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93|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顶层定调!猪业去产能四大硬招落地,反内卷风暴如何改写行业与经济格局?(上)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来自
河北衡水
发表于 2025-8-17 1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百万猪企巨头聚首北京:这场决定行业命运的会议释放哪些信号?

(一)去产能 “责任状” 下发:从 “口头呼吁” 到 “指标落地”

2025 年 8 月 13 日,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组织的百强猪企峰会于北京召开,此次会议聚焦行业核心问题,即产能过剩与恶性竞争。会议明确提出四大关键举措,标志着生猪产业从无序竞争阶段逐步向精准调控阶段过渡:

能繁母猪设定明确指标:规划到 2026 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需控制在 3588 万头绿色区间下限(当前存栏量为 4050 万头)。头部企业依据自身规模领取相应调减指标,并配套 2026 年出栏上限管控措施,旨在将猪粮比长期稳定维持在 7:1 以上,以此促进产业经济效益的稳定与提升。

斩断二次育肥链条:为有效遏制市场投机行为,禁止猪企向中间商销售体重在 110 - 140 公斤区间、适合二次育肥的标猪。通过强化生猪检疫闭环管理,从流程层面杜绝 “囤猪炒价” 现象,维护市场价格的稳定秩序。

严格执行环保新政:自 2025 年 9 月 1 日起,《畜禽养殖场备案管理办法》正式严格实施。对于未备案或环保设备不达标的养殖场,一经发现即进行严格查处。中小散户若计划扩产,将面临用地审批及治污设备投入等双重挑战,以此推动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设定最佳出栏体重标准:依据行业数据发布科学的出栏体重参考标准(预计在 120 公斤以内)。引导养殖端摒弃 “越养越重” 的传统模式,降低成本损耗。研究表明,将出栏体重从 130 公斤压降至 120 公斤,可降低料肉比 0.3,每头猪成本减少 40 元,提升行业整体运营效率。

(二)市场即时反馈:猪价喜迎 “开门红”,周期反转加速

政策实施次日(8 月 14 日),全国猪价呈现普遍上涨态势,19 个省份猪价上涨,外三元均价达到 13.82 元 / 公斤,较前日上涨 0.06 元 / 公斤,海南、广东等地猪价突破 15 元 / 公斤。据卓创资讯分析,此次价格上涨不仅是短期市场情绪的提振,更预示着猪周期反转进程的加速。经测算,若能繁母猪存栏量按照目标进行调减,预计 2026 年生猪供给量将收缩 8% - 10%,猪周期底部有望从 2026 年提前至 2025 年底,推动产业供需关系的优化与平衡。

二、双向绞杀式去产能:大企业 “降重减产”,中小散户 “提质出清”

本轮去产能策略并非采取简单的一刀切方式,而是针对不同规模的市场主体,实施差异化的调控措施,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头部企业,以 “降本增效” 为核心导向,引导其主动削减低效产能;对于中小散户,则通过环保与成本门槛的设置,倒逼其进行转型升级或有序退出市场。

(一)头部企业:从 “份额大战” 到 “利润共识”

长期以来,牧原、温氏等头部猪企陷入 “规模竞赛”,过度扩张产能以抢占市场份额,却忽视了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的潜在风险。在政策引导与市场教训的双重作用下,行业龙头企业首次达成 “反内卷” 共识,主动调整发展策略,放弃单纯依靠扩产抢占市场的传统模式:

加速淘汰能繁母猪:2025 年 7 月,全国存栏量 4000 万头以上的能繁母猪中,低效母猪占比达 25%,成为产能去化的重点对象。头部企业正以每月 3% - 5% 的速度淘汰低产母猪,例如牧原上半年淘汰 200 万头,温氏淘汰 150 万头,预计年底能繁母猪存栏量将降至 3900 万头,优化产能结构。

严格约束出栏体重:以往,养殖户为追求单头利润最大化,普遍将生猪养至 130 公斤以上出栏,导致料肉比上升,成本失控。当前,牧原 6 月出栏均重已从 135 公斤压减至 128 公斤,温氏推行 “120 公斤达标计划”,每超出 1 公斤予以 5 元处罚,以此引导养殖端回归最佳经济效益体重,提升成本控制能力。

坚决杜绝二次育肥:二次育肥行为加剧了猪价波动,成为市场不稳定因素。某头部企业内部文件明确规定,若发现经销商参与二次育肥,将取消年度返利并终止合作,从源头切断投机炒作链条,维护市场稳定。

(二)中小散户:环保与成本的双重绞杀

在政策组合拳的作用下,中小养殖场扩产面临重重困难:

环保门槛大幅提高:新建猪场需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单场投入超过 200 万元),且必须通过 EIA 环评。复杂的审批流程与高昂的治污成本,使中小散户望而却步。2025 年上半年,全国新增猪场审批量同比下降 47%,有效抑制了产能的无序扩张。

隐性成本显著增加:仔猪价格从 2024 年的 400 元 / 头上涨至当前的 600 元 / 头,加之饲料成本居高不下,中小散户完全成本达到 16 元 / 公斤,较龙头企业高出 3 元 / 公斤。在当前猪价水平下,每头猪亏损 200 元,迫使 500 头以下散户加速退出市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三、反内卷风暴升级:从猪业破局到经济复苏的底层逻辑

(一)国家 “去产能” 的深层战略:破解通缩螺旋的关键一子

此次猪业变革,不仅是行业内部的自我调整,更是国家 “反内卷、破通缩” 宏观战略布局中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遏制价格战恶性循环:2024 年,生猪行业陷入激烈的价格战,猪粮比一度降至 5:1,全行业亏损超过 500 亿元,众多养殖户遭受重大损失。此次政策明确将猪粮比稳定在 7:1 以上,为生猪价格提供了有效支撑,避免价格在恶性竞争中过度下跌,保障了养殖端的基本收益,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打通消费提振堵点:企业间的过度竞争导致市场出现 “价格越低越没人买” 的现象。2025 年上半年,猪肉价格暴跌 34%,但终端消费仅增长 2%,消费者普遍持观望态度,期待价格进一步下跌。通过去产能推动价格合理回升,打破消费者 “再等等会更便宜” 的心理预期,激发消费热情,促进市场流通与经济循环。

重塑产业利润分配:2024 年,动保行业受猪企压价影响,毛利率暴跌至 18%,大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此次政策引导行业回归合理利润区间,预计到 2026 年,生猪养殖利润将重回 500 元 / 头,带动饲料、动保等上下游产业同步回暖,优化产业链利润分配格局,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二)从 “内卷消耗” 到 “高质量发展”:一场必须打赢的产业突围战

回顾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反内卷历程,猪业政策展现出独特的变革思路:

精准分层调控:对大企业实施 “指标化管理”,对中小散户采取 “门槛式引导”,避免 “一刀切” 带来的供应风险。例如,头部猪企按指标淘汰能繁母猪,中小散户在环保、成本门槛的约束下主动优化产能,既保障了短期市场供应的稳定,又推动了长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长短周期结合:短期通过压栏体重

禁止二次育肥等措施,快速缓解供应过剩问题,稳定市场情绪;长期依靠能繁母猪调减,重塑供需平衡,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的长期难题,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长治久安。

国际竞争考量:在美欧对我国农产品加征 30% 关税的背景下,提升生猪价格,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避免陷入 “低价出口、亏损补贴” 的被动局面,提升中国猪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与话语权。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8-25 03:34 , Processed in 0.179294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