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凉清热剂慎用
时下,多由西医的观点来运用中药于临床的现象过多。比如认为传染病多是瘟疫或温病,故寒凉之品多被称为"圣药"、"特效药"、"神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轻剂如银翘散,麻杏石甘散,双黄连,重剂如清瘟败毒散,黄连解毒散等。虽然,这些名方在我们的养殖业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今年用此类名药,大有"饮鸩止渴""助纣为虐"之嫌,应慎之再慎之中医所说的火,是阳气有余或被郁所形成的一种病理现象。阳气有余是与阴精及正常生理相比较而言的。即阴阳的失衡而阳无所舍,浮越于外的一种表现。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会有这两种情况的出现:其一是阴精之气没有受损的情况下而阳气过盛而生热;其二是阴精之气不足或缺乏而引起阳的"过剩"而生热。
针对第一种情况,中医上称为实火,相火,生长之火过剩,也称壮火,多由外感风热燥之邪而来。临床上多表现亢奋,高热,恶热或憎寒壮热,口干舌燥而贪饮等症状。由于高热多伤津液耗气,严重时伤及血分而危及生命。用现代医学的话语来说,高热汗出,先引起机体体液丧失,造成机体细胞外脱水,进而引起细胞内脱水的一个过程。因而其治疗原则则是散外来之热一一如银翘散,清内热散外邪一一如麻杏石甘散,双黄连,清内热补津液一一如清瘟败毒散等。
第二种情况,中医多称为虚火,阴火。多是由于肝脾肾三脏相火不足,阴精不得上呈而供养它脏,使五脏阴精不足,阳气浮越而致热。常见发低热,精神沉郁,皮肤干燥失养甚至溃疡结痂,饮食欲减少或废绝,或口含水而不下咽等。由于是由于阳气不足而阴精上奉失司引也的(即西医说的营养不良),故补少阳生长之气,使气血生化有源,这样才能达到清其热的效果。即李东垣的甘温除大热的理论。
由上述我们可知:火之来源不同,其性质不同,治法则完全不同。可以说是完全相悖的两个方向,用之不当则后遗无穷。
今年的气候偏凉,生长之气不足危害着我们畜禽的体质。以呼吸道疾病的痰饮过多,支气管堵塞及气囊炎多从白色病理产物开始,肠炎拉稀久治不愈,肝脏发白肿胀或色暗黑, 肠道发青发
黑或粘液干燥,发热而饮食欲不振等。此皆阳气不足之证,由于气侯偏凉,潮湿损伤机体阳气而为害。理应用辛温甘温之剂去邪以促阳。若用寒凉之剂,势必会使机体阳气损失更重,难道不是引狼入室,助纣为虐之举?
这么说,寒凉之剂是不是纯粹不能用呢?视情况和证侯而定,毕竞寒凉剂为解除标证之要药。但用时要短,用量.适当轻点,标证消除后急用辛温甘温以补之。才是保持机体健康之大法。
谢谢楼主,很好。
谢谢楼主分享!往往是先受寒凉而病症未解、疫毒呈虚而入反而不知。受凉者自当热解!疫毒自当凉解解。似这等凉热互结可是刺手的很
这种火包寒病症应该寒热同解?以解寒为主?
飘老新作
支持一下
飘逸老师http://bbs.jbzyw.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
飘老大作,拜读一下
谢谢老师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