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兽药企业水针GMP车间现状的困惑的讨论
关于兽药企业水针GMP车间现状的困惑的讨论1、传递柜。大量使用传递柜,粗洗→精洗、灌装→灭菌前室、脱包间→原辅料暂存间等等,物料的传递量大,现实操作极为不便。比如:6万支安瓿,按300支/盘算,需要200个托盘,按一次传递十盘计算,需要传递20次,如果规定每次要用紫外灯照射15分钟的话,需要300分钟,加上进柜、出柜,应该需要6个小时时间,可能吗?
2、浓配、稀配。许多企业分别按十万级、一万级设计,其实作为生产企业的人知道不方便,却很无奈,因为是按兽药GMP专家的意见做的。于是浓配结束后,再更衣进入稀配操作,中途浓配出点什么问题,又得更衣出来……麻烦!
或许有人会说,GMP是个标准,不能完全考虑生产使用方便。这话对的,但GMP规定的原则,不是细化的,也无法做到细化,可是许多兽药GMP专家的指导却是细化的,似乎解决物料进出问题就只有传递柜一种方式符合要求……
在方便生产与符合GMP要求之间应该有解决方案的!
一
对第一个问题:跨区作业心必须要有缓冲,至少安瓿不一定在此灭菌。
关于第二个问题,如果觉得不方便的话可将浓配洁净级别提高。
GMP规范是原则,许多问题需要大家结合生产实际,想办法解决。
二
1、传递柜。大量使用传递柜,粗洗→精洗、灌装→灭菌前室、脱包间→原辅料暂存间等等,物料的传递量大,现实操作极为不便。比如:6万支安瓿,按300支/盘算,需要200个托盘,按一次传递十盘计算,需要传递20次,如果规定每次要用紫外灯照射15分钟的话,需要300分钟,加上进柜、出柜,应该需要6个小时时间,可能吗?
传递柜在物料的传递过程中,主要是作为不同洁净度级别的操作间的缓冲,而不是靠它来对物料进行灭菌。我认为传递柜,没有必要根据紫外的灭菌剂量来计算紫外照射时间,以起到缓冲作用,不造成环境的交叉污染为目的。所以,物料在传递柜内停留的时间,可以规定短一点。
2、浓配、稀配。许多企业分别按十万级、一万级设计,其实作为生产企业的人知道不方便,却很无奈,因为是按兽药GMP专家的意见做的。于是浓配结束后,再更衣进入稀配操作,中途浓配出点什么问题,又得更衣出来……麻烦!
这个问题应该不难解决,你把浓配的级别提高,跟稀配同一级别(甚至可以同一操作间)不就行了?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反复更衣的麻烦,还可以缩短输料管道(主要是浓配与稀配之间的管道),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省去一些不必要的环节。缺点就是提高洁净度级别,日常运行成本提高,但是你应该总的来考虑一下,特别是当你的稀配操作间足够大的时候,提高浓配的级别,还是可行的。
请大家积极讨论 关于gmp的一些东西,以前我们在研究gmp条文时就发现不少不利于操作的情况。对于第一点其实设置传递柜和缓冲就好,不需要强制要求时间,只要经生产验证证明是有效的不影响产品质量就可以固定下来,可能几秒中也有可能。第二点如果提高浓配的级别就会导致净化成本增加,建设费用增高这是很麻烦的事情,所以好多建议二者采用同样的净化级别。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