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鸡爪发凉
在临床诊断中,鸡爪发凉是个常见的症状。属于中医厥逆的范畴。逆与厥只是轻重程度不同。厥者,冷也,甚于四逆也。《伤寒论》讲“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1.阳虚厥逆,阴盛不能外温,只有温经回阳一法,可选用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2.阳为阴郁,不得宣达,而令四肢逆冷者,并不是真正的阳虚,而是阴盛格阳于里,阳气不能外达的郁结证,也就是气血循环有障碍所致。惟宜疏畅其阳,用四逆散。如因水饮致厥,消其饮而厥自除,可用茯苓甘草汤。
3.热厥,热伏于里,发生循环障碍,所以里自热而外自厥,这属实证,与寒厥大不相同,治疗上应该用行阳破阴法,可用白虎汤、承气汤之类。
关于热厥,《温病条辨》有明确的论述:
中焦篇第六条:阳明温病,面目俱赤,肢厥,甚则通体皆厥,不瘈疭,但神昏,不大便,七、八日以外,小便赤,脉沉伏,或并脉亦厥,胸腹满坚,甚则拒按,喜凉饮者,大承气汤主之。
此一条须细辨其的是火极似水、热极而厥之证,方可用之,全在目赤、小便赤、腹满坚、喜凉饮定之。(眉批:细微之辨,学者其审之。朱评。)
大承气汤(方法并见前)
曹炳章眉批:所谓热深厥亦深,又胸腹拒按,而喜凉饮,故用小承气。此数条,能观其浅深次第,何患医理不明。
叶霖按:在温疫为内发伏邪,脉厥体厥,乃阳郁热极,气道壅闭之危候。自宜大承气急下存阴。若风温证,乃热邪内蕴,与三焦相火相煽,走窜心包,逼乱神明,而闭塞络脉致厥,宜泄热通络。内外之因不同,不可混治。
胡希恕按:以目赤、小便赤,腹坚满,以辨痉厥之属热甚是。此即中医随证讲求诊治之道,惜全书未能尽如此。
在鸡病上来看,寒厥、热厥都有。关于鸡爪发凉,大家认为是寒厥多,还是热厥多?欢迎大家各舒己见。 拒按已成实,小承气就不够了吧,
鸡的腿瓜凉,临床确实不少见,还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失治误治所致,鸡为纯阳之物,先从血脉不达四末入手,甘草干姜汤,一般情况下是有效的,但临床不可能试药,那就是桂枝加芍药汤了,不差,却也能提神增食,再跟进四逆汤不迟,
鸡的辨证越简单越能直达,往往是健康鸡腿瓜热为多,病日久瓜凉为多,并多兼精神欠佳,食少纳呆,这是从体貌特征来看,从症状分析,上热下寒就到重症期,此时误下死症增加,到一派寒象时,抗生素抗病毒抗体效果就不好说了,就算救回大群,损失是少不了的,
谢谢章老师分享! 中医学里最难最难的篇章来了. 热厥与寒厥应同样多.只有这样太极图才是旋转的圆形.热厥用白虎大承汤:这是阳明独热.
到吸肾水.热深厥亦深.急下存阴之法也. 高手对决!看不懂。 只要现场诊病,我一定会摸一摸鸡爪子。我觉得寒厥要远多于热厥,首先现代养鸡是人工干预下的一种违背自然的方式,不能按完全的自然状态来衡量,其次寒厥往往是膝关节下均发凉,热厥往往是趾凉,往上就没那么凉了 和人爪发凉一回事 动物发烧.在体温上升期.有相当一部份有寒抖.四肢发凉的临床症状.还是想看看张彭老师的意见. hu215A01 发表于 2023-4-6 09:22
动物发烧.在体温上升期.有相当一部份有寒抖.四肢发凉的临床症状.还是想看看张彭老师的意见.
胡老师和可老师说的都有道理。王乐匋曾讲过热厥在某种情况可以转变为寒厥。这个在临床上,主要看大群的状态来定,从某些病鸡发病早期可能是热厥,也有寒厥的可能,但是濒死期是寒厥的多,热厥的可能性少一些。这靠临床兽医的判断力了。仅凭一只两只来讨论,怎么判断都可能是正确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