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596|回复: 4
收起左侧

养鸡户:请注重育成蛋鸡的培育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社区居民

来自
江苏徐州
发表于 2008-4-28 14: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徐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蛋鸡的育成期一般是指7-18周龄的这段时期,通常又分为育成前期(7-12周)和育成后期(12-18周)两个阶段。育成期是为以后产蛋打基础的阶段,育成期培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蛋鸡能否高产,能否长久的维持高产,能否具备良好的对疾病的抵抗力。由此可见育成期的工作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养鸡生产中养殖户普遍认为雏鸡长到育成阶段,抗病能力增加,对外界环境已具备了良好的适应性,对育成期的工作往往不重视或重视不足。多采取粗放的管理模式,甚至会有许多不正确的管理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饲养密度过大
  密度过大是育成鸡培育中的第一大通病,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尤其在农村养殖中。许多养鸡户采用的育成鸡舍就是原封不动的较小面积的育雏舍,一直到预产期才装笼,密度大到怎样的程度可想而知,往往比正常的密度大出几倍,造成“鸡满为患”。过小的饲养空间对鸡群的影响一时不可能明显,但随着鸡只日龄的增加越趋重要。密度大则鸡群混乱,个体竞争激烈,环境恶化,空气混浊,若饮水、采食用具不足极易使部分鸡体重下降,发育不良,甚至引起啄肛、啄羽等现象发生。
  二 环境卫生条件差
  育成鸡舍卫生条件不良又是一大普遍现象。由于鸡群的密度大,鸡舍内污秽不堪;采食饮水器具不经常清洗,很少消毒或根本不消毒;不经常清除粪便;不注重通风换气,导致氨味过高、灰尘过大。这些不良卫生条件直接导致的结果是鸡只容易生病,抗病力较差。
  三 不重视疾病的防治
  养鸡户大多认为鸡只在育雏期抵抗力差,适应能力不强,比较重视疾病的防治,到育成期鸡只抵抗力与适应能力都强了,疾病方面可以不太注重。往往在防疫上降低对疫苗的要求;很少进行平时的药物预防;很少进行消毒;发病时消极从事。这样一来,带有多种病原(如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大肠杆菌病、传染性鼻炎、慢呼等病原)的育成鸡群,在移到产蛋鸡舍时,这些潜在病原体就会污染鸡舍的环境,不论哪种疾病的发展都能引起鸡群产蛋下降。
  这几个主要方面管理不好,会直接导致鸡只的生长发育达不到标准,再加上很随意的光照制度,会影响鸡群的均匀度,使整齐度不高。
  整齐度的重要性在于:较高的整齐度预示着鸡群开产的一致性好,产蛋高峰到来的较早并且能维持较长的时间。整齐度低则鸡群开产会提早或推迟,都会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如鸡体尚未长成就被催促开产,这时小母鸡采食的饲料不能满足各方面的营养需要,会导致体重增长迟缓,鸡体瘦弱,蛋重偏小,脱肛和被啄肛的现象出现较多。由于体质差,一般产蛋高峰维持的时间不长。还有,在产蛋高峰期由于鸡体负担沉重,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使产蛋率不稳定,开产过早的鸡群的死淘率一般都要超过正常鸡群的数倍。与此相反,如果到了开产日龄仍不开产,则产蛋期缩短,蛋重偏大时易脱肛,体重较小时产蛋水平低。
  可见,在蛋鸡生产中要同样重视育成期的培育,饲养管理要按照具体标准严格执行,要积极的进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体的讲,大致从以下一些方面着手:
  一 生活环境的控制
  1.环境温度
  鸡舍温度应保持在15℃~30℃范围内,舍温偏高、偏低都不利于鸡只的正常发育。其实这种温度很好控制,一般情况下都能做到。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育雏结束后的脱温过程,要防止舍温骤降,因为日温差过大或温度变化过快会影响鸡群的健康。
  2.相对湿度
  应保持在55%~60%。
  3.通风换气
  通风换气的目的主要是排除有害气体和调节温度。鸡对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相当敏感,有害气体的含量不应超标,在一般生产条件下,以人进入鸡舍内无明显的嗅觉不适为基本标准。要做到通风口与排气口设置合理,气流能均匀通过全舍,尽量减少舍内气流死角的存在,还应能避免贼风。还有一点是:进气口须能进行调节,天冷时要调整方位和大小,进入舍内的气流应由上而下不直接吹到鸡体。
  4.光照
  在育成鸡生产中,光照管理的目的就是控制鸡在适宜的日龄达到性成熟。育成前期鸡群光照时间的长短对其生殖器官发育的影响不大,但育成中后期的影响则较明显。光照不合理,性成熟要么过早,要么过迟。若性成熟过早,初产体重小,初产蛋重也小,产蛋高峰达不到应有水平且持续期短而下落快,整个产蛋期产蛋少而死亡率较高。若性成熟过迟则产蛋期缩短,蛋重偏大时易脱肛,体重较小时产蛋水平低。
  光照原则是随周龄的增长,每周的光照时间逐渐缩短,或采用稳定的短光照(每天光照时间不超过12小时)。光照强度一般不要改变,以5lx~10lx为宜,能满足鸡采食、饮水和工作人员操作需要即可。在实际的生产中,要根据鸡舍的具体情况(开放式或密闭式)、季节等因素,按育成期的光照原则合理安排光照。
  5.鸡群密度
  育成鸡的饲养密度,随着鸡的日龄增加则越来越重要。密度过大,每只鸡占有的饲养面积狭小,发育时体重的整齐度当然受到影响,使部分鸡发育不良;饲养密度过小,则提高饲养成本,造成浪费。一般饲养密度为:笼养,15-16只/平方米;网养,10-12只/平方米。
  二 饲养方面的要求
  1.饲料营养要求
  育成前期是肌肉、骨骼、内脏生长的关键时期,要加强饲料营养,使鸡群的体重和骨骼都能按标准增长。育成后期营养要求更为重要,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育成后期生殖系统开始缓慢发育,到育成期结束则迅速发育。为满足这种生长需要,从16周就应注意供给营养平衡的蛋白质,使其卵巢能正常发育,适时开产。对于育成后期在夏季的鸡群要特别注意,夏季采食量低,更要加强蛋白质等营养的补给,否则鸡只体重增长和卵巢发育会受到影响,造成鸡群开产推迟。
  ②育成后期是腹腔脂肪增长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腹脂增长数倍。体内脂肪沉积过多会使生产性能下降,所以育成后期日粮中的能量不能过高。在冬季鸡群食欲较好,采食量大时,需适当控制饲喂量,避免因沉积过多的脂肪而影响生产性能。
  ③育成中、后期应严格控制日粮中钙的含量,含钙量过高易引起肾脏尿酸盐沉积,而形成痛风症。实际生产中,在育成鸡日粮中添加石粉或过早的饲喂产蛋期饲料常会造成此种情况发生。
  2.饲喂要求
  同一鸡群应设法促使其均匀采食,要求要有足够的采食位置,保证每只鸡都能同时吃到饲料。在采用平养方式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在上午一次性将全天的饲料量投放,加料的速度尽量快。但对于发育较差的鸡群不应过分限制采食量,喂料次数可以增加一次。
  3.饮水要求
  应符合充足、清洁的基本要求,一般不限制饮水。
  三 管理方面的要求
  1.体重的控制
  对蛋鸡育成期体重的控制应以该鸡品种的标准体重为依据。只有在生长阶段与开产前达到其标准体重,特别是控制好20周龄的体重,才能表明生长发育适度,以后才有较好的产蛋性能和存活率。体重控制的具体方法是控制营养的摄入量,其前提是饲喂量的营养水平应符合该品种鸡的饲养标准。
检查体重的发育情况是通过抽样称重进行的。一般的做法是在每周末或间隔一周按总数的2%~10%随机抽样,逐只称重,并将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相对照。若实际体重低于标准体重,则下一周的喂料量应比标准有适度的增加;若实际体重高于标准体重,则下一周仍按本周的实际喂料量执行,不宜在此基础上减少。
  2.均匀度的控制
  均匀度是育成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质量指标,反应了育成鸡的质量与管理水平,较高的整齐度预示着鸡群开产整齐,高峰到来的较早且可维持较长的时间。具体的措施有:①保证鸡只均匀采食;②保持合适的饲养密度;③做好分群管理,分群后要采用“抑”大,“促”小措施,调整喂料量,使之逐渐趋于标准体重。
  3.补充断喙
  是对第一次断喙期间效果不好的个体进行补充断喙,一般在7~12周龄期间进行。由于此时喙较硬,操作时应注意减少出血和烧烙过度。
  4.适时转群
  转群对于育成鸡群来讲亦有较大的应激,转群后给料、饮水器具一般都要改变,再加上惊吓,鸡群几天之后才能适应。这样,鸡群采食量低,就会导致体重下降,性成熟推迟。在生产中要密切注意,尽量减少转群应激,比如在转群前后几天应用维生素C、电解多维等抗应激药物,鸡群有疾病时推迟转群,转群后密切观察鸡群的情况等。
  5.减少惊群
  应尽可能的减少突发的异常声响,突然的闪亮,陌生人及其它动物(狗、猫、鸟类、鼠等)进入鸡舍引起的惊群现象。但对于经常出现的一些不易避免或不能减少的情况,应尽量使鸡群早适应。
  四 疫病防制
  尽管育成鸡的抵抗力有所提高,但在生产中还会出现较多的发病和死亡,卫生防疫不能忽视,同样要放在重要的位置。
  1.消毒
  消毒应贯穿于整个育成期间,包括环境消毒(含带鸡消毒),用具设备消毒,饮水消毒等全方位的消毒。平时要经常消毒,发病期间更要加强消毒,增加消毒的次数。要选用腐蚀性小,消毒效果好的消毒药,要经常更换消毒药的种类。
  2.免疫接种
  蛋鸡育成期的免疫接种还是相当多的。应按免疫程序及时接种,要选择质量过关的疫苗,选用正确的接种方法。免疫接种时应注意减少应激反应,接种后注意观察鸡群情况,加强日常管理。有条件的鸡场可以在免疫后7-14天检查血清抗体滴度,以了解免疫接种的效果。
  3.疾病防治
  对日常管理中发现的病弱鸡应及时隔离,查找病因,尽量确诊,并决定是否要进行全群治疗,尽量防止疾病在鸡群中蔓延。选用药物时,要用高效、低毒、经济的药物,不使用违禁药物。用药时要充分考虑用药方法和疗程,不可盲目乱投药,对于难以治愈或治疗成本太高的个别鸡只,要及时的淘汰。
  4.驱虫
  对于地面散养或卫生条件差的鸡群应进行驱虫,至少应在上笼前进行一次。

  通过以上所述,可见蛋鸡育成期的工作绝不能轻视,它直接关系到整个产蛋期的经济效益。蛋鸡育成期培育的各个方面是有密切联系的,互相影响,环环相扣,所以我们在实际生产中应全面的考虑,综合的加以应用,不能单独去加强某一方面的工作而忽视其它的方面。

  参考资料(略)

评分

参与人数 1 +10 收起 理由
尤步得@168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社区居民

来自
江苏徐州
 楼主| 发表于 2008-4-28 14: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徐州

回 楼主(兽药超市) 的帖子

不好意思,有些乱,我是粘贴发的,我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发的贴子而不好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

来自
山东泰安
发表于 2008-4-28 21: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泰安
正确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社区居民

来自
河北邯郸
发表于 2008-4-28 21: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邯郸
非常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学前班

Rank: 1

发表于 2008-6-1 20: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徐州
引用第0楼兽药超市于2008-04-28 14:49发表的 养鸡户:请注重育成蛋鸡的培育 :
  蛋鸡的育成期一般是指7-18周龄的这段时期,通常又分为育成前期(7-12周)和育成后期(12-18周)两个阶段。育成期是为以后产蛋打基础的阶段,育成期培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蛋鸡能否高产,能否长久的维持高产,能否具备良好的对疾病的抵抗力。由此可见育成期的工作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养鸡生产中养殖户普遍认为雏鸡长到育成阶段,抗病能力增加,对外界环境已具备了良好的适应性,对育成期的工作往往不重视或重视不足。多采取粗放的管理模式,甚至会有许多不正确的管理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饲养密度过大
  密度过大是育成鸡培育中的第一大通病,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尤其在农村养殖中。许多养鸡户采用的育成鸡舍就是原封不动的较小面积的育雏舍,一直到预产期才装笼,密度大到怎样的程度可想而知,往往比正常的密度大出几倍,造成“鸡满为患”。过小的饲养空间对鸡群的影响一时不可能明显,但随着鸡只日龄的增加越趋重要。密度大则鸡群混乱,个体竞争激烈,环境恶化,空气混浊,若饮水、采食用具不足极易使部分鸡体重下降,发育不良,甚至引起啄肛、啄羽等现象发生。
  二 环境卫生条件差
  育成鸡舍卫生条件不良又是一大普遍现象。由于鸡群的密度大,鸡舍内污秽不堪;采食饮水器具不经常清洗,很少消毒或根本不消毒;不经常清除粪便;不注重通风换气,导致氨味过高、灰尘过大。这些不良卫生条件直接导致的结果是鸡只容易生病,抗病力较差。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4-12-1 14:08 , Processed in 0.945564 second(s), 3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