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磷,是蛋鸡必需的矿物元素,也是饲料中继能量和蛋白质之后的第三大成本来源。合理的磷添加,不仅影响蛋鸡的生长发育、骨骼健康,还直接关系到蛋壳质量和产蛋性能。
近年来,随着环保压力增大和资源日益紧张,如何实现磷的“精准供给”,已成为蛋鸡养殖中不可忽视的话题。
一、磷在蛋鸡体内的分布与功能
磷是蛋鸡体内含量第二多的矿物元素,仅次于钙。它参与构成细胞膜、储存和传递能量、维持骨骼健康、调节体液平衡等多种生命活动。
蛋鸡吸收的磷中,约80%会沉积在骨骼中,与钙一起形成坚硬的骨组织。血液中的磷含量也较高,每百毫升约35~45毫克。一个鸡蛋中约含160毫克磷,其中卵黄占130~140毫克,蛋壳中约20毫克。
值得注意的是,蛋鸡在产蛋过程中消耗的磷比鸡蛋中实际含有的磷要多,因此补充磷时不仅要考虑产蛋消耗,还要兼顾磷的周转代谢。
二、蛋鸡磷的代谢与骨骼沉积规律
1. 骨骼发育特点
蛋鸡的骨骼在10周内生长迅速,8周龄时已完成75%,12周龄时超过90%。而体重则要到36周龄才达到高峰。
雌性蛋鸡在性成熟时会形成一种特殊的髓质骨,能为蛋壳形成提供约40%的钙。但这种骨结构强度较低,在产蛋后期容易因雌激素下降而导致骨质疏松。
2. 磷代谢的调控因子
磷的吸收、利用和排泄是一个精细调控的过程,主要受以下激素影响:
- 甲状旁腺激素(PTH):促进骨吸收,降低血磷;
- 1,25-二羟基维生素D3: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抑制磷的吸收,促进磷从肾脏排出。
此外,骨骼局部还有一些调节因子,如PHEX、MEPE、DMP1等,它们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影响磷的沉积与骨矿化。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参考Bergwitz等[19]和Quarles[28]制作。
蛋鸡体内林代谢示意图
三、蛋鸡磷营养的实践研究
1. 磷源的选择
蛋鸡对饲料中磷的利用率通常只有40%~60%,大量未利用的磷随粪便排出,造成环境污染。
目前常用的磷源有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和磷酸一钙。研究发现,磷酸一钙在提高生产性能、降低磷排放方面表现更优,有望成为替代磷酸氢钙的理想选择。
表1 磷源的筛选
2. 不同阶段的磷需要量
- 育雏期(1~8周):非植酸磷建议不低于0.30%,否则会影响骨骼发育,甚至对后期产蛋性能造成持久影响。
- 育成期(8~16周):可适当降低至0.25%~0.35%,不会影响生长发育,还能减少磷排泄。
- 产蛋期:传统推荐量为0.32%,但近年研究发现,短期内0.12%~0.15%的非植酸磷也能维持产蛋性能,尤其在添加植酸酶的情况下。但进入产蛋后期(60周龄后),磷水平不宜过低,否则易导致骨质流失和蛋壳质量下降。
表2 蛋鸡不同生长阶段磷的需要量
3. 磷对骨骼和蛋壳质量的影响
- 骨骼健康:磷不足会引发骨质疏松,增加骨折风险。研究表明,非植酸磷低于0.15%时,蛋鸡骨质流失严重。
- 蛋壳质量:磷影响蛋壳的韧性和弹性。磷过量会与钙结合,阻碍钙吸收,导致软壳蛋、破蛋率上升;磷不足则直接降低蛋壳强度。
4. 促进磷高效利用的营养措施
- 补充维生素D3及其活性形式:如25-羟基维生素D?,能显著提升钙磷吸收和蛋壳质量。
- 添加植酸酶:添加2000 FTU/kg植酸酶可节约0.10%的非植酸磷,降低约49%的磷排放。
- 实行动态饲喂:根据蛋鸡磷代谢的昼夜节律,早上喂低磷日粮,下午喂常规磷日粮,可提高磷利用率,减少排泄。
四、总结与展望
磷的合理使用,不仅关系到蛋鸡的健康与高产,也影响着养殖效益和环境保护。未来,我们仍需进一步研究:
- 蛋鸡各生长阶段的动态磷需要量;
- 磷如何缓解老龄蛋鸡骨质流失;
- 磷在骨骼代谢与蛋壳形成之间的联动机制。
只有实现磷的“精准供给”,才能在保障蛋鸡生产性能的同时,推动养殖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来源:蛋鸡营养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