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2|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检测不再愁!这4类技术轻松搞定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LAN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导 读:霉菌毒素污染饲料原料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传统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虽准确但成本高、操作复杂。本文综述了免疫吸附法、免疫层析法、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等快速检测技术的原理、应用及优缺点,并展望了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为现场快速检测提供参考。

1. 引言

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B?、伏马菌素等)普遍存在于谷物和饲料中,具有强毒性和隐蔽性,全球饲料污染率高达70%。其通过食物链传递,威胁动物及人类健康。制定严格限量标准后,开发快速、灵敏的检测技术成为研究重点。

2. 霉菌毒素快速检测方法分类


目前,应用于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快速检测的最常见的几种方法见图1。

qw1.jpg
图1 常见的几种用于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 检测的方法分类示意图


3. 快速检测技术进展

3.1 免疫吸附法


原理: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结合酶标记信号放大。

优势:操作简单、成本低、技术成熟(如ELISA试剂盒)

改进:量子点(QDs)增强荧光信号,检测灵敏度达pg/mL级(如dcFLISA)。

局限:易受环境干扰,多用于初筛。

qw2.jpg
图2 用于超灵敏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deFLISA原理示意图

3.2 免疫层析法

原理:抗体固定于试纸条,毛细作用驱动样品流动。

优势:快速(5-45分钟)、便携(手持式仪器)、支持多重检测。


局限:灵敏度较低,假阳性风险高。

qw3.jpg
图3 微阵列侧流免疫试纸条的制备及用于多重霉菌毒素检测的示意图(A)、基于量子点微球的免疫层析试纸条结合便携式手持式试纸仪对多种霉菌毒素的现场检测示意图(B)、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原理示意图(C)

3.3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分子印迹传感器:
特异性识别目标分子,稳定性高、可重复使用,响应时间较长。

免疫传感器:结合电化学信号与抗体识别,灵敏度高(如AFB?检测限0.02 pg/mL),但抗体合成成本高。

适配体传感器:适配体替代抗体,稳定性好、成本低,支持高通量检测。

qw4.jpg
图4 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霉菌毒素简易检测平台的示意图(A)、利用聚苯胺纳米纤维和金纳米颗粒依此修饰的氧化铟锡圆盘电极构建出的黄曲霉毒素B1 的免疫传感平台的 示意图(B)、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制作的示意图(C)


3.4 无损检测方法

技术:
高光谱成像、拉曼光谱、全细胞生物传感器阵列。

优势:无需破坏样品,适用于仓储监测。

局限:数据分析复杂,需专业人员操作。

4. 快速检测方法优劣势比较分析

表2 目前霉菌毒素主要快速检测方法对比
qw5.jpg

5. 结论

饲料原料安全直接影响畜牧业发展和人类饮食健康。快速、便捷的霉菌毒素检测方法,如免疫分析法、电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等,在降低养殖经济损失和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传统方法,这些快速检测技术在现场应用和实时分析中展现出更强的潜力。

文献来源:https://doi.org/doi:10.12418/CJAN2025.243.


来源:蛋鸡营养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5-19 16:04 , Processed in 0.120017 second(s), 3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