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猪市价格涨势已现,养殖户如何布局?(上)
七月猪价复盘:先扬后抑,均值仍涨七月的生猪市场价格走势呈现出先扬后抑的态势,但均价仍实现环比上涨。月初,由于养殖端出栏量有限,市场猪肉供应减少,基于物以稀为贵的市场原理,生猪价格顺势上涨。随着时间推移,养殖端出栏量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市场猪肉供应趋于充足。与此同时,高温天气导致终端消费疲软,在供应增加与需求减弱的双重影响下,猪价进入下行通道。消费者受高温影响食欲不振,对猪肉的购买意愿大幅下降,屠宰企业订单减少,进一步抑制了猪价。
据卓创资讯统计,截至 7 月 16 日,7 月全国生猪均价为 14.91 元 / 公斤,环比 6 月上涨 0.60 元 / 公斤,涨幅为 0.41%。尽管 7 月猪价波动较大,但从均值来看,仍实现环比上涨,这一数据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预期,也引发了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猪价走势的关注与分析。
八月供应之变:理论与现实的博弈
理论出栏量本应增加
在生猪市场的运行机制中,生猪出栏量与 10 个月前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存在紧密的关联,这是市场长期运行所形成的规律,也是分析生猪市场供应走势的重要依据。据卓创资讯监测,10 个月前样本企业的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增长 0.96%。按照这一数据进行严谨的理论推算,8 月份养殖企业的生猪理论出栏量应呈现环比增加的趋势。在生猪养殖行业中,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化对未来生猪出栏量有着决定性影响,其增长通常预示着未来生猪出栏量的上升。若市场完全按照理论模型运行,8 月的生猪市场将迎来较为充足的供应。
现实或现供应收缩
然而,现实的生猪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并不总是遵循理论规律运行。结合往年市场规律以及今年的特殊情况分析,8 月的生猪供应可能出现与理论预期截然不同的局面。
为了更好地满足 9 - 12 月市场对大猪的旺盛需求,养殖端通常会在 8 月实施压栏增重策略。大猪在特定时间段内市场需求较高,价格也相对更优,养殖户为追求更高利润,会选择延长生猪养殖时间,增加生猪体重。今年市场情况较为特殊,散户退出市场的比例相对较高,且市场普遍预期 9 - 12 月肥标差将维持在较高水平,这进一步激发了养殖端的压栏积极性。据卓创资讯了解,部分企业已明确计划将 8 月生猪出栏体重提升 15%,这相当于变相延长育肥周期 7 - 10 天,可能导致养殖端出栏节奏明显放缓。
综合以上现实因素,原本理论上应增加的生猪供应,在 8 月份可能出现不增反减的情况。这种理论与现实的差异,使得 8 月的生猪供应充满不确定性,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八月需求回暖:多因素共同作用
季节性需求增长
生猪市场的需求变化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屠宰量季节性指数走势是分析这一规律的重要参考指标。从该指数走势分析可知,8 月份的屠宰量较 7 月有望实现环比增长,这一数据变化直观反映了市场对生猪需求的增加。
随着时间推移,7 月高温逐渐消退,8 月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消费者饮食习惯和市场需求也随之改变。7 月高温天气影响了人们的食欲,对猪肉等肉类的消费热情较低。进入 8 月,天气虽仍炎热,但已有转凉迹象,消费者对猪肉的接受度逐渐提高,市场需求相应增加。屠宰企业为满足市场需求,不得不提高屠宰量,这解释了 8 月份屠宰量较 7 月有望环比增长的原因。
节日备货带动
进入 9 月,天气转凉,对猪肉消费形成利好。中秋、国庆双节临近,这两个节日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是家庭团聚、走亲访友的重要时刻,也是猪肉消费的高峰期。
根据往年规律,食品加工企业通常从 8 月下旬开始进入紧张的备货阶段。为满足节日期间市场对猪肉制品的旺盛需求,食品加工企业会大量采购生猪进行深加工,制作香肠、腊肉、熟食等各类猪肉制品。这些产品在节日期间销量大幅增长,背后离不开食品加工企业在 8 月下旬的积极筹备。
基于以上因素,卓创资讯预测,8 月中旬起生猪需求将开启缓慢回升态势,此前因高温等因素导致的需求低迷局面将得到改善。需求的好转将对猪价形成有力支撑,在市场供需关系中,需求增加往往会推动价格上涨,生猪市场也不例外。当需求回升时,市场对生猪的竞争加剧,将带动猪价上涨。
来源:现代畜牧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