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339|回复: 13
收起左侧

[大肉食] 请教!大家看飞龙,也就是榛鸡的养殖前景如何?

[复制链接]

0

Rank: 7Rank: 7Rank: 7

勤劳奉献奖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

来自
河南郑州
发表于 2008-6-3 11: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驻马店
引用第3楼夏运喜于2008-06-03 11:23发表的 :
能介绍介绍这品种吗?

 榛鸡属于松鸡科鸟类,在全世界共有3种,即花尾榛鸡、斑尾榛鸡和披肩鸡。披肩鸡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等地,花尾榛鸡的分布范围较大,自欧亚大陆西端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班牙的比利牛斯山一直向东,到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鄂霍次克海岸、我国东北地区以及朝鲜和日本北海道等地。与上述两种相比,斑尾榛鸡的分布范围要小得多,它是我国的特产种,分布于四川北部和西部、甘肃、青海东部和南部、西藏东部和云南西北部等地。

  我国可见的为前两种,其中较多见的是花尾榛鸡。春、夏季喜栖于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深处,秋冬季常在河谷、道旁等林缘活动。

  花尾榛鸡比家鸡小,重400克左右,体毛棕灰并带暗褐色横斑。雄鸡喉部黑色,两侧白色。雌鸡羽毛稍暗,喉部灰白色并带黑褐色斑纹。

  白天常5-10只1群在林中觅食,食性很杂,但主要喜食树芽,在繁殖期还吃些昆虫。雄鸡用尖细清脆的叫声与伙伴联系,当遇到危险时,先伸长脖子观察动静,确认有危险再起飞,1次只能飞20-30米远。

  在大雪覆盖的严冬,花尾榛鸡经常在树上活动,钻进雪窝里过夜,是一种留鸟。花尾榛鸡的巢筑在倒木或树根旁,很隐蔽,4月到5月初产卵,每年产1窝,11-12个卵,孵化期约21天,雌鸡在孵卵期恋巢,从不轻易离开。雏鸡6月初脱壳,到8月中旬即可长成成鸟。

  花尾榛鸡是黑龙江省林区的主要狩猎鸟类之一,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并富营养,古代作为给皇帝的贡品。





  花尾榛鸡俗称“飞花”,隶属鸟纲,鸡形目,松鸡科。因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而久负盛名,此外还具有特异的滋补和扶正之功效。花尾榛鸡是我国Ⅱ级保护动物,近年来开始人工饲养。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是花尾榛鸡的关键。因此,必须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温度 1--10日龄育雏温度为37--32℃,温度每2天降1℃;11--20日龄为31--25℃;21--30日龄为25--20℃;31--60日龄为25--11℃,除阴雨天气外,正常天气白天不需给温,夜间室内适当给温;61--90日龄可在自然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在保证温度的同时,必须注意通风换气。保温的要求:(1)看鸡给温:如果雏鸡缩颈藏头,拥挤扎堆,说明温度偏低,要适当提高温度;如果雏鸡张翅喘气,饮水频繁,说明温度偏高,要缓慢降温;温度适宜时,雏鸡精神活泼,活动自由,散布均匀,采食正常。(2)看天给温:晴天减少加温次数,阴雨天增加加温次数。加温的方法可以采用电暖器、火炕、火墙等取暖,也可利用红外线灯、电褥子及电热管作为热能的来源。
    (二)湿度 1--10日龄育雏相对湿度为60%--70%;11--20日龄育雏相对湿度为60%--50%,每日要经常观察湿度计,发现湿度不适宜要及时调整,60日龄以后的雏鸡可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发育。加湿的方法可以采用加湿器加湿或地面喷洒水等方法加湿。
    (三)光照 1--10日龄雏鸡宜昼夜给光,光照时间随着日龄增加而逐渐缩短,雏鸡长至30日龄以后夜间可以不给光,让其充分的休息。
    (四)饮水 初雏应先饮水后开食。初次饮水应饮青霉素水,浓度为2000单位/只·日,以消毒肠道。日常雏鸡饮水应采用自由饮水方式,这样有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
    (五)饲料 雏鸡应以雏期颗粒料为主,因为花尾榛鸡的盲肠特别发达,所以饲料中应加拌粗纤维饲料,如玉米粉、麸皮等。为使雏鸡获得全面营养还应在饲料中适量添加鸡蛋、鱼粉、钙粉、小米、青菜、微量元素、维生素等。
    (六)防疫 1--4日龄小雏饮青霉素水,剂量2000单位/只·日,可预防雏白痢病的发生;10--14日龄雏饮用1次青、链霉素水,青、链霉素各2000单位/只·日,可预防鸡球虫病;11月份对鸡群作新城疫免疫预防接种,剂量按家鸡的1/5接种即可。
    (七)防啄癖 花尾榛鸡中雏期易发生啄肛,啄羽等恶癖。为防止恶癖发生:(1)做好断喙工作。断喙在15--20日龄为宜,在断喙之前所用工具必须消毒,断喙时切去上喙1/3,下喙1/4为宜。(2)在笼舍内放置一些落叶松嫩枝让雏鸡啄食。(3)在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进行治疗。(4)当发生啄癖时,必须将被啄伤雏鸡取出单独饲养治疗。(5)发现有淘气爱啄其它雏鸡的,可将淘气雏鸡隔离喂养。
    (八)密度 1--10日龄雏鸡密度为40--50只/平方米;11--30日龄雏鸡密度为20只左右/平方米,随着日龄的增大育雏密度逐渐减小;到60日龄后育雏密度应降至2--3只/平方米,育雏密度一定不能过大,否则易导致恶癖的发生。
    (九)防意外事故发生 对雏鸡舍门、窗、网要经常检查与维修,防止雏鸡钻出飞逃。鸡舍内取暖设施为炉子或火炕的,火灭后一定要把灶炕门挡上,防止雏鸡钻进烫伤。





花尾榛鸡育成期饲养经验
花尾棒鸡俗称“飞龙”,属鸟纲、鸡形目、松鸡科,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东北地区著名的狩猎鸟类。因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而久负盛名,其肉素有“天上龙肉”之称。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滋补作用,有扶正固本、强心之功效。育成期是飞龙生产中最长的一个重要阶段,现给养殖朋友提供一些养殖经验,供参考:
(一)育成期飞龙的生理特点 育成期是指4周龄到性成熟之前,此期飞龙虽有调节体温的能力,但应须注意室温的稳定及室外温度的变化。飞龙的盲肠特别发达,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强。4~8周龄生长速度最快。飞龙长到8周龄时雄性表现出性行为能力,但并不说明飞龙已发育成熟,为利于其生产发育和繁殖性能的提高,应雌、雄强弱分开饲养。
(二)饲养方式 育成阶段应根据周龄与自然环境因地制宜,以低成本养好育成期飞龙。
1.笼养:在室内建筑叠层式(多层,单列成双列)育成笼。前期可用小饮水器和食盘,后期食槽与水槽全悬挂笼外,可集约化饲养和管理,饲养密度大,生长良好,疾病少。
2.网上:把育成飞龙育在离地的金属网上,生长情况最佳。因为空间大,能晒到阳光,有利增加活动量,减少疾病。网养又可分为半舍饲养和全舍饲养。前者由室内和室外围网运动场组成,都设有离地的金属网;后者完全在房舍内设金属网饲养,窗户钉上铁网以防逃逸。
3.地面:把育成飞龙育在铺有干净垫料,门、窗钉上铁丝网,并附设有围栏和围网的飞翔运动场,公母混养,对培育后备种飞龙有利,且饲养成本比网养、笼养都低,但对防疫不利。
(三)育成期飞龙的饲养管理技术
1.转群:4~8周龄应移到阳光能照射的地方,保证室内温度,根据天气情况开窗通风,8周龄以后最好转到室外采取各种方式饲养有利通风,以降低呼吸疾病及维生素D3的合成。保持每日光照14小时,光强度稍低些。
2.雌雄分群词养飞龙长到8周龄时,雄鸟即有性行为,为确保生长发育,应该雌雄分群饲养。雌雄差别主要在于,雌飞龙喉部为淡棕黄色,雄飞龙喉部为黑色。
(四)选种 到13周龄时体重基本达到成鸟体重水平。进行人工选择,不符合种用的淘汰作为商品及时处理,减少饲料及人工的消耗。
(五)饲养密度 4周龄每平方米20~25只,以后每2周左右疏散一次,使密度减半,直至每平方米2~3只。13周龄后每平方米降为1只。
(六)合理饲喂 采用干喂法,喂干粉或颗粒料,每天喂3~5次或自由采食。饲料以谷类为主,但不能缺少动物性蛋白。蛋白质水平4~8周龄不能低于22%;8~13周龄不能低于19%;13周龄到产前不能低于16%。同时在饲料中加入适量麸皮满足胃肠对粗纤维的消化。夏季气温高时加20%左右各种青菜,饮水天天换,保持清洁。冬季气温低可适当喂一些原粮。
(七)疾病防制 一是防植物性蛋白过高,引起中毒;二是适当拌粗纤维饲料,如麸皮;三是合理搭配饲料防啄癖发生;四是40日龄以上进行新城疫Ⅱ疫苗接种,60日龄进行I疫苗接种,同时用抗生素,以预防霍乱、球虫、伤寒病发生。
(八)防意外事故发生 防鼠、鹰及小动物喧哗、敲击声、生人等刺激可能引起的飞龙惊群、炸群造成伤亡。
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9-21 06:28 , Processed in 0.232762 second(s), 3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