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10-24 08: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德州
《姜春华中医学术思想研究及临床经验选粹》P332
沈仲圭《对“治疗温病要掌握截断方药”的商讨》
姜春华老医生多年来在各地期刊发表的论著,我们甚赞佩!今读姜老在本刊今年1978第8期发表的《叶天士的温病、杂病的理论与治疗》一文(以下简称“该文”)第一段第二节“温病的治疗方药问题”中说:“近年来由于中西医结合,医疗有了新的发展,如治大叶性肺炎用鱼腥草、鸭跖草之类清热解毒,不用卫分气分之说,疗效很高,过去肠伤寒用银翘、桑菊、三仁等,效果亦差,有人也不分卫气营血步骤,开始即用大黄、黄芩、黄连,疗效亦高。”该文赞美此种用药法谓之截断、扭转,可以阻遏病势,早日痊愈。这种高见,我们不敢赞同,试述如下:
肠伤寒相当于湿温,因肠伤寒的症状有午后热甚,起病缓慢,面色淡黄而垢,胸闷不饥,腹胀,舌苔厚腻,脉缓等,完全和湿温无异。薛生白《湿热病篇》第一条“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王孟英按:“既受湿又感暑也,即是湿温。”又说此病治以甘露消毒丹最妙。吴瑭《温病条辨》四十二条叙述湿温的症状与此略同。近人《蒲辅周医疗经验》说:“湿温在上焦,其症状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苔白不渴,胸闷不饥,面色淡黄,午后热盛,状若阴虚,脉弦细濡,湿邪粘滞,病难速已……治宜芳香化浊,通阳利湿,以三仁汤灵活运用。”古今医家对湿温初起,治法以化浊利湿为主,大致相同,王孟英主张投甘露消毒丹,尤觉对证(病在气分)。
湿温初起湿偏重者,我们常用三仁汤或藿朴夏苓汤(石芾南方),热偏重者,常用黄芩滑石汤(吴瑭方)或连朴饮(王孟英方),迨湿已化热,病入营血,可按温病法施治。以上所谈,可知肠伤寒初起,湿热相兼,病在卫分时,有头痛恐寒的表证,苔白不渴,胸闷不饥的湿象,怎可舍上焦而治下焦,用苦寒通下之药?所以绝大多数中医治疗湿温,皆用三仁汤化裁,颇有功效。但也有个别名中医治湿温初起即用下法的,如裘吉生治此病初起,即用陆氏润字丸(此丸配制为:用酒炒大黄一两,半夏、前胡、山楂、天花粉、白术、陈皮、枳实、槟榔各一钱二分五厘,研末,以姜汁打神曲为丸,如梧子大)。但裘氏治此病既用下法,亦用宣透,犹如升降散既用僵蚕、蝉蜕,又用大黄,并非一味苦寒沉降。
次谈大叶性肺炎,亦须辨证施治。风邪重者疏风宣透;湿邪重者辛凉解表,清热平喘;寒邪重者,温散风寒,宣肺化痰;表寒里热、身热喘闷、烦躁无汗,脉象浮数者,我常用麻杏石甘汤加鱼腥草治之。因肺炎初起,邪在肌表,必须宣透。据蒲老治肺炎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此病初起,“正旺邪实,其治以逐邪为主,寒凉过之,影响宣闭”(见《蒲辅周医疗经验》第74页)。今该文介绍的清热解毒药,大都苦寒沉降,正与宣肺透达相反。查《中药辞典》试写稿中载“感冒退热冲剂”用大青叶、板蓝根、草河车、连翘等,治感冒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与该文所谈的截断方其用意颇相类似。我认为用现方治感冒,无论风热、风寒均不适合,因感冒初起,病在卫分,须先宣肺透邪,不宜先用苦寒之剂。但事实上也有服此类方治愈的,这是因为患者年轻体壮,病情单纯,又非重证之故也。
以上略谈我对截断方药的看法,限于学术水平,谬误谅必不少,望姜老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