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业周刊 发表于 2024-7-1 10:34:27

马骥:全产业链的视角,中国蛋鸡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蛋鸡产业转型确实是摆在蛋鸡产业面前一个重要的任务,实际上从2014年开始,我也在逐步地探讨蛋鸡产业的转型升级问题。我们一般谈论的转型升级问题,主要还是用要素驱动、技术驱动为主。

但是,从研究产业经济的角度来讲,特别是对于蛋鸡产业,还是要把目光稍微转移一下,从养殖端移到市场端去看待问题,也就是在今天的蛋鸡产业转型过程当中,必须有属于全产业链的视角思维。

蛋鸡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

谈蛋鸡产业,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商品化、市场化的产业。1978年—1985年,鸡蛋的产量超越了美国,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到现在一直保持第一的地位。谈到这个问题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如何,其实今天的蛋鸡产业,如果追溯历史,大体上至少到1840年,历史上对我们今天转型升级仍然有着一些借鉴之处。

我们都知道,在鸦片战争之后,农产品的贸易其实很多。鸦片换我们的茶叶、蚕丝,实际上有一段历史我仔细地看了一下,另外特地跑到安徽去考证,在这个期间,除了农产品里边的茶叶和蚕丝以外,很重要的就是蛋鸡产业,在鸦片战争以后,华东、华北地区发展特别快。

这个时期蛋鸡产业的总量很大,而且除了生鲜以外,加工品也很成熟。另外还是历史上鸡蛋贸易的热潮时期,因为鸡蛋通过安徽、河北这些地方,然后到上海,出关再到国外。我们知道今天的蛋鸡产业,它的主体还是小农户,实际上恰好在鸦片战争之后,就是我们小农户这样的市场形成的起点。那个时期,农户已经开始逐步专业化。鸦片战争以后,国门打开,贸易开展。其实对于今天的贸易、技术、加工,产业的组织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第二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高度计划的时期,并且实行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特别包括蛋鸡产业在内,从互助组到人民公社,进行以土地制度为核心的改革,通过生产大队、合作社来养鸡,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不怕风险,进行尝试,也初步有了一些家庭承包责任制。

改革开放以后,蛋鸡率先上升为市场化的产业,有很多一些大企业的前身,都在这个产业里边做过巨大的贡献。比如温氏,改革开放以后在当时技术条件非常不好的情况下养了几十只鸡,直到今天温氏发展得很大。另外,华裕集团的王连增是现在全国人大代表里边唯一的养鸡的人,原来养了80只鸡。还有一个河北保定的大午集团孙大午先生,回顾他的历史,他写了一本书我看了一下,那也就是改革开放以后,也是以蛋鸡为切入点,当时养了几十只鸡。这些企业,都是不断摸索,规模一步一步增大的,今天已然成为大型集团,率先商品化、市场化。一直发展到1985年的时候,中国的蛋鸡产业应该是很有国际地位的,因为从产量的角度来讲,我们在1985年业绩一直保持到现在,引起了世界上对中国蛋鸡产业发展的关注。

2016年,是一个转折点。推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种情况加快了蛋鸡产业的转型、升级。特别今天也有很多一些具体技术性的改革、制度性的改革,看到这个产业,为什么大家对今天的政策层面、政府层面不太关注?从改革开放以来,看到跟其他产业相比,蛋鸡产业发展比较早、比较快,国际地位比较高,技术推进也比较快,这是我们产业的一些特点。那么蛋鸡产业今天的发展现状到底怎样?

我没有用最新的数据,我喜欢用一幅图把中国某一个产业的产业链和具体情况刻画清楚。这里是去年的一篇文章,统计的是2018年中国蛋鸡产业,产业链以及整个产业情况。大家会看到,产业链从祖代蛋鸡、父母代蛋鸡,商品代蛋鸡,标注技术的比例,一套可以形成多少,最后是平均的水平,技术的比例,比如一只鸡全周期500天可能是19公斤,这样的一个产量。


另外一点,我喜欢用这幅图,是我在承担中国的生猪、蛋鸡产业“十三五”规划的时候,我和我们学校一位院士在一起梳理了一下,每一年我都会用这个。一部分商品代蛋鸡,在今天的技术效率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从1:18到1:19,甚至1:22。这时候生产的鸡蛋属于商品鸡蛋,而并不是种蛋,加起来2018年是2750万吨,不到2800万吨,这个数量已经很庞大了。中国到底有多少鸡?2018年的时候,祖代蛋鸡有63万套,父母代蛋鸡初步测算超过1800万套,这对于大家来讲不是太关心。更关心的是全年存栏蛋鸡的商品蛋存栏,大概14亿只,真正产蛋下蛋母鸡11.8亿只。在2019年发生了一些变化,总体来讲我个人的判断在2019年,实际上存栏的蛋鸡应该是11亿只,下蛋的母鸡是10亿只左右,一共生产了2650吨鸡蛋,大体上集团的消费、家庭的消费占到90%。也就是说,在整个鲜蛋生产以后,消费是一个大头,这是我们产业很大的特点。

大约从2015年开始蛋品加工业,特别是初级加工业发展还是很快的。我的统计是在2016年的时候占比2%,2018年已经达到5%。另外,还有少量的出口,这个数量相对2650万吨已经不是大数了,还有一部分的损耗。从这个图里面,我一直给我的学生讲,看问题一定要抓住最核心的,其实就是消费问题。当然除了鸡蛋以外,还有鸡粪问题,这很重要,实际上“鸡蛋+鸡粪+淘汰鸡”构成了整个产业的价值。有人估算,按照这个产业链,三大产品的角度来讲,中国蛋鸡产业在2018年的时候,这个产值3000亿元人民币,相对来说比较小,肯定没有生猪产业大。

最近也有一些发展的新形势,把它归结成为六点。

第一,确实这几年企业养殖的规模不断增加。特别小的几千只规模,要么不干,退出行业,要么更新设备,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中等的企业向大企业规模扩张,形成集团,靠国家政策,发展的速度、规模扩大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比如说德青源、正大集团,四川绵阳的圣迪乐,宁夏顺宝这些企业规模都很大。但是我们更关心中小企业规模的扩张,实际来讲,今天1万只就是平均水平,这就意味着蛋鸡产业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

第二,生产的过程要素。这几年技术发展很快,创新很快,进步很大。新的技术运用在生产的层面,真的很多。首先从硬件设备来讲,智慧化智能机械设备取代了过去的土办法。育种上面,国内的育种公司,北京的峪口禽业,大午集团再加上像华裕等等,实际上在育种方面,我们的技术进展也非常快。还有,兽药、饲料、无抗的技术,畜禽粪污处理技术,鸡蛋分级、清洁、涂油、包装等等技术,智能化进入以后,效率大幅度提升。

第三,管理方面。资源配置的效率,特别是经济的效率大幅度提升。现在高度的市场化、商品化,追求利润,要算账,最起码把成本算清楚。我们知道,精准要素管理,投入管理跟上,环境管理跟上,人力资源配置也跟上,配置效率大幅度提高。

第四,产品。我们刚才讲生产的三个产品,主要抓的就是鸡蛋产品。过去都是大路货,生产的鸡蛋外壳来讲有白色、红色、粉色、褐色、绿色,甚至黑壳鸡蛋,外表来讲,大体上就是颜色。再就是大小,有大蛋、中蛋、小蛋。看到这个产品没有什么区别,同质化太严重。东西是一样的,所以就有一个问题,在同质化的情况下,即使收入在增加,经济类的角度来讲,也不会过多去购买鸡蛋。产业从同质化到差异化,也就是异质化的问题,产品和产品看起来差不多,但是实际上差异还是非常大的。比如品牌鸡蛋和普通鸡蛋,认证的绿色鸡蛋、无公害有机鸡蛋就不一样。特色鸡蛋和大路货东西就不一样,凡是品牌肯定收入弹性要大一些。所以,今天出现一个新的情况,就是行业内通过企业的实践,市场的实践,进一步在尝试如何化解蛋品的同质化问题,促进鸡蛋这种产品从低收入弹性过渡到中等、高度弹性,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第五,利润。过去主要是靠节本,成本怎么能够降下来?实际上今天也有双重的经济模式在转变。除了成本的导向以外,更重要的是在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也就是产品它的溢价方面要追求转变。好多企业,过去看成本,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讲规模经济,意思是随着规模的增加,这个企业规模经济增加了,平均生产成本下降了。那面对同样行业平均成本的时候,显然会赚钱。所以规模经济推动下,规模逐步从过去特别小扩大到适度的规模。

第六,今天好多的企业面向市场双重经济的模式转变。当然今天整个大产业出现最新的情况,是面临第三次消费的升级,出现的消费升级的问题,企业要适应这样的消费市场转型、升级,在做努力。也就是说从后端产品和流通企业的合作、契约、销售的渠道模式。一方面有合作,合作也在深化,同时另外一方面,他们也积极在创新一些渠道。特别是今天的互联网、社区平台再加上社交平台,新冠疫情期间,多少人去当了主播?好几个老总都当主播去了,卖得也挺好的,都是我们在今天发展新的情况,把它称为态势。发展的趋势不多讲了,品牌、资本,区域、合作化、组织化,大家都知道。

有一点我特别想强调,将来有品牌、资本、区域、合作化、组织化之后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每一个企业单元要把它做好,实行闭环化的运作。实际上可能相对于生猪肉、牛肉、肉鸡这些产业来讲,蛋鸡产业的闭环化作用,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了。当然这个产业从历史到现在,产量很大,2800多万吨,有很多新的情况。但是,也有围绕这些趋势问题有一些问题,有一些根本的改变,比如说小规模、大权益,这些不多讲了。

我特别提一点,三产融合。“1+2+3”是融合,“1×2×3”也是融合,但是无论是+、×,我们面临的短板真的是太多,但是这个方面,具体的企业当中如何突破三产融合的短板问题,要注意。

蛋鸡产业的转型升级

转型是什么?转型就是转变生产方式。升级是什么?升级高度化以后,升级关键就是价值的升级,怎么能够实现价值升级?一个产业本来就是实现价值的升级。一般谈转型升级总是说技术上如何转,转到什么样的地方去,过于片面。最重要的是站在产业的角度来讲转方式,然后谋求产业链价值,大家知道学管理有微笑曲线。看看其他的农业,工业、服务业、金融业,我们这些畜牧业的微笑曲线真的好可怜——“阴阳脸”。


真正的价值比较高的是在生产要素,比如说品种、兽药、农药、技术服务,这几点都比较强。技术研发能力比较强,推广能力比较强,整合能力也比较强,但是还是“阴阳脸”。另外一半产品市场出来以后,不要说三四十年来比价格鸡蛋怎么变化,看这十年价格是在变化,但是整体来讲,现在100块钱能干什么?10年前100块钱能干什么?不一样了,鸡蛋的价格基本没有动。为什么没有动?就是微笑曲线的右半脸品牌在加工、服务,溢价价值提升方面,现在几乎没有,这是我一直讲的“阴阳脸”。

所以,在这些问题方面,下一步对于蛋鸡转型升级的一些问题,恐怕站在微笑曲线这个基本的理论上来讲,我们要从全产业链来看,而且如何破解“阴阳脸”,特别是要强化生产后端,在环节上实现价值提升,才是改革开放40年来快速发展的蛋鸡产业应该有的态势。

转型升级和消费升级背景下的一些重点问题

关于转型升级一些动力的问题,大家看得比较多,有要素,有技术的驱动、创新的驱动,我认为看待这些产业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多维的视角,多几个视角看。特别是强调看待这个产业如果有一个整体的思维、整体的市场就会特别好。另外,看待问题的层次在哪个深度上也非常重要,所以,我个人的看法有五个方面:产业、产品、产业链、发展环节、核心变化。


看待产业的视角,就是这个图。无论蛋鸡产业还是其他的产业,要素投入到生产,产品流通消费,再到国际贸易,实际就是产业链的问题。中间有好多社会化服务,有很多产业化服务。要注意和其他农牧产业的区别,这个时候还要考虑宏观的国民经济发展,在这个大的框架下要去看,中间国家发展的经济新常态,我们的产业怎么进行调整?农业的现代化,是我们的目标。蛋鸡产业的现代化是什么?国家有对农业的宏观调控,我们蛋鸡方面,一方面起码符合政策;另外一方面,政策的支持下怎么发展。另外,还要看到农业与农村交织在一起,必须考虑农村问题,乡村振兴、农民问题、城镇化问题,这些问题,大家如果都能够结合去看,这个产业应该有一盘棋。要从蛋鸡产业跳出来,去看国家的发展问题,风投投资人关心的是蛋鸡要不要投,更关心的是宏观方面的问题。

主要产品鸡蛋,到底什么特点?包括小麦、玉米、西红柿、苹果,水产品,看来看去,这是我们农产品具有七个最基本的特点。但是,鸡蛋就没有超过基本特点。首先,生鲜易腐,当然比水果蔬菜好一些,比猪肉好一些,但是还是属于生鲜易腐,因为有货架期,时间长了不行。还有同质性太强,生产的东西满眼一看都一样,都是鸡蛋,仔细地去看还是会有差别,但取决于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是否认真的去区别这些特点,同质性太强,标准化程度比较低。蛋鸡现在在推进标准化,推进的标准化指的是生产过程当中的标准化,问题是产品上面有没有标准化?说实话,我们总说蛋鸡有标准,蛋鸡的分级标准到底是什么?

去年的“3·15”,讲到土鸡蛋的问题,什么叫土鸡蛋都讲不清楚。是土鸡品种下的蛋还是鸡在土里边下的蛋?标准都不知道,何谈标准化程度?但是有些东西是有标准的,比如有机鸡蛋。日本的一家企业一枚鸡蛋卖十几块钱,有欧盟有机认证,有标准。看猪肉,买猪肉的时候看新鲜不新鲜,拿手指头压一压,颜色看一看,闻一闻。鸡蛋不同于鸡肉,不同于猪肉的地方在于本身带了壳,有衣服就比较麻烦,只能从外观去看。

所以通过对消费者的观察,大家挑选鸡蛋的时候,转一圈拿几个鸡蛋看一看,捏一捏,摇一摇,听一听,凭经验判断质量问题。好吃不好吃,买了以后才知道,对身体的益处,也不是今天吃了一个鸡蛋,马上就能够体现出来。可能是几个月甚至几年以后,才能体现出来。当然还有双重的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一方面作为直接的消费食品,另外一方面作为加工品的原料,这几个方面体现在鸡蛋方面,表现出来农产品特点。

谈生鲜其实就是产品。商品是什么?最起码有标志,LOGO、包装。商务部门管商品,农业部门管产品。市场来讲,到底是农业部门管鸡蛋还是商务部门管鸡蛋?今天的品牌化发展程度比较高,关于市场的监测,质量的监管,主要是市场监管局。商品的问题就是商务,这就是产品和商品。产品有很多属性,过渡到商品的属性,确实是很多。产业链比较短,样本的留置,一般来讲,农产品都会有样本留置问题。生产的主体,最主要是农户,规模比较小,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可以调头,比较乱。看价格低,本来该上蛋鸡补栏,却不补了。本来应该好好去养,不养了。还有一点,就是产业的组织化程度,过于依赖于组织。

国外行业协会发挥的作用,我们国家的协会联盟太多了。但是真正能够联合起来的产业化组织,发挥的作用其实还是比较少的。容易调头,容易乱,一遇到蛋价低的时候整个市场乱了,一遇到风吹草动,整个产业乱了。非洲猪瘟背景下,猪肉价格提升了,然后蛋鸡产业猛烈发展。我把它称为“站在非洲猪瘟的生猪脊背上的飞鸡”发展很快,大家一下子能够投入进去,进行投资,但是比较乱。短的话有好处,就是容易联合,这是我们产业本身的一些好的地方,一些优势的地方,但也有一些问题。把产业链的这些视角如果搞清楚的话,可能这些问题会看得更透彻一些。

从政策的角度来讲,国家一方面实行严格的归置政策,归置制度、政策手段现在越来越多。在蛋鸡产业至少两块,实际归置性的政策是为产业发展树立起来两个门槛。第一个门槛,先说养猪,把环境问题先解决,粪污能不能解决?粪污不解决,关掉,也别说再去养蛋鸡、肉鸡、养牛、养猪,第一步的门槛都迈不过肯定不行了。所以中国蛋鸡的产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栏要跨过。

第二个门槛,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最起码要符合质量标准。2019年开始,我们知道新的《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另外从市场监管部门强化手段,新的技术现在也用上。而且从法律保障来讲,最严格的食品安全政策,一出问题别说养殖者,中间流通都会追溯。追溯到你,你就要承担责任。因此,我认为在食品安全方面蛋鸡门槛更高。所以今天的蛋鸡,我认为在归置政策下,确实面临着这两道门槛,而且这两道门槛一定要跨好,这是最大的政策。

再看革新态势,蛋鸡产业今天发展的情况,我总结了几条,不同的阶段。

第一,看问题一定要抓主体。小规模到大规模,过去养1千只叫个体户,养5千只叫小老板,养1万只叫CEO,养5万只叫董事长。今天蛋鸡产业,我刚才讲过了1万只,平均的规模,所以大家从这个角度来讲,规模都很大。

第二,员工。过去讲究劳动密集型,我曾经到安徽去调研,看到蛋鸡企业里年龄大的人,妇女比较多一些,身体不太好,典型的“高妇衰”,确实存在问题。但是这两年的变化,高不是说年龄大,而是真的个子很高。富不是妇女为主,主要就是富二代,今天包括咯咯哒,二代接盘了,今天劳动力管理者的质量向真正的“高富帅”转变。

第三,主体,过去只考虑一个环节,养鸡只考虑养鸡。2017年大家开始考虑要构成一个产业链,2019年要闭环化,有节有链不行,必须把链条围绕起来,形成一个闭环。2019年12月份我提出了,看蛋鸡产业,不管节、链、环的问题,每一个重要的阵地应该是变成一个网,有节、有链,而且有环环相扣的网络。

第四,环境,指的就是粪污。

第五,产品。过去讲究质量,只是说产品有没有,产品的质量好不好,到今天我们的努力是1-5分,有产品,而且质量更好。未来很多的企业,包括圣迪乐、德青源、正大这样的企业,从鸡蛋的1-5分追求到5-10分,产业从改革开放以后的副业,到农牧业,今天已进入到产业试点。

之所以看这些问题,因为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态势问题。有这样一些态势,我们要考虑转型升级的动力,动力变成了发展的逻辑。简要而言,今天规模在扩大,不扩大规模不行,谁也不跟你合作。你规模大了,从监管的角度来看要控制质量,要控制质量必须投入要有成本。要投入成本,这么多的成本进去以后,利润怎么保障?就必须溢价。因此今天蛋鸡产业发展的逻辑,已经从生产的导向走向市场的导向,我想就是我们“十四五”期间蛋鸡产业发展的逻辑。讲究规模,规模带来质量,质量要考虑质量控制的投入,然后有成本。

所以大型的企业有了前面这三点,最重要考虑溢价的问题。转型升级面临的很重要的一点是消费升级,实际上过去关注需求的变动带来产业的变动,需求结构的变动诱导出了产业结构的变动。大家喜欢品牌蛋,好质量的蛋,产业结构就一定要进行调整。这种结构真正升级以后,直接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也渐渐带来了产业链其他产业间的结构升级,这就是未来内生动力。

至少有这么几点,大家看一下数据。产量有这么多,90%的鸡蛋是现代消费,家庭消费,食物消费。2012年的时候,1.3天吃1枚,去年的数据是1.1天吃一枚,弹性的角度来讲,鸡蛋快速收入弹性下降,基本上变成了刚性的增长。

品牌鸡蛋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大约市场的占有率才20%左右,说明品牌鸡蛋还是有很大的空间。意味着以量为主,如果结构在消费需求方面结构不变化,带来的鸡蛋将来就是供过于求,但是相对于欧美国家来讲,人家的鸡蛋供给过剩,有它的调节机制。我们用什么?鸡蛋只要供给增加,需求没有变大,立马价格就会大幅下跌,所以我们就要考虑转型升级,从量的结构角度来讲。

根据什么来选择一个鸡蛋?想起来钱钟书先生讲过一句话:“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就行了,你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但是今天放在消费者的环境上,这句话可能就不适用了。因为消费者站在超市里边,他考虑的因素真的很多,我既要吃好鸡蛋,好鸡蛋是怎么来的,我要知道,甚至是什么品种,企业的粪污环境好不好,养殖环境好不好。吃个好鸡蛋,还要认识下蛋母鸡,更要了解生产这只母鸡的企业,所以今天的消费者真是在变化。

我关心另外一个问题,真正的消费者看来,不光是鸡蛋问题,背后要求很多的属性。这些属性可以进行归类,我们通过一个价格构成的测算,最后发现今天其实包括品牌鸡蛋在内,它的价格构成最主要还是成本决定。1斤鸡蛋是5块钱,这个鸡蛋的价格大概50%是由成本决定的,其他的服务、安全属性等占比很低。消费者恰恰在不同的属性上对溢价要求比较高,对于特色鸡蛋的品种,弹性系数相对来说超过了本身0.15的鸡蛋的弹性系数。

消费者对好鸡蛋真的很需求,蛋黄要饱满,鸡蛋要口感好,蛋壳颜色符合自己的偏好,养殖环境要好。这几个分析弹性系数远比以前考虑的要不要追溯、笼养、区域、知名品牌要高。这意味着今天由鸡蛋的价格溢价或者边际效应来讲,真正好的鸡蛋其实有更大市场空间。这一点企业都知道,但是没有把这部分努力转移到鸡蛋的属性和它的价值方面来。老板谈我的鸡蛋好,我问哪好?就是好吃,好吃不行,还要会讲故事。

今天对于安全来讲,大家总说追溯体系很重要。消费者有时候不买账,换到鸡蛋来讲,为什么现在鸡蛋安全了,反而消费意向很低?因为今天所有的农产品都要求安全,所以水涨船高。我们只能谈安全的基础上,你要做出来特色性的安全,更高的安全,这是一个基本的功能,鸡蛋提供的基本营养就是属性。另外,鸡蛋还有社交的价值属性,所有的这些属性里边,我们过去只谈营养好,营养没有问题,是金字塔的基石,但是在营养价值的属性基础上,消费者已经过渡到了安全吗?好看吗?好玩吗?能送礼吗?吃了有面子吗?比如说,我就喜欢德青源,就喜欢正大,这就是一种价值,因为他们有高度的企业社会责任感,因为他们对环境保护特别好。

每在基本属性基础上增加一层属性偏好的时候,支付意愿也会增加。企业在这个情况下努力一层要投入成本,但是支付大于成本,意味着溢价能力比较高,企业获利能力比较高,自然形成结构升级。也就是今天的消费升级,因为在属性偏好上,支付意愿上带来了消费的升级。

所以今天的转型升级我们要看到这样的一个消费升级,消费环境背景下,消费者真正的变化带来了对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动力,以及它的价值。所以,在这几个方面,我个人认为有几个问题是需要认真去思考或者共同探讨的。

第一,对于企业、行业来讲,要有一些理念的转变。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看消费、看市场、看需求的导向。

第二,肯定创新。从生产走向市场真的很难,会生产不一定会做买卖。要了解消费者的情况,创新的模式要出现,你不能创新,就要去找能创新的人,甚至找能创新的平台组织。

第三,模式一定要创新。对消费者讲故事的模式,对于消费者激励的模式,和消费者之间的契约模式等等。

第四,社会责任。今天不能只盯着企业生产成本怎么样,蛋品好不好,关键要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其中,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你们应该努力的围绕消费者需求,更好把自己的企业管理好,同时也有义务向消费者真正宣传我们的科学鸡蛋消费的理念和方式。

下一步政策体系上面要梳理,完善这样的体制。首先要有标准,按标准去论级别,按级别去论质量,现在大家内心想按质论价,问题是不知道质是什么,那就论不了价。优质优价这一套机制,是在当前,甚至“十四五”期间在畜牧和农业方面真正推动的事情,优质的工作2017年已经开始,标价的问题,相关部门也一直在进一步做。引导全社会,好的东西应该出好价格,中国人总爱讲性价比。我一直没有明白什么叫性价比?,价比最起码是同质量情况下的价格。我们现在一谈性价比不一样,既讲价又讲性,问题就乱套了。优质优价的基础要质量,要优质。优质是要有标准,所以这一套体系是后期要做的方式。

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最主要是消除不对称性。从过去的供需之间的矛盾,转化成真正的利益体,所以沟通的符号是什么?当然是建品牌。今天的品牌战略全国来讲,鸡蛋不足5%,品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按照北京市现在是27%的品牌占有率,而真正测算了一下,居民意愿性应该达到51%,差了一倍。这种品牌将来发展的潜力很大,当然基本的因素就是保障。基本生产者、消费者要消除不对称性,进行沟通。沟通一方面依赖于于直接的品牌,平台、社交媒体、要依赖于组织,所以意味着我们在“十四五”期间,在后期转型期间,一定要注意对于联盟、协会包括自己倡导成立的蛋链,应该发挥真正的作用。


最后一点,对企业而言,我经常在讲,我们要树立一个观点,没蛋不如有蛋、有蛋不如好蛋、好蛋不如好价、好价不如好人。真正应该围绕市场,一个企业你的子市场在哪?你的目标市场在哪?应该盯住真正适合的人群,好价一定围绕适合的人来进行的,高端家庭应该对应高端的价格,同时要加强生产管理,进行质量控制,寻求溢价能力。特别是我们要多了解消费者的心声,以顾客为导向。

总而言之,在今天蛋鸡产业发展的过程当中,确实是新旧动能转换的时候,而引擎来自于消费升级。最主要最直接的来自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诉求点已经发生变化。产业链理论来讲,消费端撬动生产端,实现全面自主融合,实现推动转型升级,已经变成非常重要的一个动力,我们把它称为内生动力。内生动力之下,其实就是搞差异化的竞争。鸡蛋应该说进入了异质化的阶段,我经常讲,对于企业,“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眼界更大一些,世界就可以更宽阔一些。这对于理解我们的企业,理解行业的发展,寻求转型升级的方向、路径以及理解当中的消费升级背景下,提供的内生动力,有很大的好处。

所以,在突破几个难题方面,我觉得一个是要面向市场的生产。首先,别说自己生产多少,要面向市场生产,关注消费者行为,挖掘消费者诉求点,挖掘属性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其次,目前来讲第一步要加强品牌的建设,进一步拓展渠道。再次,在未来转型升级过程当中一定要有序竞争,这个机制就很重要,优质优价的机制,按标论级、按级论质、按质论价。

内容转自中国农业大学青年领袖项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马骥:全产业链的视角,中国蛋鸡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