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价格暴跌,蛋鸡养殖业如何破局?(上)
蛋价暴跌,亏损创近三年新低近期,鸡蛋市场价格持续下行,呈现出“跌跌不休”的态势,令养殖户面临严峻挑战。截至6月第二周,单斤鸡蛋亏损已逼近0.50元,再创近三年新低,这一数据反映出当前鸡蛋市场的严峻形势。以往鸡蛋价格虽有波动,但整体尚属稳定,养殖户能够获取一定盈利。然而,当下形势急转直下,蛋价的大幅下跌让养殖户猝不及防。
一、成本与需求双重施压
(一)饲料成本高企
在鸡蛋生产的成本结构中,饲料成本占据关键地位。玉米和豆粕作为蛋鸡饲料的核心原料,其价格波动对养殖成本产生直接且重要的影响。近期,玉米市场供应趋紧,北方地区出货量较少,南方市场因存在替代品,成交亦有限。企业普遍持观望态度,但下游企业价格的上涨推动玉米市场价格上升。豆粕市场方面,北方暂停开单情况增多,不过下游补货情绪升温,使得豆粕价格止跌反弹。
这些市场变化最终体现在蛋鸡饲料成本上。截至6月第二周,单斤鸡蛋饲料成本环比涨幅达0.33%。对于养殖户而言,饲料成本的增加意味着养殖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原本微薄的利润在成本重压下愈发脆弱,为维持养殖业务,养殖户需投入更多资金购买饲料,经济负担显著加重。
(二)需求端疲软
从需求端分析,近期缺乏节日支撑,市场需求表现平淡。过去,每逢节假日,鸡蛋需求量会大幅增长,家庭消费和食品加工企业采购均明显增加。但当前缺乏节日拉动,鸡蛋市场需求陷入低迷,终端消费者购买意愿不高,市场销量随之减少。
贸易商敏锐察觉到市场变化,入市采购心态谨慎,为降低风险,大多维持低位库存,避免库存积压造成经济损失。在湿热天气影响下,养殖单位为避免鸡蛋变质积极出货,导致市场鸡蛋货源供应稳定。然而,需求不足使得供大于求的矛盾愈发突出,严重拖累鸡蛋价格。月内鸡蛋价格累计跌幅接近7%,在成本上升和价格下跌的双重挤压下,养殖户亏损不断加剧,经营状况愈发艰难。
二、养殖端的应对之策——老母鸡出栏
(一)端午节前积极出栏
端午节前,养殖企业敏锐感知市场危机,纷纷开展老母鸡出栏行动,市场老母鸡出栏量大幅增加。这一积极出栏行为源于养殖户对市场形势的准确判断。随着鸡蛋价格持续下跌,养殖利润不断压缩,养殖户意识到继续留存老母鸡将增加养殖成本,导致亏损进一步扩大,因此果断将老母鸡推向市场。
这一时期,老母鸡出栏日龄呈现明显提前趋势。以往老母鸡需养殖到一定标准日龄才出栏,但在当前市场压力下,养殖户为尽快回笼资金、减少损失,不得不提前出栏。相关数据显示,端午节前老母鸡出栏日龄较之前显著提前,侧面反映出养殖户面临的巨大经济压力。在此特殊时期,养殖户如同与时间赛跑,提前一天出栏老母鸡,就可能减少一份亏损。
(二)节后出栏意愿仍强
端午节后,尽管农贸市场和屠宰企业需求表现一般,高价采购意向较弱,但养殖企业老母鸡出栏意愿依然强烈。主要原因是鸡蛋价格持续走低,蛋鸡养殖处于亏本状态,养殖户对后市预期大幅降低。他们担心不及时出栏老母鸡,随着蛋价进一步下跌,亏损将更加严重。
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养殖企业加快老母鸡出栏速度。即便市场需求不旺盛,他们也宁愿低价出售老母鸡,也不愿继续承担高昂养殖成本。此时,每一只老母鸡对养殖户而言都如同“烫手山芋”,越早出手,就能越早减轻负担。尽管节后市场需求未明显改善,但养殖户出栏行动并未停止,老母鸡出栏量再度增加,进一步加剧市场供应压力。
来源:现代畜牧网
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