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药敏 发表于 2013-4-25 20:55:37

学习伤寒论

伤寒论阳明热证
热在上焦
陽明病,脉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發汗則躁,心憒憒反讝語。若加温針,必怵惕煩躁不得眠。若下之,則胃中空虚,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221
脉浮主热,紧主邪气盛。咽燥、口苦是阳明经脉有热邪上扰清窍的表现,咽喉和口都是清窍。腹满是阳明经有热。热邪壅滞气机的表现。喘是阳明之热迫肺的表现。发热汗出,发热是阳明经有热,汗出是热迫津液外越。不恶寒,反恶热,正提示了阳明经脉有热而没有寒伤阳气的因素。身重是热邪壅塞气机。如果误用辛温发汗,那就会更伤津助热,“心愦愦,反谵语”,伤津助热,胃中燥,胃中燥热循经上扰心神,就可以出现心中烦乱,使心主语言的功能失常,就可以出现谵语,谵语就是说胡话,发高烧的时候说胡话。“若加温针,必怵惕,烦燥不得眠”,如果误用火针,就会伤心神,因为火针本身,对病人有一种威慑的力量,拿着烧的那么红的针给病人扎,病人是很恐惧的,会伤心神,再加上用火针伤阴助热,所以病人就出现了恐惧不安,同时阴虚火旺就出现了烦躁不得眠。阳明热在经,里未成实,不能泻下,结果泻下以后就造成了一系列的证候的变化,第一个证候是导致邪气内陷胸膈,无形邪热蕴郁心胸,留扰胸隔,就出现了虚烦证,“舌上胎”,是指的舌上有薄黄苔,提示了里有热。这样的特征治疗用栀子豉汤清宣郁热。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温,不結胸,心中懊憹,飢不能食但頭汗出者,梔子豉湯主之。(228)
还是上条所说的阳明经脉有热,下之是误下,其外有热,就是外面有身热,手足温,伴有身热的是病属阳明,“不结胸”,就是没有形成结胸证,邪气没有和有形的病理产物相结,而出现了郁热扰心的心中懊憹。同时还有饥不能食,有饥饿感但是不能够进食,”,这个饥是有一种饿的感觉,是胃有热的表现。但是这种热不是胃阳的亢盛,这种邪热不能够消化饮食,病人就有一种嘈杂的感觉,“但头汗出者”,是热郁胸膈中,热不得外越,所以身上没有汗,但是阳热上蒸,可以见到头部出汗。治疗用栀子豉汤清宣郁热。

热在中焦,胃热弥漫证
原文第176 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脉浮滑的浮,就不是主表的浮脉,而是主热的浮脉。浮主里热,而且这个里热没有和有形邪气相结,里热是弥散的,所以它才能鼓动气血,使血管扩张,使气盛血涌,而表现了一个轻取即得的脉象,但是重按滑数有力,仲景就把这种脉叫做浮滑,也提示
了里有热,所以脉浮滑提示热邪弥散周身、充斥内外的,或者叫做弥漫周身,充斥内外,所以我们把这种证候叫做胃热弥漫证。
“表有热,里有寒”,这是错简,应为表无寒,里有热,白虎汤
主之。”
白虎汤的适应证,另外一条,219 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原文以三阳合病开头,实际上它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阳明热盛。腹满是阳明有热,热壅气机,所以不一定见到腹满就判定是里实,气机不利的时候,壅塞气机的时候,也可以出现腹满,身重是热邪壅滞经脉的气机,“身重,难以转侧”,经脉气机壅滞,所以翻身都翻不动。“口不仁”就是口中发木,食不知味,嘴里头发木,饮食不知道味道,吃东西像吃木头渣子一样。“面垢”就是面部没有光泽,如蒙油垢,像脸很脏一样。这两个症状,是阳明之热循经上扰的表现。“谵语”,因为阳明经的经别上通于心,所以当阳明之热循经上扰心神的时候,可以出现心主语言的功能失常,于是乎就导致了谵语。“遗尿”是热盛神昏的表现。“发汗则谵语”下面有一个“甚”字,应当“发汗则谵语甚”。热盛的证候,误辛温发汗,那就会更伤津助热,谵语就会加重,所以说“发汗则谵语甚”,“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热盛的证候,里无实邪,如果误下的话,就可以下面伤阴,上面阳脱,也就是阴竭于下,阳脱于上。,就是额头部汗出如油,凝而不流,这是阳气上脱的一种表现。“手足逆
冷”是阳气虚衰,四末失温的表现,“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如果又有里热逼迫津液外越的自汗出,那么阳明胃热弥漫的临床特征,明显是偏重的,所以就用白虎汤来治疗,也就是说白虎汤,可以用于治疗三阳合病、阳明热盛的证候。
白虎湯方
知母六兩石膏一斤(碎)甘草二兩(炙)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白虎加人参汤的适应证,胃热弥漫,津气两伤证。
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168)
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169)
傷寒脉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不可與白虎湯。渴欲飲水,無表證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170)
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222)
168条属伤寒误治,迁延不解,表邪入里化热,阳明胃热炽盛,故曰“热结在里”。里热外蒸,邪热弥漫周身,充斥内外,因而就形成了“表里俱热”的阳明证。热结在里,蒸腾于外则身热,里热逼迫津液外泄则汗出。此两症条文中虽未明言,但可从“表里俱热”推知。热盛津伤,胃中干燥,故口大渴;欲饮水数升,是言渴饮之甚;舌上干燥而烦,是言津伤之甚。其中“烦”字指心烦,既是热扰心神之象,也是津伤渴甚所致。热盛汗出多,津气两伤,且汗出腠理开泄,不胜风袭,故见时时恶风。本证属阳明胃热弥漫,津气两伤,故治以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益气生津。
169条与168条互为补充。文中言伤寒无大热,是指外感病里热太盛,迫津外泄,汗出极多,使外表之热得以疏散,扪之肌肤反觉热势不高。但从口燥渴、心烦可知其里热殊甚。背微恶寒与上条时时恶风病机相同,亦为阳明里热太盛,汗出肌疏,津气两伤,不胜风袭所致。此既非太阳表寒,也非少阴里虚。因与168条病机相同,故也用白虎加人参汤。
170条论白虎汤的禁忌证及阳明热盛津伤的辨证要点。伤寒脉浮,发热无汗,为太阳伤寒,当用辛温发表之法。其表不解,即使兼有内热,也当在发汗解表的前提下兼以清里,而不可单用白虎汤。若误用之,在外则冰伏寒邪,在内则直折中阳,极易造成变证,故前人有“无汗不得用白虎”的戒语。只有当外无表寒,而里热已盛,且又伴津气两伤的渴欲饮水诸证时,才宜用白虎加人参汤,清里热,益气津。
222条是承221条论阳明热证误下后胃热津气两伤的证治。本条承第221条,论阳明热证误下后,不仅邪热未除,而且又耗伤气津,出现了渴欲饮水,口干舌燥的见证,故治以清胃热,益气津,用白虎加人参汤。

天骄伊人 发表于 2013-4-25 20:58:43

:o 楼主你写得真辛苦,可惜我真的没看懂!

免费药敏 发表于 2013-4-25 21:05:05

回 1楼(天骄伊人) 的帖子

天骄伊人::o 楼主你写得真辛苦,可惜我真的没看懂! (2013-04-25 20:58) http://bbs.jbzyw.com/images/back.gif

想学好中医,这些必须懂,中医基础

豆你玩 发表于 2013-4-25 21:06:55

说的都是术语,文化太低,没看懂。

免费药敏 发表于 2013-4-25 21:26:15

回 3楼(豆你玩) 的帖子

豆你玩:说的都是术语,文化太低,没看懂。 (2013-04-25 21:06) http://bbs.jbzyw.com/images/back.gif

原文下面的内容能看懂吗

飘逸 发表于 2013-4-25 22:03:25

这个应该是一个伤寒大家的讲稿。道理都懂,问题是?如何和我们养殖业相结合?给动物诊脉是个难事。自觉症状更是难以判断。这就是中医在兽医临床上的一大难点:o

甘草-董晓峰 发表于 2013-4-26 18:33:19

楼主可是网名禽病中药???

免费药敏 发表于 2013-4-27 23:00:52

回 6楼(伤寒杂病论) 的帖子

伤寒杂病论:楼主可是网名禽病中药??? (2013-04-26 18:33) http://bbs.jbzyw.com/images/back.gif

你好。欢迎多交流

免费药敏 发表于 2013-4-27 23:03:43

回 5楼(飘逸) 的帖子

飘逸:这个应该是一个伤寒大家的讲稿。道理都懂,问题是?如何和我们养殖业相结合?给动物诊脉是个难事。自觉症状更是难以判断。这就是中医在兽医临床上的一大难点:o  (2013-04-25 22:03) http://bbs.jbzyw.com/images/back.gif

人的辩证搞明白了,在转到鸡的辩证上,在流感的治疗上,鸡用中药不比人落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习伤寒论