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农也谈“开口药”
“开口药”的选择本是个有争议的话题,或许这是学术与现实的矛盾,我一个养鸡户对“开口药”是这样认为的:一:“开口药”必须选择高敏药物。
1:鸡苗的良莠不齐使鸡农别无选择的选用高敏、高效药(鸡农谁也不会拿自己的鸡苗做实验,那样的代价太高)
2:走出黄、白痢沙门氏菌的误区,现在育雏已不是单纯的净化肠道,而是要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像母源垂直感染的呼吸道、大肠杆菌等,总之一句话:有之治之,无之加防。
3: 迈出养殖成功夯实的第一步,为最初的免疫创造条件。只有健康的体质才会产生良好的免疫力及抗病力。
二:“开口药”在选择上应注意的问题。
1:如果你的首免是7日龄,你可以选择氟苯尼考、头孢等高敏药连用3—5天(像氟苯尼考等能抑制免疫的药物在免疫的前、中、后3天停服,像葡萄糖。多维等不必多说)
2:如果7日龄前有其他免疫,避免服用对免疫抑制的药物(氯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喹恶啉类等),可选用喹诺酮类等。这里还得感谢昨日重现老师对免疫抑制药物的提醒!
3:避免服用氨基糖苷类毒副作用大的药物如:庆大、新霉素等
4:走出前期用高敏药对后期大肠杆菌等鸡病的治疗有影响的误区(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饲养环境至关重要、预防的意义大于治疗、交替用药避免耐药菌株的出现、现有的高敏药物足以应付单一的大肠杆菌像氟苯尼考、磷霉素、头孢、加替沙星、氧氟沙星及中西结合的药物等等)
肉鸡的养殖要尽量不出现失误,俗话说“一步跟不上、十步赶不上”,这个道理我想谁也会懂。总之,不要让自己的鸡输在起跑线上!!!
个人的一点养殖经验,愿与大家交流! 好贴 顶了 好贴,谢谢楼主! 写的不错,顶 不错;就是这个问题; :) 谢谢,辛苦了 谢谢 顶起 值得注意 说的不错,顶------------- 只是个人的一点经验(以前因为育雏药的失误,有过几次痛心的经历)愿与大家分享。如果认为我说的不对,可以给我提出意见,咱们共同交流。
毕竟我们同为天下“友”鸡人! 引用第11楼zhao32811631于2008-08-29 14:59发表的:
再对新手多讲点.
不是不想奉献,后面的管理各地乃至各家的情况不太一样如:有的注重防大肠杆菌,有的注重防球虫,有的注重防慢呼(别看我说的头头是道,肠毒却搞得我晕头转向)。
你应在网内多浏览一些好的帖子、多关注一些专业性的文章,这应该对你有所帮助!
总之,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发表点个人意见,说得不对的,大家多多指正!
楼主的观念是典型的“轻管理、重用药”思维,这也是很多养殖户的想法。同时楼主的观点有一点片面,而且不够透彻。
现有几点意见如下:
1、畜禽的健康体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免疫力和抗病力,不是靠药物得来的,而是其本身固有的肌体以及后来的所处的养殖环境综合作用所形成的。好的肌体+好的环境=低发病率。
药物不但不能带来高的健康体质,反而对其肌体是有害的。
现阶段的用大量药物预防疾病,只是无奈之举,而不是最高宗旨。
这是根本问题。
2、既然无奈之举,必须要用药物来净化鸡群,同样亦应该兼顾全面,既要净化垂直传播的大杆、支原体、沙门,同时亦要照顾好雏禽的肠道保护。
而氟苯尼考、头孢噻肟钠、阿奇霉素等对肠道的有益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强大的杀灭作用,在杀灭大杆、支原体、沙门的同时,连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肠道黏膜最底层的保护菌亦杀灭了。然而对其耐药的魏氏梭菌等有害菌却存活了下来,从而造成严重的肠炎。
这在临床上都是已经证明了的。有相当一部分养殖户在用氟苯尼考开口时。用到第5~6天,发生了严重的肠炎。
因此在选用开口药时,要选用既对病原菌敏感,又对有益菌无杀灭作用的,而且要口服吸收好的药物。
我国现阶段,使用开口药,其实是一种“有罪推定”思维,即不管你有没有污染,是不是抗病力弱的弱雏,都一律当作“有罪”来处理。这亦是我国现阶段养殖水平的体现。最根本的其实还是种禽厂的净化和养殖户的环境管理,这才是根源。
既然无奈要用开口药,那也要:
1、首先注重要管理好养殖环境;
2、选用开口药时,要选用既对病原菌敏感,又对有益菌无杀灭作用的,而且要口服吸收好的药物。 知道的不少,行 好帖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