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蛋壳颜色和蛋壳颜色改善产品分析
蛋壳颜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蛋品质量指标,它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市场价值。蛋壳颜色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主要受遗传因素主导,但同时也受到营养、管理、健康等多种因素的显著影响。一、 蛋壳颜色是与哪些因素有关
蛋壳颜色与品种、饲料、健康状况、日龄、管理等紧密有关。
特别需要明确的是蛋壳颜色不是在蛋壳(碳酸钙)本身形成的,而是在蛋壳形成过程的最后阶段,由输卵管末端称为“子宫”或“壳腺”的部位分泌的色素在3-4小时内沉积蛋壳表面的结果。
蛋壳颜色褐壳蛋主要是原卟啉-IX,白壳蛋是由于白壳蛋鸡的品种缺乏将原卟啉-IX分泌到子宫部的能力,因此蛋壳呈白色。绿壳/蓝壳蛋壳的颜色来主要来自胆绿素粉壳主要是原卟啉的量少。蛋壳颜色变化,主要针对的是褐壳蛋鸡和粉壳蛋鸡。
二、 影响蛋壳颜色的主要因素
1. 遗传因素(品种)—— 决定性因素
这是最根本的因素。不同品种或品系的蛋鸡,其遗传基因决定了它分泌色素的能力。
2. 生理因素
日龄(周龄):随着母鸡日龄增长,蛋重会逐渐增加,蛋壳颜色随周龄增加而逐渐变浅。
产蛋阶段:连续产蛋其后产的蛋颜色可能会比先产的蛋浅一些。
个体差异:即使是同一日龄、同一品种的鸡,个体之间也存在颜色深浅的差异。
3. 营养因素 —— 可调控的关键
钙:蛋壳的主要成分。钙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会导致蛋壳变薄、质地差,颜色也会显得苍白、不均匀。维生素D3 对钙的吸收至关重要。
微量元素:
锌(Zn):间接影响蛋壳质量和颜色沉积。
锰(Mn):影响蛋壳的基质(蛋白质框架)形成,基质不好,蛋壳易碎,颜色也受影响。
铜(Cu)和铁(Fe):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而原卟啉-IX是血红蛋白的衍生物。缺乏这些元素影响色素的生成。
维生素E、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细胞膜(包括输卵管子宫部的色素分泌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维持其正常功能。在热应激条件下补充效果尤为明显。
B族维生素:作为多种酶的辅酶,参与能量和物质代谢,对维持机体健康和生产性能很重要。
营养失衡或不足:任何导致母鸡健康下降或生产应激的营养问题,都会间接影响蛋壳颜色。
4. 环境与管理因素
应激:这是导致蛋壳颜色突然变浅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热应激:高温使鸡采食量下降,营养摄入不足,同时高温本身是巨大的生理应激,会严重影响色素分泌。
惊吓应激:突然的噪音、异物闯入等,会使母鸡释放肾上腺素,引起输卵管收缩,导致蛋在子宫部停留时间过短,色素沉积不充分,可能产下浅色蛋、沙皮蛋甚至软壳蛋。
光照:光照不足或不规律会影响采食和内分泌,进而影响产蛋和蛋壳质量。
饲养密度:过高的密度会增加应激和疾病传播风险。
5. 健康与疾病因素
生殖道疾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IB)、减蛋综合征(EDS-76)、禽流感(AI) 等病毒性疾病,会直接破坏输卵管子宫部的上皮细胞,导致色素分泌功能丧失或紊乱。感染IB后,鸡群可能永久性地产浅色蛋、麻点蛋或畸形蛋。
肠道疾病:如球虫病、坏死性肠炎等,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间接导致蛋壳颜色问题。
寄生虫和霉菌毒素中毒:也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影响颜色。
三、常见改善蛋色产品分析
1、含铁制剂:卟啉铁,有机铁(甘氨酸铁、富马酸铁等)、三氧化二铁(Fe2O3,又名铁红)等。见效快,稳定性差,色差大。
2、中药制剂:益母草、黄芪、当归等,见效慢,适应性一般,不是所有蛋壳改善都明显,褐壳蛋偏弱。鸡血藤,见效慢,色偏暗。
3、 天然色素:辣椒红等,缓慢,受外界的影响大。
4、营养强化制剂:强化营养主要为维生素类。
5、硒制剂:酵母硒、纳米硒、有机硒,有效果,但是使用一段时间效果变差。
6、复合制剂:市场多见,多种复合制成,需通过大量试验验证。
蛋壳颜色改善是一个系统工程,健康是核心,沉积是关键,稳定是根本,色正均匀是目标。
来源:蛋鸡老甘7520 对于特定类型的品种,其蛋壳颜色稳定均匀是其新陈代谢机能正常的表现,任何蛋壳颜色的变化就代表着这只鸡可能受疾病、环境、应激、营养吸收利用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新陈代谢机能出现障碍。 谢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