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业周刊 发表于 2023-12-9 10:54:31

安徽:年出栏家禽11.38亿只!冰鲜占比超70%,为华东冰鲜鸡供应主力省

安徽是传统的家禽养殖大省,也是长三角区域市场禽类产品的供应主力。近年来,在政府、疫情、行情等多方推动下,安徽家禽产业转型升级加速进行,国鸡养殖企业在规模化、养殖模式、屠宰等方面得到明显提升。

家禽年出栏11.38亿只国鸡约占肉鸡总量57%

近十年,安徽的家禽年出栏整体呈“波动上行”趋势,年均增幅为4.20%。2022年安徽省家禽出栏量为11.38亿只,同比增长4.4%;禽肉产量为191.80万吨,同比增长4.6%,位居全国前三。

据新禽况调研,安徽肉鸡约占家禽总量的80%,年出栏量约为9.2亿只。国鸡养殖量方面,近几年受到行情长期低迷、小白鸡冲击影响,部分国鸡企业转战小白鸡养殖,安徽国鸡养殖量小幅下滑。预计今年国鸡出栏为5.0亿只-5.5亿只,同比下滑9%左右,约占肉鸡总量的57.07%。
国鸡主力:集团+合作社门槛提升至8-10万只

据新禽况调研,安徽家禽产业基础强、标准化程度高,早在2020年家禽业的规模化养殖比重便在70%以上,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均居本省畜牧业首位。
国鸡企业方面,上市集团(温氏、立华)、本地国鸡龙头(华卫集团、老乡鸡等)以及专业合作社是安徽国鸡养殖的主力军。其中,上市集团主要为“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集中度较高;当地的专业合作社多为“公司+农户”模式,两者合计约占国鸡总养殖量的40%。
近年来,虽然在环保、生鲜转型及低迷行情影响下,当地中小型养殖企业/养户的数量明显减少,但单体规模提升至8-10万/批,加上国鸡龙头产能规模逐年提升,市场供给依然充足。
此外,在生鲜屠宰推动下,安徽的国鸡养殖模式逐步开始由“散养型”过渡到“笼养型”。目前,当地国鸡龙头主要采用“散养+笼养”,订单化生产的占比持续提高。

按养殖地区来看,安徽的国鸡主要养殖在合肥(主要在肥东、肥西县,合计超1亿只)、安庆、阜阳、滁州、淮南、池州等区域;白羽鸡主要养殖在蚌埠、滁州、宿州等区域;817则主要集中在宣城。
冰鲜占比超70%!长三角冰鲜鸡市场供应主力

据新禽况调研,安徽最早在2017年发布“活禽禁售、生鲜上市”相关政策,后续在2020年、2021年在合肥、芜湖等城市的主城区陆续落地实施。
2017-2021年期间,安徽“毛转光”进程在明显提升,目前安徽超70%的家禽以冰鲜形式流通,合肥等主城区农贸市场内基本实现“光进光出”。本地大型活禽批发市场不足5家,但主城区部分农贸市场周边和县级区域仍有活禽销售。

据了解,安徽是我国重要的禽肉调出大省,也是长三角市场农产品的重要供应基地。在禽肉流通上,按2022年安徽人均消费禽肉15.5kg/年、全省6127万人推算,安徽禽肉年消费量在95万吨左右,还有一半禽肉销往省外。
据新禽况调研,在外销禽肉产品中,80%-90%冰鲜鸡产品流向华东市场(江浙沪),少量销往华南市场(广州、深圳、佛山),品种以小白鸡、皖南三黄鸡为主,以及少量白羽鸡(冷冻分割)。
安徽家禽流通情况
据了解,安徽临近华东市场,对鸡肉品质需求较高,企业冰鲜鸡产品发往江浙沪等一线/新一线城市仅需8-9小时,基本实现隔日到达,销区优势明显。冷冻品方面,由于安徽在冻鸡、白羽鸡分割品的生产成本和技术仍与山东以及东北主产区存在差距,市场份额较低。
行业人士认为,安徽家禽“毛转光”成绩斐然的背后离不开本地屠企技术的与养殖模式的迭代升级。据悉,安徽因毗邻山东,家禽屠宰业发展良好,生产技术十分成熟,当地的屠宰冷藏和禽肉加工企业数量超过60家。
因此,在政策补贴、市场需求的推波助澜下,不少屠企选择设备升级和产能扩增。养殖企业(主要是肉鸡企业)则关注屠宰性能的提升,在近几年对养殖模式、管理等方面作出了不少探索创新,努力推动屠宰端和养殖端适配。
来源:新禽况,作者:明钢成、廖亚琳,相关数据均源自行业调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徽:年出栏家禽11.38亿只!冰鲜占比超70%,为华东冰鲜鸡供应主力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