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持续下跌,“猪周期” 何时反转?(上)
猪肉价格持续下行,市场现状引发广泛关注近期,猪肉价格走势成为经济领域与民生层面热议的核心议题。根据卓创数据,6 月 10 日全国生猪均价为 14.02 元 / 公斤 ,相较于 5 月底的 14.44 元 / 公斤,在短短一旬内每公斤下降 0.42 元。这一价格波动背后,蕴含着复杂的经济规律以及对民生的多重影响,值得深入剖析。
猪肉作为居民日常膳食结构中关键的蛋白质来源,其价格波动不仅是肉类供需关系的直观体现,更是衡量居民消费能力与经济通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 2024 年 2 月起,猪肉价格步入下行通道,截至目前已持续下跌 4 个多月,且尚未出现反弹迹象。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猪肉价格月度环比降幅已呈现收窄趋势,这或暗示着市场供需结构正在发生微妙调整。
价格下行趋势显著,多维度数据支撑
为全面分析猪肉价格下行态势,需参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系列关键数据。6 月 9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 5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数据。5 月 CPI 环比由上月的 0.1% 转为 -0.2% ,低于市场预期,反映出当前市场价格整体下行压力。
在食品价格分项中,5 月整体环比下降 0.2% ,对 CPI 下降贡献约 0.05 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 0.7% ,影响 CPI 下降约 0.01 个百分点。回顾 2 月至 4 月,猪肉价格月度环比分别下降 1.9%、4.4% 和 1.6% ,清晰展现出价格下行轨迹及其对 CPI 的持续拖累效应。
从生猪价格走势来看,2025 年 1 月均价达到每公斤 15.76 元,为年内月度高点,随后价格震荡下行。作为二次育肥关键指标的生猪肥标价差,从春节后最高的 0.5 元 / 斤降至当前的 0.05 元 / 斤 。肥标价差的大幅收窄,不仅反映市场对生猪育肥预期的转变,更凸显当前生猪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
“猪周期” 主导价格走势,下行趋势延续
在生猪市场运行机制中,“猪周期” 是核心影响因素。通常,一个完整的 “猪周期” 时长为三至四年,其间猪肉价格随市场供需动态变化,历经上涨、高位盘整、下跌和低位运行四个阶段。目前,市场处于 “猪周期” 的价格下行阶段,且短期内无明确止跌信号。
格林大华农产品研究员张晓君分析指出,2025 年初生猪市场供给增量有限,叠加春节前季节性消费旺季,阶段性供需偏紧推动猪价短期内偏强运行。但长期来看,由于 2024 年四季度新生仔猪恢复节奏加快,预计 2025 年二季度生猪供给将持续增加。此外,一季度肥标价差高位促使养殖端主动增重,导致生猪出栏均重处于近几年高位,进一步加大猪肉实际供给压力,预计猪价将在阶段性供强需弱格局下震荡下行。
中粮期货研究院养殖研究员关壹麟也认为,当前行业养殖仍有盈利空间,从长期视角,“猪周期” 价格下行阶段结束的明确信号尚未显现。需重点关注猪价何时进入行业普遍亏损、产能去化区间。历史经验表明,当猪价持续下跌致使养殖户利润压缩甚至亏损时,养殖规模将缩减,生猪存栏量下降,市场供给减少,进而推动猪价回升,开启 “猪周期” 下一阶段。但现阶段行业盈利状况使得养殖户缺乏主动去产能动力,产能去化缓慢,短期内猪价难有明显回升。
来源:肉类食品网
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