈“S”形弯曲,运动灵活。颈部的异常变化有:

扭颈:见于神经型鸡新城疫、禽流感、大肠杆菌性脑膜脑炎、沙门氏菌性脑膜脑炎、寄生虫性脑膜脑炎、维生素E缺乏症、颈椎侧突凸出压迫神经等。

软颈:见于家禽采食了含肉毒梭菌毒素的饲料或蛆而引起的中毒。

颈部皮下气肿:见于颈气囊或锁骨间气囊受外力作用破裂而使气体溢至皮下而引起。

颈部肿胀物:见于颈部的纤维瘤。

皮下或颈下出血:见于磺胺中毒。

(10)嗉囊

家禽的嗉囊位于颈基部的胸腔入口之前,略偏于右侧,是食管扩大形成的,食物充满后呈纺锤形。检查时,用手触摸嗉囊内容物的数量及其性质,如水分、粘液、饲料、气体及异物等。健康家禽喂食后不久,嗉囊饱满而坚实,随后逐渐排空。嗉囊的异常变化有:
嗉囊积液、触之有波动感:见于鸡新城疫、传染性嗉囊炎、有机磷农药中毒;偶见于蛔虫引起的肠阻塞。

嗉囊坚硬、缺乏弹性:见于嗉囊秘结、异物阻塞;也可见于隔曰饲喂的家禽由于暴食过多干粉料所致。

嗉囊触之有捏粉样感觉:见于禽霍乱、传染性法氏囊病、禽流感、嗉囊卡他、食入易发酵的饲料。

嗉囊空虚或食物不多:见于某些慢性疾病或饲料的适口性差或家禽处于疾病的严重期。如马立克氏病、结核病、盲肠肝炎等。

嗉囊过度膨大或下垂:见于马立克氏病导致的迷走神经的机能失调。此外,家禽在夏季过热天气,暴食或饮水过度时也可见到类似的情况。

(11)翅

家禽的翅又称前肢,平时褶皱成“Z”字形紧贴于胸廓,活动时则运动自如。常见的异常变化有:

翅下垂: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翅下垂,甚至拖地。见于马立克氏病、翅关节炎;也可见于抓家禽方法不当或机械原因所致翅骨骨折或翅关节脱位。

翅部皮下黑紫或皮下坏死:见于翅部受伤或由梭状芽孢杆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的感染。

(12)胸部及龙骨

家禽的胸部由胸椎、肋骨、胸骨和乌喙骨及锁骨、肌肉、神经等组成。

胸部龙骨“S”状弯曲:见于维生素D缺乏,钙、磷缺乏或比例不当所致的雏禽佝偻病。

胸腹侧部囊肿:见于鸡滑膜霉形体感染;也可见于由饲养管理不善(如家禽运动的平面不平整或硬刺引起的损伤或料槽太低,禽长期卧地吃料等)等引起的损伤。

(13)腹部

正常家禽的腹部丰满,温暖,柔软而有弹性。检查时主要是用手指触诊,以检查其温度,软硬度,弹性和腹腔内脏器官有无异常变化等。其异常变化有:

硬脐(脐带炎):见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的感染。

腹部膨大,触之有波动感:见于肉鸡(鸭)腹水综合征、卵黄性腹膜炎的中后期、肝腹水、蛋鸡的输卵管积水、蛋鸡的卵巢腺癌所致的腹水等;腹部膨大,触之肝的固定位置大大超出胸骨后缘,甚至可达耻骨前缘,多因肝肿大所致,见于大肝大脾病;蛋鸡触之有软硬不均的物体,温度高且有痛感,见于腹腔中卵子变性所致卵黄性腹膜炎初期;触不到肌胃,多因禽的的腹部脂肪过多所致。此外在白痢、伤寒、支原体感染的病例中也可见到腹部膨大。

腹部蜷缩:见于禽结核病、白痢、马立克氏病、盲肠肝炎、蛔虫病、绦虫病、吸虫病等。

腹壁疝:临床上较少见。

(14)泄殖腔

泄殖腔是粪道、尿道、生殖道的共同开口。泄殖腔的检查是检查者用左手抓住家禽的两腿,把家禽的两腿倒捻起来,此时应注意观察肛门周围的羽毛是否清洁,如果被稀粪污染(瘫痪家禽除外)是病态的标志。然后用右手指翻开肛门进行检查,主要检查肛门黏膜的颜色,松紧程度,干湿程度和异物等,正处在产蛋期的高产母鸡(鸭或鹅),肛门呈白色,湿润而松弛;低产或休产鸡,肛门色泽淡黄,干燥而紧缩。泄殖腔的常见异常变化有:

泄殖腔周围或局部发红肿胀,并形成一种有韧性,似白喉样的假膜,将假膜剥离后,留下粗糙的出血面:见于鸡新城疫、鸭瘟、慢性泄殖腔炎。

泄殖腔肿胀,周围覆盖有多量黏液状分泌物,其中有少量石灰质:见于蛋前殖吸虫病。

泄殖腔明显突出,甚至外翻,并且充血、肿胀、发红或发紫:见于高产母鸡或难产母鸡不断强烈努责而引起的泄殖腔脱垂;也可见于家禽的啄肛。

泄殖腔周围的羽毛有稀粪沾污:见于白痢、副伤寒、新城疫、大肠杆菌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某些寄生虫病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发表于 2007-10-20 17: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

来自
内蒙古
发表于 2007-10-20 18: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兴安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

来自
山东 枣庄
发表于 2007-10-20 21: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枣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勤劳奉献奖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

来自
河北邯郸武安
发表于 2007-10-20 22: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邯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初中生

Rank: 3Rank: 3

来自
江西南昌
发表于 2007-10-21 01: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抚州
煤气中毒剖检症状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添砖加瓦奖

来自
河南郑州
发表于 2007-11-23 19: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太厉害啦我也顶一下谢谢大家的热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初中生

Rank: 3Rank: 3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8-2-14 15: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焦作
不错的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

来自
吉林
发表于 2008-2-14 19: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确实不错,大家快来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初中生

Rank: 3Rank: 3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8-4-7 12: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赤峰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小学生

Rank: 2

发表于 2008-4-7 17: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衡水
引用第0楼lihong于2007-10-20 13:16发表的 病(死)禽死后尸体的变化 :
家禽死亡后,经过一定的时间,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了解家禽死后的变化(尸冷、尸僵、尸斑、尸体腐败和自溶等),以便和疾病所引起的病变相区别,避免造成混淆和误诊。
3. 病(死)禽组织器官的剖检病变与禽病的初步诊断
(1)皮下组织
皮下水肿:常发生在胸、腹部及两腿之间的皮下,患部呈蓝紫色或蓝绿色,见于鸡的渗出性素质(鸡硒或维生素E缺乏)。
皮下出血:见于某些传染病,如禽霍乱、禽流感、大肠杆菌性败血症、包涵体肝炎、传染性贫血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荣誉版主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新人进步奖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河南省 漯河市
发表于 2008-4-7 23: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许昌
顶,我顶,我再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QQ:780813550|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4-27 09:59 , Processed in 0.115986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