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6-21 11: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驻马店
1、饮水与开食。雏鸡入舍后,首先供给饮水,防止鸡体脱水,同时,最初1~2天在饮水中加5%~8%的蔗糖或葡萄糖补充能量,或在饮水中加入电解质,以增强机体的抗病力。并注意饮水器数量充足、分布均匀,让雏鸡容易接近并随时喝到饮水。
雏鸡开食时间为鸡群饮水2~3h后1/3个体有啄食表现时开始喂料。第一周使用料盘,喂料也可以撒在面积较大的厚纸或塑料薄膜上,让雏鸡自由啄食。5~7天时增加部分料桶,逐渐去料盘。为诱导雏鸡尽早吃上饲料,初饲几天舍内光线要明亮。
2、喂料次数及采食量。肉仔鸡实行自由采食。提供充足的采食槽位,保证每天适宜的饲喂次数。初饲雏鸡每天采食量少,一般间隔2~3h饲喂一次,每天饲喂8~10次,以后逐渐减少饲喂次数。并调节加料量,使每次加料前把上次料吃光,清理饲槽后再重新加料。防止因饲槽过小,或加料过多出现抛料现象。
若采食量减少,应重点检查有无异常,这类原因大致有:1)突然换料;2)饲喂时间改变;3)饲喂质量下降或发霉变质;4)湿拌料改为干拌料;5)舍内环境不良或管理方法不当;6)鸡群发生疾病等。
3、料型与饲喂要求。一般0~2周龄饲喂细粒料或粉料,但粉料不宜磨的过细,否则因不利啄食降低采食量。2周龄后最好饲喂颗粒料,颗粒料营养完善,能促进鸡只采食,减少饲料浪费,有利于增重,虽饲料成本稍高一些,但饲料效果明显优于粉料。
采食量多少与肉仔鸡的增重速度直接相关,改善饲养条件是维持鸡群正常采食量的有效措施:
1)、适宜的舍温。温度较低食欲强,所以夏季做好鸡舍降温是维持鸡群正常采食量的有效措施。 2)、提高饲料的适口性。鸡喜食颗粒状饲料,配合饲料要进行颗粒化加工。 3)分次饲喂。短时间停料能刺激鸡的食欲,分次间断给料比始终有料能明显的促成采食高峰。停料时间根据鸡龄和每天饲喂次数而定,饲养中后期喂料次数由4次减至2次,断料时间逐渐延长。如每天早晨6点和下午6点各加料一次,加料后9~10h内料槽有料,剩余2~3h为断料时间。固定加料时间有利于建立采食条件反射,增强供料时间内鸡的食欲。
4、饲养密度
日龄
| 夏季
| 冬季
| 1-10
| 35-40只/m2
| 35-40只/m2
| 11-20
| 20-25只/m2
| 25-30只/m2
| 21-35
| 10-15只/m2
| 15-20只/m2
| 35-出栏
| 7-8只/m2
| 9-12只/m2
| 5、适宜的环境
温度:前三天34~35℃;第一周30~32℃;第二周27~29℃;第三周24~26℃;从第四周以后恒温21~23℃。肉雏鸡所需的适宜温度要比蛋雏鸡高1~2℃,肉雏鸡达到正常体温的时间也比蛋雏鸡晚1周左右。湿度:第一周70%,以后为60%。提高湿度可以在火炉上加一盆水,让其蒸发或在过道上泼开水。夏季,为了提高湿度可以用水袋或“旱地龙”管充水(农村浇地用的)放在网上,自由蒸发。
光照: 1)、光照时间。进雏后第1~2天实行通宵照明,其它时间都为23h照明,1h暗光,目的是为锻炼雏鸡对黑暗的适应力防止停电时对肉鸡造成应激而使鸡群拥挤窒息死亡。 2)、光照强度。整个饲养期,光照强度可由强渐有弱。第一周2.5~3瓦/m2,第二周1.5~2瓦/m2.
6、消毒。 1)、饮水消毒:饮水是鸡群疾病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空气中漂浮的尘埃和病原微生物,随时会污染饮水器的饮水,从而引起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疾病。饮水中加入适量的消毒药物可以消灭水中带有的细菌和病毒,同时会杀灭随时污染饮水的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支原体等。实践证明,如果能做好饮水消毒,将对预防各种病毒和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极为有利,尤其是呼吸道病。 2)、喷雾消毒:能杀灭空气中浮游细菌和病毒;能维持室内环境的清洁。
7、谨防应激。引起肉鸡的应激反应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体强烈的物质代谢和蛋白质合成所产生的应激,这种应激使鸡体适应性降低,对饲养条件要求也非常苛刻;二是易受外界不良刺激而引起的体内生理异常变化,这类因素又可分为两种,如舍内温度过高过低、潮湿、通风不良,无序光照和噪音等,称为环境性应激因素。还有因对鸡群管理不当造成的,如密度过大、不定时饲喂、转群、接种疫苗和病原感染等,称为管理性应激因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