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航 发表于 2010-4-4 14:57:05

‘酌情而调’是管理技术应用的切入点

鸡的饲养管理工作是一个动态过程,动则多变,从而“酌情而调”是饲养管理技术应用的切入点。蛋鸡生产能否高产稳产,喜获丰收,“养好育成鸡,把好开产关”,这两个要点的辛勤耕耘尤为重要。点滴悟性,多失严谨,故‘聊’字稍安。

⑴ 看鸡施温 酌情而调:雏鸡是蛋鸡生产的基础,温度又是育雏管理的关键。理论上给出0~1周龄的育雏温度为35℃~32℃,但受季节温差、鸡舍保温性能差异、雏鸡个体、强弱、饲养密度等,多因素的影响存在,还须‘看鸡施温,酌情而调’。体会是:雏鸡入舍后,将舍温升至个别鸡张嘴呼吸时,再微下调1℃~1.5℃范围,做为该批鸡温度管理的‘起点’设定;根据需要、结合鸡群动态变化,调整(给出)每周温度的下调幅度。当受饲养条件制约时,温度的均匀性不易管理,比如在靠近火源处温度就高点,上下层笼也有误差。服务中尝试:用家用吊扇(吊扇安装靠近火源处),调整吊扇的转速(适可),可使鸡笼上下、舍内四角、温差控制在适度范围。学而为用,用而不呆,强调实践性,管理可作为,当贯穿实际管理工作中。

⑵ 抓其要点 主次有别:育成鸡的体重、个体、均匀度,是管理技术的三要素,关系到育成鸡的质量优劣,对后期产蛋性能有直接影响;限制饲养的目的是防止鸡早产、寡产、产蛋期峰值不高、高峰延续不长。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前者是基础、必须的;后者是技术方法、是在前者基础上作为的,执行‘度’具情是可变可调的。动态之中情况各异,抓其要点主次有别。体会是:在7~15周把体重作为管理重点(先促长)。为挖潜此阶段生长快的优势,给后面限制执行‘度’留有余地,可将理论(推荐)标准+50~100克=作为该阶段体重的‘执行’标准,加以管理落实。到16~20周龄时,再把开产日龄与限制饲养同步起来(再限制)。这样安排一是主动,二是促限界晰,易管理也不拖泥带水。在炎热夏季,因受采食量的影响,体重、个体不能同步达标时,可采取‘先个体(骨架)抓其一点;到预产阶段,鸡的生长速度逐渐缓慢,产前对能量生理储备需求加快,再‘催肥’使体重、个体力求一致。整体考虑,具情而动,管理内涵就体现在这些方方面面。

⑶ 适宜开产 调控有度:鸡群产第一枚蛋叫‘见蛋’,产蛋率达到50%为‘开产’,在这里开产的概念是‘量’的定位,而不是时间段的表述。禽类不像畜类有妊娠期,何时为适宜最佳开产,何时‘让它’开产,可控可调。就生产管理这将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就管理技术调控成败对后期生产将产生重要影响。形象的说适宜开产,就是打开能否高产、稳产门的‘钥匙’。虽然理论(推荐)给出海蓝褐商品蛋鸡开产日龄为150日龄,但观察中发现:凡是早产的鸡在高峰期不久,就成了寡产鸡,产蛋略晚的鸡反而能持续高产,相对抵抗力也较强。由此:适当推迟鸡的开产日龄,就初产蛋重、产蛋峰值、高峰持续时间、相对抗病力、营养需求、饲养条件制约等,“利大于弊”。体会是:在正常情况下,见蛋时间在140日龄±5较妥,特殊情况下看鸡行事,稍迟无妨,但忌讳‘催’蛋。在180日龄以不低于90%的产蛋率为可以。
由此可见,有效控制‘开产’时间,是16~20周龄预产阶段管理的实质。限制饲养,有效调控,达其适宜(目的),是预产阶段管理技术应用的的体现。体会是:在16周龄后就体重、个体差异,进行鸡群‘整理’;从给料量上限优促劣、调其‘均匀’度;具情大致‘给出’适宜开产日龄。‘等’70%~80%鸡群裆开‘二指’以上时, 结合性腺发育(鸡冠、耻骨)外部表现,营养、光照同步‘服务’跟进,稳、狠、有的放矢之管理,以达到预期管理目标。

⑷ 为保障产蛋上升阶段,鸡对生产、生长的双重营养需要,就给料量须‘敞开供应’满足需要,待产蛋高峰达到、稳定一段时间后,鸡的采食量自然稳定到一个‘自定’适度范围。之后根据母鸡体重抽查变化、产蛋率、季节(气温)变化,给出相应、经济、相对稳定的日粮供给量…。

强调管理,这方面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辞‘劳苦、细心’攀登崎岖的小路…。

王万红 发表于 2010-4-4 16:03:49

管理是搞好养殖的基础!好的管理才是养殖成功的保障!

野鹤闲云 发表于 2010-4-4 16:14:53

引用第1楼王万红于2010-04-04 16:03发表的 :
管理是搞好养殖的基础!好的管理才是养殖成功的保障!

我就实际养蛋鸡的;有同感:handshake

兵王一代 发表于 2010-4-4 16:35:28

bian123 发表于 2010-4-4 16:44:31

强调管理,这方面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辞‘劳苦、细心’攀登崎岖的小路…。

有的朋友想走“捷径”,“不劳而获”是不能成功的。

心甘情愿 发表于 2010-4-4 17:17:38

谢谢通航老师,要养好鸡,确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就是要把各种细节管理塌实的做好。

87529847 发表于 2010-4-4 18:35:44

知识深邃的好文章

华鲁招涨 发表于 2010-4-4 20:07:13

回 楼主(通航) 的帖子

鸡的开产应是5%为开产不是50%为开产:victory:

华鲁招涨 发表于 2010-4-4 20:18:52

楼主在蛋鸡养殖的理论上是可以的

中国结 发表于 2010-4-4 20:41:10

强调管理,这方面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辞‘劳苦、细心’攀登崎岖的小路…。

佐君畜牧 发表于 2010-4-4 21:10:08

首先非常感谢通航老师能花费这么长的篇幅为大家介绍养鸡的技术!
本篇文章写出了管理的精髓是重视育雏鸡的温度管理,重视育成鸡群的体重、整齐度、均匀度和产蛋鸡的适时开产,非常到位。

小新 发表于 2010-4-5 09:43:26

引用第3楼兵王一代于2010-04-04 16:35发表的 :
文采横溢,知识深邃。不愧为优秀文章。

推荐精华。

鲁牧绿壳蛋鸡 发表于 2010-4-5 10:40:36

通航老师列出了 蛋鸡开产前 最重要最需要 牢固掌握灵活运用的 两个重点,可以看出老师是蛋鸡实践养殖的高手啊,不然 不会写出这么通俗又点睛的帖子。
现在 我发觉,凡是讲实在技术的帖子,人气明显不如预测行情和谈所谓理论的帖子。是不是大家都普遍喜欢一些 看不清够不到不易应用的 模糊东西;简单易操作又诚恳又实用的技术帖子,人气不高,什么原因?
大家的鸡真的养好了吗?技术真的就不需要提高了吗?怀疑中。。。。叹

张永安 发表于 2010-4-5 11:22:32

的确是一篇精华的文章.一看就明.有实际运用.是我们养蛋鸡的福音.希望老师们多多发帖.辛苦了/

通航 发表于 2010-4-5 14:36:27

回 12楼(muzhentao200) 的帖子

首先感谢您的参与讨论,我不养鸡是做技术服务工作。我给自己定下的要求是:鸡群不发病(少发病),视为管理基本到位,发病(出现较大损失)则视为管理失败。工作中什么情况都会遇到:在只能养1300只的雏鸡舍,用户因价格优惠一下进来3000只,没办法只有利用空间高度,鸡笼层叠踩着板凳喂鸡,利用吊扇调其上下层温度,就是当时逼出来的;服务承接了一批15周龄的鸡,鸡群均匀度太差,体重大的能顶两只小的...,这批鸡到170天时才进入预产鸡管理程序,这个‘狠’字就是当时的切身体会...。这篇帖子我也是逐字逐句反复修改,力求通俗易懂些,希望对新养殖户能有所启迪。浏览回复内容,知者君也,故草述回复以示尊重,还望多交流为盼...。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酌情而调’是管理技术应用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